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千金翼方》 補(bǔ)虛丸散第六

    方二十二首

    主風(fēng)勞濕痹,痿厥少氣,筋攣關(guān)節(jié)疼痛,難以屈伸,或不能行履,精衰目瞑,陰陽不起,腹中不調(diào),乍寒乍熱,大小便或澀,此是腎虛所致主之方∶子 酸棗仁 大豆卷 薏苡仁 車前子 蔓荊子 菥 子 冬瓜子 菊花 秦椒(汗去子并閉目者,各一升) 阿膠(一斤,炒)

    上一十一味,各搗絹下為散,合和搗令相得,食后服三合,日再。若苦筋攣骨節(jié)痛,難以屈伸,倍酸棗仁、 、菥 、瓜子各三升,久服不老,益氣輕身,耳目聰明。

    大五補(bǔ)丸

    主五臟勞氣,七傷虛損不足,冷熱不調(diào),飲食無味。

    薯蕷 石龍芮 復(fù)盆子 干地黃 五味子(各二兩) 石楠 秦艽 五加皮 天雄(炮,去皮) 狗脊 人參 黃 防風(fēng) 山茱萸 白術(shù) 杜仲(炙) 桂心(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巴戟天(各一兩半) 遠(yuǎn)志(二兩半,去心) 石斛 菟絲子 天門冬(各七分,去心) 蛇床子 萆 (各半兩) 茯苓(五分) 干姜(三分) 肉蓯蓉(三兩)

    上二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翟平薯蕷丸

    補(bǔ)諸虛勞損方∶薯蕷 牛膝 菟絲子 澤瀉 干地黃 茯苓 巴戟天 赤石脂 山茱萸 杜仲(炙,各二兩) 蓯蓉(四兩) 五味子(一兩半)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一夜一,瘦者加敦煌石膏二兩,健忘加遠(yuǎn)志二兩,少津液加柏子仁二兩。慎食蒜醋陳臭等物。

    薯蕷散

    補(bǔ)虛風(fēng)勞方∶薯蕷 牛膝 續(xù)斷 巴戟天 菟絲子 茯苓 枸杞子 五味子 杜促(各一兩,炙) 蛇床子 山茱萸(各三分) 蓯蓉(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惟禁蒜醋。健忘加遠(yuǎn)志、茯神,體澀加柏子仁,各二兩。服三劑,益肌肉,亦可為丸。

    薯蕷散

    主頭面有風(fēng),牽引眼睛疼痛,偏視不明方∶薯蕷(五兩) 細(xì)辛(一兩半) 天雄(炮,去皮) 秦艽(各二兩) 桂心 羌活 山茱萸(各二兩半)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十味腎氣丸

    主補(bǔ)虛方∶桂心 牡丹皮 澤瀉 薯蕷 芍藥(各四兩) 玄參 茯苓 山茱萸(各五兩) 附子(三兩,炮去皮) 干地黃(八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張仲景八味腎氣丸方∶干地黃(八兩) 澤瀉(二兩) 桂心(二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牡丹皮 茯苓(各三兩) 附子(炮,去皮,二兩)

    上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七丸,日三,稍加至十丸,長久可服。

    常服大補(bǔ)益散方∶肉蓯蓉 干棗肉 石斛(各八兩) 枸杞子(一斤) 菟絲子 續(xù)斷 遠(yuǎn)志(各五兩,去心)

    上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無所忌。

    補(bǔ)虛主陽氣斷絕不起方∶白石英 陽起石 磁石 蓯蓉 菟絲子 干地黃(各二兩半) 五味子 石斛 桔梗 白術(shù)(各二兩) 巴戟天 防風(fēng)(各五分) 蛇床子(半兩) 桂心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小秦艽散

    主風(fēng)虛疥瘙癢方∶秦艽(三兩) 茯苓 牡蠣(熬) 附子(炮,去皮) 黃芩(各半兩) 人參(三分)干姜細(xì)辛(各五分) 白術(shù)(三兩半)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桔梗 防風(fēng) 桂心(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治陽氣衰微,終日不起方∶蛇床子(三分) 菟絲子(草汁二合)

