查古籍
白礬一錢,馬生菜一兩,水一碗煎服。
男女燒骨癆、干血癆、童子癆 用黃篾蘿八只(各高二尺),取山上無垢凈黃土裝入,再用瓷盆八個,盛蘿。取童便七桶,傾入七蘿土內(nèi)淋下,上以井花水灌之,將七盆所接之水,共傾在未用之一蘿內(nèi),再淋。如少再用清水灌前七蘿,又加入此一蘿內(nèi),待一晝夜,淋下三五碗,以瓷瓶收好,外用新好水養(yǎng)之。遇此癥口中發(fā)渴要茶,將此半盞服之自安,至重不過三次即愈。(神方也)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白礬一錢,馬生菜一兩,水一碗煎服。
男女燒骨癆、干血癆、童子癆 用黃篾蘿八只(各高二尺),取山上無垢凈黃土裝入,再用瓷盆八個,盛蘿。取童便七桶,傾入七蘿土內(nèi)淋下,上以井花水灌之,將七盆所接之水,共傾在未用之一蘿內(nèi),再淋。如少再用清水灌前七蘿,又加入此一蘿內(nèi),待一晝夜,淋下三五碗,以瓷瓶收好,外用新好水養(yǎng)之。遇此癥口中發(fā)渴要茶,將此半盞服之自安,至重不過三次即愈。(神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