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傷折腹中瘀血(附論)

    作者: 朱梓

    夫傷折腹中瘀血。因高墜下。倒仆撲。氣血滯經(jīng)。不得流散。瘀在腹中。速宜下之。

    遲即日漸疼滯。使人枯燥。色不潤(rùn)澤。則變瘁血瘕之病。

    澤蘭丸

    (出圣惠方)

    治諸傷折。損蹉跌。筋骨疼痛。散瘀血。

    澤蘭蒲黃(各一兩)赤芍藥(銼微炒)當(dāng)歸(微炒)白芷芎細(xì)辛延胡索牛膝(去苗)天雄(炮去皮臍)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桂心生干地黃續(xù)斷川大黃(各半兩銼碎微炒)皂莢(去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另?yè)v為末一兩)上為末。用酒搗各一升。先將皂莢末煎成膏。入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shí)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通神散

    (出圣惠方)

    接骨續(xù)筋。散瘀血。止痛。

    木香沒藥當(dāng)歸(微炒)生地黃劉寄奴桂心補(bǔ)骨脂(炒)赤芍藥桑根白皮川大黃(銼微碎)敗龜(涂酥炙微黃各一兩)羊脛炭(五兩燒令變赤入醋淬如此七次)黑豆(二合熟炒)上為細(xì)末。不拘時(shí)候。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

    敗蒲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內(nèi)損。瘀血不散。

    敗蒲(一兩半燒灰)牡丹當(dāng)歸(銼微炒)芎赤芍藥生干地黃川樸硝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蒲黃(半兩)陳橘(各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

    麒麟竭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內(nèi)損。血瘀不散。

    麒麟竭牡丹蒲黃當(dāng)歸(銼微炒)桂心芎赤芍藥沒藥骨碎補(bǔ)(各一兩)敗蒲(一兩半燒灰)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以溫酒調(diào)下。日三服。

    神曲丸

    (出圣惠方)

    治傷折內(nèi)損。瘀血不散。

    神曲(三兩搗研少許拌炒微黃)虎脛骨(二兩涂酥炙微黃)海桐皮(銼)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皮炙)芎半夏(湯洗七次去滑)紅藍(lán)花(各一兩)白僵蠶(二兩微炒)上為末。煉蜜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十丸。日三服。

    蒲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損。腹中瘀血。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便利出血

    者。

    蒲黃(一合)當(dāng)歸(切焙)桂(去粗皮)續(xù)斷白芷(各二兩)甘草(炙銼半兩)生地黃(二兩)上為散??招木普{(diào)服一錢。日再服。一方有藕節(jié)二兩。

    當(dāng)歸散治傷折下瘀血。

    當(dāng)歸(三分銼微炒)蒲黃(半兩)蕓苔子(半兩)生姜汁(一合)好酒(五合)生地黃汁(二合)膩粉(一分)上為細(xì)末。先煎生姜、地黃汁并酒等三兩沸。然后入藥味和調(diào)勻。

    分為三服。每日空心服之。當(dāng)轉(zhuǎn)下腹內(nèi)惡血了。便宜服補(bǔ)藥。

    琥珀散接骨化瘀血。

    琥珀生玳瑁當(dāng)歸蒲黃生干地黃京三棱(煨銼各一兩)上為細(xì)末。不拘時(shí)候。

    以溫酒下二錢。

    買子木湯

    (出圣惠方)

    治瘀血聚于腹中。不便。服藥多有擊。結(jié)顆塊沖心。

    買子木當(dāng)歸(銼微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紅雪赤芍藥(各一兩半)東向桃枝(三兩銼)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蟲散

    (出圣惠方)

    治打損及傷墮。內(nèi)有瘀血。

    蟲虻蟲水蛭(各三十枚)桃仁(五十)桂心(二兩)大黃(五兩)上咀。以酒水各五升煮。分五服。

    夜合枝散

    (出圣惠方)

    治馬墜有瘀血。聚于腹胃之中。不便。服藥多有擊。

    血結(jié)成顆塊沖心。

    夜合枝(銼)杏枝(銼)甜瓜子(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酒各大半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四圣散

    (出鮑氏方)

    治傷重?zé)炗勒?。用此打血利大便小便?/p>

    花蕊石黑神散蒲黃散(各貼)當(dāng)歸牛膝川芎(末少炒)白芷(醋炒)蘇木大黃(各半兩)蓮子肉(酒煮半兩)上為末。童子小便調(diào)服?;蚰攫h湯下亦可。惡血立下。

    麻布飲。

    (出圣惠方一名牡丹散)麻布(一尺燒灰)牡丹皮子(各一兩半)桂(去粗皮)當(dāng)歸(切焙)鬼箭羽敗蒲(燒灰)赤芍藥(各一兩)蒲黃(半兩)大黃(銼炒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以好酒一盞半。煎至八分。入芒硝半錢。更煎一沸。去滓。空心溫服。

