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肺者主氣。因產(chǎn)后血虛。肺經(jīng)一感微邪。便成咳嗽。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若產(chǎn)后吃鹽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產(chǎn)后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產(chǎn)后咳嗽。多因食熱面壅納?;驘岵 ;蛴袣鈮K。發(fā)時沖心痛黑神內(nèi)經(jīng)謂五氣所病在肺為咳嗽。產(chǎn)后臟腑俱弱。風寒乘虛而客于肺。肺為華蓋。位處于上。
其俞在背。外合皮毛。寒氣客之。則先乘于肺。肺感之。故為咳嗽。肺感微寒則成咳嗽。而肺主氣。因產(chǎn)后氣虛風冷客于肺。故咳嗽也。
方
桃仁散治產(chǎn)后咳嗽。有時寒熱。四肢乏力。疼痛。不思飲食。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湯浸)桑白皮(各三分)當歸(炒)白茯苓白術人參甘草(各皮(湯浸去棗三枚
紫菀散治產(chǎn)后咳嗽。四肢無力。吃食減少。
紫菀(半兩洗去土)人參(三分去蘆)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白茯苓陳皮(三分湯去地黃(一兩)四錢。
水一
天門冬散治產(chǎn)后咳嗽。心膈不利。涕唾稠粘。四肢煩熱。
天門冬(去心焙三兩)前胡(去蘆)赤茯苓黃杏仁(焙洗去皮尖雙仁火炒)桑白皮(每服四
熟干地黃散治產(chǎn)后虛羸。四肢無力。吃食減少。常多咳嗽。
熟地黃桂心細辛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半兩)五味子人參白術白茯苓百合姜半分
人參散治產(chǎn)后虛乏。短氣咳嗽。不思飲食。
人參續(xù)斷白茯苓黃熟地黃白術白薇五味子當歸芎(各半兩)麥門冬煎六分去
款冬花散治產(chǎn)后咳嗽。涕唾稠粘。胸膈壅悶。喘急不調(diào)。四肢無力。
款冬花貝母(煨)桔梗紫菀(去苗土)旋復花五味子海蛤天門冬(去心)赤茯苓枚。
煎六
百部丸治產(chǎn)后咳嗽。連聲不絕。痰涎壅盛。
百部(焙半兩)細辛(去苗葉二兩)貝母甘草紫菀桂(各二兩)白術麻黃五味子五十丸。
犀角散治產(chǎn)后咳嗽。吐血不止。心中煩悶。頭目旋悶。
犀角屑(三分)麥門冬(去心一兩半)生地黃(一兩)赤茯苓(一兩)雞蘇(一兩)馬兜鈴為散。每服四
人參散治產(chǎn)后腹冷。肺寒咳嗽。鼻多清涕。不欲飲食。宜服。
人參白術陳皮濃樸(姜汁制)干姜白茯苓(各三分)紫菀(洗去土苗)桂心細辛服。
療咳嗽多痰。唾粘。氣急。
前胡五味子紫菀貝母(各六分)桑白皮茯苓(各三分)淡竹葉(三十片)上咀。
百部湯治產(chǎn)后咳嗽。痰壅煩悶。
百部款冬花紫菀(去土去苗)貝母知母白薇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上等分為散。
二母散治惡露上攻入肺經(jīng)??人浴H鐐L痰嗽。服尋常傷風藥不效。宜服。
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各半兩)桃仁杏仁(去皮尖各一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
紫菀湯治產(chǎn)后咳嗽。痰涎壅悶。
紫菀(去苗土一兩)貝母(去心一兩)人參(一兩)白茯苓(二兩)陳皮(半兩)杏仁(去
療產(chǎn)后咳嗽氣喘。
百部根苦梗(各六分)桑白皮(二十分)百合赤茯苓(各八分)上咀。水二升煮取七
皂莢丸治產(chǎn)后咳嗽痰盛。頭目不利。
皂莢(七梃不蛀者水浸取汁濾去皮)丁香桂(各半兩)訶黎勒(去皮半枚)杏仁(二十為丸如桐
