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shí)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qiáng)調(diào)外治,既主張?jiān)缙谑中g(shù),又反對(duì)濫施針刀。對(duì)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duì)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duì)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陽書曰。人之腹中。盡有三尸。為人大害。三尸者。托陰氣以成靈。感私欲而致用。
邪人云內(nèi)平妙靈之亦圣。蕩則成愚。是故圣人修之以真。行之以勤。若能克己勵(lì)志。不出三年。其道成矣。心生光明之。
所求隨意。而應(yīng)知來藏往音六律。消息加減。剖析此矣。
則升天與人疼脫落或?yàn)閻航???嗲谟谌粲X體重疲倦。宜可少眠。須令數(shù)覺。此三尸蟲即不得上告天地。太上科律云。六月八日。
及庚申日夜。北帝開諸罪門。聽群鬼物下詢?cè)V訟。其人罪滿五千則當(dāng)死。一守庚申。三尸振伏。七守庚申。永絕。乃得精神安宅。骸室常存。五神恬靜。不復(fù)搔擾迷亂。每夜欲臥時(shí)。
扣齒三七通。左手撫心。呼三尸名三遍。則不復(fù)為害。又常以寅日去手爪甲。午日去足爪甲。年中七月十六日。去手足爪甲。燒之作灰。和水服之。三尸九蟲永自消滅。又江南芒草香。三尸所惡之草。煎作湯沐浴。三尸自去矣。又以三月四日。取桃葉五升。熟搗。脫衣避風(fēng)。密室中坐其上。令氣入腹中。從旦至暮。尸蟲悉出。但疾中療難者。莫過于癩。次是癆瘵。一染后。子孫相傳。時(shí)呼傳尸。欲斷此疾。須禁絕三尸九蟲。邪氣伏盡。即入諸藥。世人得此疾。自言宿業(yè)。甘心受斃。豈不惑哉。是故上士修德以伏之。中士守庚申以制之。下士餌藥以除之。
方
貫眾方神仙去九蟲方。一曰蛔蟲。狀如KT。長四寸。令人腹鳴。二曰長蟲。
亦名蟲。長一尺。令人心痛。三曰白蟲。長一寸。生子孫轉(zhuǎn)大?;蜷L至四五尺。亦能
殺人。四曰肉蟲。
狀如爛李。令人煩滿。五曰肺蟲。狀如蠶。令人咳嗽。六曰胃蟲。如蝦蟆。令人
嘔吐。不喜。七曰鬲蟲。如瓜瓣。令人多睡。八曰赤蟲。如生肉。令人腹鳴。九曰蟯蟲
。至微細(xì)。狀如菜子。群蟲之上也。令人癆劇。多則為人癩病。亦為人癰疽瘡疥癬蚤
風(fēng)等。宜服。
(出圣貫眾(一兩三分去伏蟲)白蘆(三兩去蟲)蜀漆(三分主白蟲)蕪荑(一兩一分去肉蟲)(二兩一分主粉漿藥須先齋戒。即尸蟲奔散。神靈來輔矣。
又方
(出圣濟(jì)總錄)青木香(一分)白檳榔(一枚銼)桂(去粗皮一分)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
煎至
真人去三尸方
(出圣濟(jì)總錄)狗脊(去毛七兩)干漆(三兩)蕪荑(三兩)上同熬。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之三聲。咒曰。汝是地鬼。我是天仙。急急如律令?;貧w易道。慎勿反顧。太上科儀以甲子日灑面臺(tái)君神神畢言上回入室寢。當(dāng)自有夢(mèng)應(yīng)。見人啼泣謝去。或不啼泣但謝而去者。皆是驗(yàn)也。若無驗(yàn)應(yīng)。即后甲子再拜為之。應(yīng)乃止。夫覺與陽合。寐與陰并。覺多即魂強(qiáng)。寐多則魄壯?;陱?qiáng)為生之途。魄壯為死之路。常須拘制之。上魂名爽靈字浮游。中魂名胎光字合明。下魂名幽精字黨形?;暧咸?。魄欲入泉?;昶沁€觀。其道自然。生隨魂。死隨魄?;旰猛馍?。但虛心任氣。五神無役。自然神真契道矣。太微靈書曰。每月初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夕。三魂離其身。當(dāng)須攝之。法、去枕仰眠。交足左壓右。交手心上。瞑目閉氣三息。存心中赤氣。和雞從心內(nèi)出上咽中。相次覺體小熱。則呼三魂名。叩齒微呼。爽靈延年。貽光益祿。幽精絕死。三呼訖。即微呼。叩齒三通曰。
太微元宮。中黃始清。內(nèi)煉三魂。三神交寧。神寶玉室。與我俱生。不得妄動(dòng)。監(jiān)者天靈。
每月。晦朔弦望。七魄不守。尤須作意制之。叩齒七通。一呼之。女即十四通呼之
。尸荀伏矢雀陰。天賊飛毒除穢魄師。呼訖咒曰。太上高尊。上皇至真。萬神安顛。七
魂佩身。不得越錯(cuò)。與惡為群。長居室后。俱化成仙。永守身形。保我得真。游行上宮
。同為黃賓。
夏禹去三尸方
(出圣濟(jì)總錄)木香柏子香松香香子(各一兩)上用木臼杵為末。蜜丸。瓷器收。凈室存神安住之
安神妙香丸
(出圣濟(jì)總錄)
慎固腸胃。不生饑渴。守?zé)捨迮K。消滅九蟲。綿