    敗蒲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墜撲腕折。瘀血疼痛。

    敗蒲(燒灰)當(dāng)歸(各二兩)牡丹皮芎赤芍藥(各一兩)豉心(一合)蒲黃(紙上炒半兩)陳橘皮(去白皮一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樸硝一錢。溫服。

    桃枝湯

    (出圣惠方一名桃仁湯)

    療墮落積瘀血不散。疼痛。大小便不通。

    桃枝(一握中指長(zhǎng)銼)芒硝(五分)大黃(四兩)當(dāng)歸甘草(炙)桂心(各三兩)虻蟲(三十枚去翅足熬)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熬)水蛭(一十枚熬)川樸硝(一兩半)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內(nèi)消。忌海藻、菘菜、生蔥等。一方無(wú)芒硝、桃枝。

    桃仁湯

    (一名荊芥飲子出圣惠方)

    治腹中瘀血在內(nèi)。痛滿短氣。大小便不

    通。

    桃仁蟲(二十枚去皮尖)水蛭(二十枚熬)川樸硝(一兩半)桂心當(dāng)歸甘草(各三兩)蒲黃(五兩)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瘀血攻腹。令人瘦瘁。

    服此效。

    牡丹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因墜墮內(nèi)損。

    牡丹皮大黃(切焙)桂(去粗皮)鬼箭羽樸硝(碎)蒲黃芍藥當(dāng)歸(切焙各一兩)上粗搗。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招奈缑邥r(shí)。去滓溫服。

    檳榔散

    (出圣惠方)

    接筋骨。通瘀血。止疼痛。

    檳榔劉寄奴桑寄生熟干地黃龜殼(涂酥炙微黃各一兩)赤芍藥當(dāng)歸(銼微炒各三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為度一兩)上為細(xì)末。不拘時(shí)候。以溫酒下二錢。

    理中膏療墮落積瘀血。主消血。

    大黃(二兩)豬脂(二斤)桂心(一兩)干姜(一兩)當(dāng)歸(二兩)通草亂發(fā)(各一兩)上先以豬脂煎發(fā)。令消盡。次搗各藥篩細(xì)。一同攪勻。微火煎之。三上三下。即藥成去滓。以好酒服一兩。日二服。一方不去滓。是生膏子。

    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因撲墜墮。內(nèi)損瘀血。及吐血日漸羸瘦。

    黃(銼)甘草(炙透再銼細(xì))白芍藥生姜(切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一方無(wú)生姜。

    桂芎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瘀血不行。積在心腹。

    桂(去粗皮)芎荷葉蒂(燒灰或用荷葉)子大黃(銼炒)樸硝(另研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粗溫服??招?、日午、臨臥。各一服。

    活血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損瘀血。在內(nèi)攻心。注刺痛。

    蝙蝠(炙干一枚)當(dāng)歸(切焙)骨碎補(bǔ)(去毛)桂(去粗皮)補(bǔ)骨脂(微炒各半兩)大黃(銼炒三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招臏鼐普{(diào)下。薄荷湯下亦可。

    地黃酒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損瘀血在腹。

    生地黃(三升半)酒(一升)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牡丹(去心)桂(去粗皮各一兩)上以后三味搗羅為末。與前二藥一處煎。每服去滓。溫飲一盞。不拘時(shí)候。

    地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墜墮內(nèi)損。大小便下血。經(jīng)久不盡。兼瘀血。不時(shí)吐

    唾出血。

    生地黃(炙銼五合)柏葉(半兩)甘草(炙)黃芩(去黑心一兩)阿膠(炒)上除地黃外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地黃三分。同煎三五沸。去滓。通口服。不拘時(shí)候。

    桂仁桂心湯

    (出圣惠方)

    治打損瘀血在臟。攻心煩悶。

    桃仁(湯浸去皮去雙仁)桂心子(各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炒)荷葉蒂(三七枚)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入樸硝一分。攪令勻??招姆侄R岳聬貉獮槎?。

    荊芥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瘀血在內(nèi)。煩悶刺痛。

    荊芥(一握)淡竹葉(一雞子大)當(dāng)歸(一兩銼微炒)地黃汁(一合)上為末。

    以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滓。入地黃汁。食前日二服。

    大黃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打撲內(nèi)傷。瘀血在處。

    大黃(炒)當(dāng)歸(切焙)芎(銼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空心、日午、臨臥。溫酒調(diào)下。

    治有瘀血者

    (出千金方)