半夏湯治產(chǎn)后咳嗽痰壅。
半夏(半兩生姜汁浸一宿切焙)貝母(去心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甘草豬牙皂莢(各
黃湯治產(chǎn)后肺氣虛寒。咳嗽喘悶。
黃桔梗人參(各半兩)白茯苓(半兩)山芋(半兩)上搗篩。每服三錢。
以水一盞。
柴胡湯治產(chǎn)后咳嗽。喘急煩悶。
柴胡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紫蘇莖葉陳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上等分。
粗搗篩
茱萸湯治產(chǎn)后肺寒。及咳嗽不已。
吳茱萸(湯浸焙三分)桂(一兩)細辛(一兩一分)當歸(二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百花散治婦人產(chǎn)后咳嗽
黃柏桑白皮(用蜜涂浸火炙黃為度)糯米(二十粒)款冬花(燒灰六錢)上為細末。
每服
白散子治產(chǎn)后痰血結(jié)滯。發(fā)為寒熱。心胸如火煩躁。服之神效。
大川烏(去皮臍)黃星半夏白附子(各一兩)羌活黃芩(各五錢)上生用。
銼散。每
旋復湯治產(chǎn)后傷風感寒。暑濕??人源瓭M。痰涎壅塞。并宜服之。
前胡麻黃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五味子(凈)茯苓甘草赤芍藥荊芥旋復花半寒
神仙百解散
(生料五積散)
集驗療產(chǎn)后感風傷寒。咳嗽多痰。唾粘。
甘草苦梗(各六分)款冬花(四分)麥門冬生地黃(各半三分)蔥白(一握)豉(二合
治產(chǎn)后嗽逆。三日不止欲死。
桂心(半兩)姜汁(三合)上同煎取二合。以火先炙手。摩令皆熱時。涂藥汁盡。
妙。
治產(chǎn)后咳嗽。
燒車頭脂。納酒中。分溫三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肺者主氣。因產(chǎn)后血虛。肺經(jīng)一感微邪。便成咳嗽。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若產(chǎn)后吃鹽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產(chǎn)后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產(chǎn)后咳嗽。多因食熱面壅納?;驘岵 ;蛴袣鈮K。發(fā)時沖心痛黑神內(nèi)經(jīng)謂五氣所病在肺為咳嗽。產(chǎn)后臟腑俱弱。風寒乘虛而客于肺。肺為華蓋。位處于上。
其俞在背。外合皮毛。寒氣客之。則先乘于肺。肺感之。故為咳嗽。肺感微寒則成咳嗽。而肺主氣。因產(chǎn)后氣虛風冷客于肺。故咳嗽也。
方
桃仁散治產(chǎn)后咳嗽。有時寒熱。四肢乏力。疼痛。不思飲食。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湯浸)桑白皮(各三分)當歸(炒)白茯苓白術人參甘草(各皮(湯浸去棗三枚
紫菀散治產(chǎn)后咳嗽。四肢無力。吃食減少。
紫菀(半兩洗去土)人參(三分去蘆)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白茯苓陳皮(三分湯去地黃(一兩)四錢。
水一
天門冬散治產(chǎn)后咳嗽。心膈不利。涕唾稠粘。四肢煩熱。
天門冬(去心焙三兩)前胡(去蘆)赤茯苓黃杏仁(焙洗去皮尖雙仁火炒)桑白皮(每服四
熟干地黃散治產(chǎn)后虛羸。四肢無力。吃食減少。常多咳嗽。
熟地黃桂心細辛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半兩)五味子人參白術白茯苓百合姜半分
人參散治產(chǎn)后虛乏。短氣咳嗽。不思飲食。
