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辛,微溫,無毒。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通日月光。久服輕身,長年耐寒熱。生華陰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黃端白棱名黃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無時。
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黃膽,瀉痢,腸, 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其色,補五臟。生南山之陽山谷中。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甘辛,微溫,無毒。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通日月光。久服輕身,長年耐寒熱。生華陰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黃端白棱名黃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無時。
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黃膽,瀉痢,腸, 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其色,補五臟。生南山之陽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