    其人喜忘。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短氣。

    甘草(一兩)茯苓(二兩)杏仁(五十枚)上咀。以酒二升煮。丸合為二服。

    虻蟲散治傷內(nèi)損處。腹中有瘀血。疼痛煩悶。

    虻蟲(一分微炒)牡丹生干地黃(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于食前。暖酒調(diào)下二錢。

    治打損聚血腹中不散。煩悶。

    豉(三合)青竹茹(一兩)上為散。分三服。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

    香豉散治調(diào)諸傷損血在內(nèi)。

    豉(半斤略炒)蘇木(細(xì)銼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下。不拘時(shí)候。

    二黃散治打損及傷墮。腹內(nèi)有瘀血。久不消。

    大黃(一兩熬)生地黃(三兩熬)上以水酒二升。煮汁服之?;?yàn)槟捗蹫橥琛?/p>

    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酒下。

    桂枝散治打撲傷墜。瘀血溷。身體疼痛。

    以辣桂為末。每二錢溫酒調(diào)下?;蛴美惫鹨环帧4簏S、丹桂各半分。每三錢姜、紫蘇煎服。下黑物即安?;蛭从兴?。倉(cāng)卒且服米醋一小盞。亦散瘀。

    桔梗散治被打擊。瘀血在腹中。內(nèi)多不消。時(shí)發(fā)動(dòng)者。

    用桔梗末。熟水下刀圭。

    玉質(zhì)汗方治折傷內(nèi)損有瘀血。天陰則疼痛。兼婦人產(chǎn)后諸疾。

    以三月采益母草。一名重檐?;蛎目莶?。揀去諸草及干葉。以新水凈洗。于箔上攤曬。

    令草干盡。則用手摘斷??砷L(zhǎng)五寸許。勿用刀。即置鑊中。量水兩石。以草浸。水深三二寸。

    則縱火煎。候糜爛。加水三分。減二分以上。則漉去草。取五斗汁。瀉入盆中。澄半日。以綿濾取清汁。放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許如稀餳。每服取梨汁燒酒化之。日再。和美粥吃亦得。如遠(yuǎn)行不能將稀。煎去即更煉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七日內(nèi)則疼痛漸瘳。二七日平復(fù)?;蛴挟a(chǎn)婦惡血不盡。及血暈。一兩服即瘥。其藥兼療風(fēng)益心力。無(wú)所忌。按本草質(zhì)汗出西方。色類玉凝血者。入以甘草、松淚、檉乳、地黃。并熱血煎成之。今以益母譯成。故名玉質(zhì)汗也。

    白馬蹄散治傷折。化瘀血為水。

    白馬蹄(三兩燒令煙盡)栗子黃(一兩陰干)桂心(三分)蒲黃(一兩)龜殼(三兩涂酥炙微黃)上為細(xì)末。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日三服。

    大黃丸療被打有瘀血。

    大黃(二兩)桃仁(去皮尖熬)虻蟲(各二十一枚去足翅熬)上搗。以蜜為丸。

    內(nèi)酒一升中。煎取七合。一服之。

    青竹茹散療若為人所折。舉身盡瘀血。

    刮青竹皮(二升)亂發(fā)(如雞子大四枚燒灰)延胡索(二兩)上為散。以水合酒一升。

    煎三沸頓服。日三四。一方無(wú)延胡索。

    內(nèi)消散治打損內(nèi)有瘀血不散。疼痛。

    生銀(一兩搗碎細(xì)研)雄黃(細(xì)研)婆娑石(研細(xì)各一分)上研勻。不拘時(shí)候。

    以溫酒調(diào)下半錢。

    延胡索散治車馬墜損。瘀血不散。攻刺疼痛。

    延胡索蒲黃(各一兩)肉桂(半兩去粗皮)上為細(xì)末。每服用瀝油半盞調(diào)下二錢。

    日三四服。

    療被打有瘀血方

    姜葉(切一斤)當(dāng)歸(三兩)上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蒲黃散治被打傷破。腹中瘀血。

    蒲黃(一升)當(dāng)歸桂心(各二兩)上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又方

    劉寄奴延胡索骨碎補(bǔ)(各三兩)上咀。二升煎取七合。復(fù)內(nèi)酒及小便各一合。

    熱令溫頓服。一方搗栗子為末。敷瘡上。

    法煉紅花散治從高墜下。腹心瘀血。

    以藍(lán)花一十兩。以好醋二升。浸二宿。漉出?;鸨焊?。又入焙干以醋盡為度。焙干為末。

    每服用童子便調(diào)下三錢。日三服。兼治婦人月水不勻。產(chǎn)后諸疾。血暈悶絕?;蚩裾Z(yǔ)者。日三二服。便心胸通利。開眼識(shí)人。神效。

    白馬蹄散

    (出圣惠方)