永胎息。
丹砂(半兩研如粉)松脂(三兩煉十次取一兩半)鶴虱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狗脊(去三度研如粉各一之如細(xì)研丸。
棗肉一盞時(shí)煮
金簡煎
(出圣濟(jì)總錄)
辟谷固氣。卻滅三尸。消蕩九蟲。安和五臟。鎮(zhèn)守三
田。輕身強(qiáng)志。
乳香(四兩)牛乳(一斗銀石器中盛并乳香于重湯內(nèi)煮旋旋燒牛乳汁以乳香化為度)赤石脂(半斤細(xì)研水飛過于紙箱內(nèi)沙上滲干入夾絹袋盛于飯上炊九次每次出焙干又炊以飯熟為度)丹砂(四兩研水飛過紙箱內(nèi)盛焙干秤)蜜(銀器盛重湯內(nèi)熬以絹袋漉過秤取四兩)上將蜜分作九分。每一分拌乳香等入新竹筒中盛。大者可三四枚。盛了。次用新桑白皮扎塞定筒中。令密。以黑豆大夾水拌鋪在大甑。底坐竹筒。次又以豆麥蓋覆過竹筒。再蓋覆如法。
慢火炊。一日。三四次添水。炊至夜取出筒。傾藥出。以瓷器盛了。入焙籠內(nèi)。火焙一夜。
或未干又焙令極干。再取蜜一分拌藥令勻。又以新桑白皮塞了。再入水灑拌豆麥令勻。又根據(jù)前再炊一日。如前用熱水灑三四次。炊一日。至夜。根據(jù)前取焙之。如此九炊九焙。放干成煎。
每服抄一大匙許。仍須先勻作一百二十服。須先服藥床。如要服藥床。忌鹽醋。如要治中風(fēng)癱瘓。
住食藥床方
(出圣濟(jì)總錄)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大麥面(半斤)桑根白皮(三兩)上同搗羅為末。拌勻和作面劑。煮后。方兩盞溫
亡蟲丸
(出圣濟(jì)總錄)
去三尸
紫菀(去苗土醋煮熟焙半斤)射干(一錢)白龍骨(半兩)上先將紫菀搗末。次搗射干、白
廣福延齡丹
(出圣濟(jì)總錄)
去三尸。潔臟腑。鎮(zhèn)七魄。明耳目。
丹砂(研如粉)雄黃(研如粉)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白術(shù)乳香(研細(xì)各四兩)外。濃空心
神仙苣KT丸
(出圣濟(jì)總錄)
輕身壯陽。卻老還童。去三尸。下九蟲。除
萬病。
苣KT(酒浸一宿九蒸九焙)牛膝(酒浸切焙)巴戟天(去心)天門冬(去心焙)山芋熟地焙干)菊花人日空心溫酒
青丸子返童散
(出圣濟(jì)總錄)
輕身延年。除百病。去三尸。
天門冬(去心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白菊花(各六兩)上搗羅為散
神仙雄黃丸
(出圣濟(jì)總錄)
去三尸百蟲。美顏色。明耳目。
雄黃松脂(各等分)上擇雄黃如雞冠色。不雜砂石者。先搗研羅極細(xì)。次以松脂和杵為丸一月常
神仙出三尸方
(出圣惠方)附子(二兩炮治去皮臍)蕪荑(三升)干漆(二兩搗碎炒令煙出)上搗細(xì)羅為散。
每服一合袋裹三日
又方
(出圣惠方)白茯苓(十斤去皮曬干搗羅為末)商陸(白者五斤削去皮細(xì)切與茯苓同用酒浸)糯米面(五封三七一上伺思
神仙去三尸方
(出圣惠方)熟干地黃(三兩)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桂心(一兩)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
神仙去三尸方
(出圣惠方)用朱砂五兩。細(xì)研水飛過。以好酒五合。漬之五宿。出曝干。俟可丸即丸如麻子大。每服十
神仙去三尸方
(出圣惠方)凡砂(一斤細(xì)研水飛過)淳漆(二升)醋(一斤)上相和。入于鐺中。微火煎令可丸。
即丸千日
去三蟲丸方
(出千金方)用生地黃汁三斗。東向灶。葦火煎三沸。納清漆二升。以荊匕攪之。日移一尺。納真丹三兩
又方
(出千金方)漆(半斤)大黃(六兩末)酒(一升半)蕪菁子(三升末)上以微火合煎。丸如梧桐子大。先服三丸。十日濁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蟲皆爛下。五十日身光澤。一年行及奔馬。消息四體安
神仙去三尸方
(出圣惠方)三月三日。取桃葉絞取汁一升。以醋一合。同煎取五合。平旦分溫二服。
神仙治百疾。去三蟲。耳目聰明方。
(出圣惠方)用槐子仁。不限多少。搗令爛。丸如酸棗大。每服十丸。水下日三服。長服成仙。
神仙去三尸方
(出圣惠方)用商陸白者二十斤。削去皮。以酒漬煎之令爛。陰干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二錢。以酒調(diào)后服之服
通神長生法
(出本草方)樸子內(nèi)篇云。淳漆不枯者。服之通神長生。或以大蟹投其中?;蛞栽颇杆??;蛞杂袼现?/p>
服漆葉方
(出本草方)華佗傳云。彭城樊阿少師事佗。求服食法。佗授以作漆葉方。服之去三蟲。利五臟。輕身益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