    上二味,和如泥,涂上日五遍,三日大驗(yàn)。

    又方∶車前根葉

    上一味,曝干,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原蠶蛾(末連者一升)

    上一味,陰干,去頭足翅,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夜臥服一丸。

    又方∶蛇床子 菟絲子 杜仲(各五分,炙) 五味子(一兩) 肉蓯蓉(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四丸,日二夜一。

    又方∶陽起石

    上一味,以酒三斗漬二七日,服三合,日三夜一。

    又方∶特生 石(火煉一伏時(shí))

    上一味,搗末酒漬二七日,服五合,日三夜一。

    淮南八公石斛散 主風(fēng)濕痹疼,腰腳不遂方∶石斛 防風(fēng) 茯苓 干姜 細(xì)辛 云母 杜仲(炙) 遠(yuǎn)志(去心) 菟絲子 天雄(炮,去皮) 人參 蓯蓉 萆 桂心 干地黃 牛膝 蛇床 薯蕷 巴戟天 續(xù)斷 山茱萸白術(shù)(各一兩) 菊花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五味子(各二兩)

    上二十六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琥珀散

    主虛勞百病,陰痿精清,力不足,大小便不利如淋,腦間寒氣結(jié)在關(guān)元,強(qiáng)行陰陽,精少余瀝,治腰脊痛,四肢重,咽干口燥,飲食無味,乏氣少力,遠(yuǎn)視 ,驚悸不安,五臟氣虛,上氣悶滿方∶琥珀(二兩) 石葦 干姜 滑石 牡丹皮 茯苓 芎 石斛 續(xù)斷 當(dāng)歸 人參 遠(yuǎn)志(去心) 桂心(各三兩) 蓯蓉 千歲松脂 牡蒙 橘皮(各四兩) 松子 柏子仁 荏子(各三升) 車前子 菟絲子 子(各一升) 枸杞子(一兩) 牛膝(三兩) 通草(十四兩)胡麻子 蕪菁子 蛇床子 麥門冬(各一升,去心)

    上三十味,各異搗,合搗兩千杵,重絹下合和,盛以葦囊,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用牛羊乳煎令熟,常服令人志性強(qiáng),輕身益氣力,消谷能食,耐寒暑,百病除愈。久服老而更少,發(fā)白更黑,齒落更生矣。

    禿雞散

    方∶蛇床子 菟絲子 遠(yuǎn)志(去心) 五味子 巴戟天 防風(fēng)(各半兩) 蓯蓉(三分) 杜仲(一分,炙)

    上八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三仁九子丸 主五勞七傷補(bǔ)益方∶酸棗仁 柏子仁 薏苡仁 蛇床子 枸杞子 五味子 菟絲子 菊花子 子 蔓荊子地膚子 烏麻子 干地黃 薯蕷 桂心

    上一十五味各二兩,加蓯蓉二兩,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大主腎虛勞。

    療氣及虛方(《千金方》云∶治氣及補(bǔ)五勞七傷,無所不治,明目,利小便∶)白石英(十兩,成煉者) 石斛 蓯蓉(各一兩半) 菟絲子(三兩) 茯苓 澤瀉 橘皮(各一兩)

    上七味,先取白石英,無多少,以鐵錘砧上細(xì)打,去暗者及惡物 翳,惟取向日看明澈者,搗,絹篩于銅盤中,水研之,如米粉法。三度研訖澄之,漸漸卻水,曝令 然,看上有不凈之物去之。取中心好者,在下有惡物亦去之。所得好者,更研令熟,以帛練袋盛置瓷甕合上,以三斗米下蒸之,飯熟,下懸袋日中干之。取出更研,然后搗諸藥下篩, 于瓷器中,研令相得,酒服方寸匕,日二,不得過之,忌豬、魚、鵝、鴨、蒜、生、冷、醋、滑。

    治腰痛方∶鹿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