    治打破。腹中瘀血。腹?jié)M煩悶。

    用白馬蹄燒灰。令煙盡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香豉湯

    (出肘后方)

    治被打毆擊。損傷聚血。腹中滿悶。

    用豉一升。以水三升煮三沸。分再服。不瘥重作。更取麻子煎如豉法。不瘥更取豉如上法。

    又方

    (出海上名方)

    治被毆擊。損傷聚血。腹?jié)M煩悶。

    用魚膠燒灰存性。用一錢末。酒調(diào)空心服。

    又方

    用骨碎補(bǔ)為末。酒調(diào)服。一方研爛取汁。以酒煎服。渣敷損傷處尤佳。數(shù)日平復(fù)。及被笞捶。身無(wú)全膚。用之大效。

    水仙散

    (出圣惠方)

    治打撲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

    用未碾荷葉。陰干為末。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小盞。調(diào)下三錢。以利下惡血為度。一方用干荷葉五大枚。燒令煙盡。細(xì)研。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盞。調(diào)三錢匕。日三夜二。一方以童子小便。和熱酒調(diào)服。

    治撲傷損。瘀血流經(jīng)絡(luò)間。成錮疾。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用老黃茄種薄切。瓦上焙干。為細(xì)末。熱酒調(diào)下二錢。日二服。雖十余年積血。亦蕩去矣。

    治被傷損。瘀血不散方。

    (出圣惠方)用生地黃汁一中盞。煎三五沸。食前溫服。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用芥子和生姜研。微暖涂貼。

    治折傷內(nèi)損。瘀血不止。煩悶欲死者。

    (出本草)用石藥酒消服之。(石藥似碎石硼砂之類出)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用糟罨之。

    治打損瘀血。

    (出本草)以飴糖熬令焦。和酒服之。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用芥子和生姜研。微暖涂貼。

    治撲損傷折瘀血。

    (出本草)用小麥麩醋炒貼。

    治消撲損瘀血。

    (出本草)以菩薩石用水磨。服之。

    治主跌傷。瘀血。

    (出本草)以羊脂涂上。

    治折傷損內(nèi)瘀血。生膚止痛。

    (出本草)取KT藥以乳及水煮服之。敷傷折處。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桑葉煎汁服之。

    諸傷氣血膨脹。大便不通。腹肚筑痛。

    (出永類鈐方)雄黃膩粉(各三錢)巴豆(十粒五粒去油生用五粒油燈燒存性)真蒲黃(一錢)上為末。飯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冷茶下。過(guò)一時(shí)未通。用水邊烏根研。服十五丸即通。

    治諸損傷。

    (出永類鈐方)草藥快捷方式毛蛇藤。有血瘀多加一兩。打破大青根半兩。化氣矮樟根半兩。熟骨草半兩。

    柞蘇七寸長(zhǎng)七莖。住痛多加紫金藤。又名山甘草。用一兩可加姜三兩拌和。牛膝根半兩。消血瘀加用過(guò)路吳蚣即過(guò)墻楓一兩。松圊一兩。左纏接骨草一兩。上生研。酒浸開去滓。加童便溫服。體弱溫?zé)岱?。有瘀血在?nèi)。用麻油蔥同酒后。以滓盒傷處。皮破血出者不用貼。

    六神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打撲閃肭。墜車馬傷折筋骨。瘀血不出。腹脹氣滿

    。不得安臥。

    當(dāng)歸(洗焙)沒藥(研)水蛭(反燒焦)附子(炮)川烏頭(炒去皮臍以上五味各一兩)草烏(二枚炒去皮臍)上件并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

    溫酒鹽湯下。如傷折筋骨。酒熬膏子。調(diào)藥攤故帛上貼之。

    治卒血攻心。被打內(nèi)有瘀血。

    (出本草)以人屎煎服之。一服一升。

    治撲損瘀血。暈絕及困乏。皮膚皸裂。及蛇犬等咬。

    上并用熱尿淋患處。

    治濯瘀血。

    用青麻皮淋湯于損處濯洗。瘀血即散。(麻皮。乃今人續(xù)布麻種子也。)

    治打撲傷損。瘀血疼痛。

    用自然銅以酒磨服。散血止痛。續(xù)筋方。(自然銅出信州鉛山縣銀場(chǎng)。銅在深坑中。深山有銅礦。多年礦氣結(jié)成。似馬屁勃。色紫而重。食之味澀。是自然銅也。)

    治瘀血不散。變成癰者。

    用生子搗。取汁一升。服之。

    治打磕損。心腹血瘀。傷折筋骨。疼痛。金刃所傷不可忍者。

    用沒藥一味。量病輕重。溫酒服佳。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