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服乳石之人。膈間有寒。胃脘有熱。寒熱相搏。氣逆攻腹。乘心攻心腹痛。其寒氣盛。
乘
方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乳石發(fā)動。心胸壅悶。腹痛寒噤不食。
前胡(去蘆)檳榔桂心(各半兩)赤茯苓(二兩)白術(shù)(二分)犀角屑赤芍藥(各三兩)至六分。
木香散
治乳石發(fā)動。心腹痛噤。四肢寒顫。不欲飲食。
木香(半兩)犀角屑赤芍藥白術(shù)(各三分)當(dāng)歸(銼炒三分)人參(去蘆)枳殼(麩炒二枚。
煎
白術(shù)散
治乳石發(fā)動。體顫寒熱。心腹痛噤。不能飲食。
白術(shù)柴胡(各一兩去苗)當(dāng)歸(銼微炒三分)青橘皮(三分去白焙)桔梗(去蘆半兩)甘枚。
茅香花散
治乳石發(fā)動。心腹痛噤。吐逆不下食。
茅香花桂心(各半兩)芎檳榔赤芍藥(各三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上為粗散
人參湯療心腹痛不解。若通身顫寒者。榮衛(wèi)不通故也。
人參枳殼(炙)黃芩甘草(炙)茯苓(各一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上切。
以水八升。煮
治腹痛不可忍者。
取鹽一合。熬以水二升。煮取水一升。頓服即得吐止。若吐利止。心中煩悶。及渴不止。
取少
桔梗湯
(出圣濟總錄)
治乳石發(fā)動。心腹痛。冷熱相搏。
若心腹內(nèi)有諸疾痛違常。煩悶亂者。急解之
(出肘后方)取冷熱清酒一二升。漸漸稍進。覺少寬更進冷食。其心痛者。最急。若肉冷口噤。但折齒。
也。
之。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服乳石之人。膈間有寒。胃脘有熱。寒熱相搏。氣逆攻腹。乘心攻心腹痛。其寒氣盛。
乘
方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乳石發(fā)動。心胸壅悶。腹痛寒噤不食。
前胡(去蘆)檳榔桂心(各半兩)赤茯苓(二兩)白術(shù)(二分)犀角屑赤芍藥(各三兩)至六分。
木香散
(出圣惠方)
治乳石發(fā)動。心腹痛噤。四肢寒顫。不欲飲食。
木香(半兩)犀角屑赤芍藥白術(shù)(各三分)當(dāng)歸(銼炒三分)人參(去蘆)枳殼(麩炒二枚。
煎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乳石發(fā)動。體顫寒熱。心腹痛噤。不能飲食。
白術(shù)柴胡(各一兩去苗)當(dāng)歸(銼微炒三分)青橘皮(三分去白焙)桔梗(去蘆半兩)甘枚。
煎
茅香花散
(出圣惠方)
治乳石發(fā)動。心腹痛噤。吐逆不下食。
茅香花桂心(各半兩)芎檳榔赤芍藥(各三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上為粗散
人參湯療心腹痛不解。若通身顫寒者。榮衛(wèi)不通故也。
人參枳殼(炙)黃芩甘草(炙)茯苓(各一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上切。
以水八升。煮
治腹痛不可忍者。
取鹽一合。熬以水二升。煮取水一升。頓服即得吐止。若吐利止。心中煩悶。及渴不止。
取少
桔梗湯
(出圣濟總錄)
治乳石發(fā)動。心腹痛。冷熱相搏。
若心腹內(nèi)有諸疾痛違常。煩悶亂者。急解之
(出肘后方)取冷熱清酒一二升。漸漸稍進。覺少寬更進冷食。其心痛者。最急。若肉冷口噤。但折齒。
也。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