人參續(xù)斷白茯苓黃熟地黃白術白薇五味子當歸芎(各半兩)麥門冬煎六分去
款冬花散治產(chǎn)后咳嗽。涕唾稠粘。胸膈壅悶。喘急不調(diào)。四肢無力。
款冬花貝母(煨)桔梗紫菀(去苗土)旋復花五味子海蛤天門冬(去心)赤茯苓枚。
煎六
百部丸治產(chǎn)后咳嗽。連聲不絕。痰涎壅盛。
百部(焙半兩)細辛(去苗葉二兩)貝母甘草紫菀桂(各二兩)白術麻黃五味子五十丸。
犀角散治產(chǎn)后咳嗽。吐血不止。心中煩悶。頭目旋悶。
犀角屑(三分)麥門冬(去心一兩半)生地黃(一兩)赤茯苓(一兩)雞蘇(一兩)馬兜鈴為散。每服四
人參散治產(chǎn)后腹冷。肺寒咳嗽。鼻多清涕。不欲飲食。宜服。
人參白術陳皮濃樸(姜汁制)干姜白茯苓(各三分)紫菀(洗去土苗)桂心細辛服。
療咳嗽多痰。唾粘。氣急。
前胡五味子紫菀貝母(各六分)桑白皮茯苓(各三分)淡竹葉(三十片)上咀。
百部湯治產(chǎn)后咳嗽。痰壅煩悶。
百部款冬花紫菀(去土去苗)貝母知母白薇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上等分為散。
二母散治惡露上攻入肺經(jīng)??人浴H鐐L痰嗽。服尋常傷風藥不效。宜服。
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各半兩)桃仁杏仁(去皮尖各一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
紫菀湯治產(chǎn)后咳嗽。痰涎壅悶。
紫菀(去苗土一兩)貝母(去心一兩)人參(一兩)白茯苓(二兩)陳皮(半兩)杏仁(去
療產(chǎn)后咳嗽氣喘。
百部根苦梗(各六分)桑白皮(二十分)百合赤茯苓(各八分)上咀。水二升煮取七
皂莢丸治產(chǎn)后咳嗽痰盛。頭目不利。
皂莢(七梃不蛀者水浸取汁濾去皮)丁香桂(各半兩)訶黎勒(去皮半枚)杏仁(二十為丸如桐
半夏湯治產(chǎn)后咳嗽痰壅。
半夏(半兩生姜汁浸一宿切焙)貝母(去心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甘草豬牙皂莢(各
黃湯治產(chǎn)后肺氣虛寒。咳嗽喘悶。
黃桔梗人參(各半兩)白茯苓(半兩)山芋(半兩)上搗篩。每服三錢。
以水一盞。
柴胡湯治產(chǎn)后咳嗽。喘急煩悶。
柴胡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紫蘇莖葉陳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上等分。
粗搗篩
茱萸湯治產(chǎn)后肺寒。及咳嗽不已。
吳茱萸(湯浸焙三分)桂(一兩)細辛(一兩一分)當歸(二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百花散治婦人產(chǎn)后咳嗽
黃柏桑白皮(用蜜涂浸火炙黃為度)糯米(二十粒)款冬花(燒灰六錢)上為細末。
每服
白散子治產(chǎn)后痰血結(jié)滯。發(fā)為寒熱。心胸如火煩躁。服之神效。
大川烏(去皮臍)黃星半夏白附子(各一兩)羌活黃芩(各五錢)上生用。
銼散。每
旋復湯治產(chǎn)后傷風感寒。暑濕??人源瓭M。痰涎壅塞。并宜服之。
前胡麻黃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五味子(凈)茯苓甘草赤芍藥荊芥旋復花半寒
神仙百解散
(生料五積散)
集驗療產(chǎn)后感風傷寒。咳嗽多痰。唾粘。
甘草苦梗(各六分)款冬花(四分)麥門冬生地黃(各半三分)蔥白(一握)豉(二合
治產(chǎn)后嗽逆。三日不止欲死。
桂心(半兩)姜汁(三合)上同煎取二合。以火先炙手。摩令皆熱時。涂藥汁盡。
妙。
治產(chǎn)后咳嗽。
燒車頭脂。納酒中。分溫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