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血氣者人之神。所以榮養(yǎng)于一身。而腎為之本。若本元充實。則精與神相感。血與氣通流因
方
大沉香丸
(出德生堂)
主辟山嵐瘴氣。通飲食。濃腸胃。令人肥白。填精補
髓。去渾身走注沉香木香丁香白檀香胡桃仁(去皮)枸杞子大茴香小茴香破故紙(用羯羊番蝎(去毒(各半兩酒浸)核)知母(半黃精(酒浸半細墨(一錠燒灰半兩)生地黃(半兩)苣KT子(半兩)菟絲子(半兩酒浸帶濕與群藥同研)北五味子(半十丸。
空心酒下聚寶養(yǎng)氣丹(出危氏方)能治諸虛不足。氣血怯弱。頭目昏眩。肢節(jié)倦怠。心志昏憒。
夜夢痹。
帶下代赭石紫石英赤石脂禹余糧以上四味。各二兩。醋淬水飛過。捏作錠子。候十分干陽起石()肉豆蔻(面包煨)鹿茸(酒炙)破故紙(酒炒)鐘乳粉(研)五靈脂(酒研)苓附子(炮)戟(各半兩)梧桐子大。留朱膃肭臍丸(出和劑方)主補虛壯氣。暖腎祛邪。益精髓。調(diào)脾胃。進飲食。悅顏色。
治五勞目暗小便養(yǎng)氣丹(出和劑方)能治諸虛百損。脾元耗憊。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實下虛。中脘痰飲及無牽引小腹。足膝緩弱。步履艱難。婦人血海久冷。赤白帶下。歲久無子。及陰毒傷寒。面色青命事服不禹余糧石(慢火煉二次醋淬七次為末)紫石英(一次)赤石脂(一次各半斤)代赭石之。
挹其瓷瓶紅出火附子(炮去皮臍二兩)當歸(酒浸一宿焙干)肉蓯蓉(凈洗酒浸一宿焙干各一兩半)茴香(丁香肉上各如法沒藥(去沙石研)乳香(別研)五靈脂(去沙石研各一兩)以上三味。入眾藥同研。卻入朱砂(或或蒸)陽起石(略煨或只用酒煮)鐘乳粉(各一兩)以上三味別研。臨時入。
上同為細末。用糯米粉煮糊為丸。每兩作五十丸。陰干。入布袋內(nèi)。擦令光瑩。每服五丸至十丸??招挠名}酒吞下。或姜湯鹽湯。或棗湯下亦可。婦人艾醋湯吞下。
鐵刷湯
(出瑞竹堂)
專治男子婦人。一切陰寒。失精色敗。腰膝疼痛。泄瀉
不
止。腸風(fēng)下血。痔漏遺精。頭目昏眩。諸病難痊。兼治婦人赤白帶下。產(chǎn)后血暈等氣
疾。
紫梢花(成塊帶蒂者佳)揀肉桂大丁香蛇床子吳茱萸(各一兩)山茱萸(去核)天仙雄(一個)蓯蓉木傾在盆內(nèi)熏
青木香丸
(出本草)
專主陽衰。諸虛不足。
用昆侖青木香、六路訶子皮。各二十兩。篩末。砂糖和之。昔鄭都尉方。去砂糖。加羚羊角
開心肥健人。
(出本草)人參一分。豬肪十分。酒拌和。服一百日。百日滿。體髓溢。日誦千言。肌膚潤澤。去熱風(fēng)
補益
(出本草)以肉蓯蓉刮去鱗甲。以酒洗凈。去黑汁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極美益人。食之勝服補
玉膏
能令人體潤。主延年。
取蟾蜍膏軟玉如泥。以苦酒消之成水。此則為膏之法。試老嫩。玉石間水。飲之長生。
石斛丸
(出圣惠方)
主補虛損。利腰膝。暖水臟。祛風(fēng)冷。強氣力。悅顏
色。
四時宜服。
石斛(二兩去根銼)蛇床子(一兩)牛膝(一兩去苗)桂心(一兩)菟絲子(二兩別搗為末茸(一兩去蕷(一兩鐘乳粉(二兩補骨脂(二兩微百杵。
丸如梧桐
延齡丹
(出御藥院方)
用治脾腎不足。真氣傷憊。肢節(jié)困倦。舉動乏力。怠
惰
嗜臥。面無潤
腹。發(fā)歇無時。常牛膝(酒浸二宿)蓯蓉(酒浸二宿)金鈴子(去皮)補骨脂(炒各七錢半)鹿茸益智仁附子(炒)姜術(shù)青
靈宿丸
能補強心志。壯筋骨。益氣血。調(diào)榮衛(wèi)。補骨髓。固
元
陽。黑髭發(fā)。
補虛損。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研五兩)復(fù)盆子(酒浸焙三兩)熟地黃(酒浸三日焙)牛膝(去苗酒浸)子(炮裂去皮白焙)楮實(炒骨脂(微炒)葫山藥(丸
石刻安腎丸
(出危氏方)
能治真氣虛憊。腳膝緩弱。目暗耳鳴。舉動倦乏。
夜
夢遺精。小便蒼術(shù)(四兩一兩用茴香一兩炒一兩用青鹽一兩炒一兩用茱萸一兩炒一兩用豬苓一兩炒各炒令術(shù)(炒)香(不見火)肉次焙)菟絲子(蠶蛾(去頭足翅炒糊。丸如梧桐子
菟絲子丸
能治腎氣。面色黧黑。目昏耳鳴。心忪氣短。舉動乏
力。腳膝緩弱。
去萬病。益顏色。聰菟絲子(凈洗酒浸炒一兩)石斛(去根三分)熟地黃(去土酒炒)白茯苓(去皮)川牛膝(茱萸(水浸去枝葉并萼半骨脂(酒浸炒粗皮)綿附下。
空
實氣散
(出簡易方)
大能補五臟氣虛。脅肋膨脹。中滿刺痛。
白術(shù)(二兩半)當歸(微炒)濃樸(姜汁制)白茯苓(去皮)熟干地黃(焙)黃(蜜炙)皮(炒)茴香(萸干姜(炮服二錢。
萬應(yīng)延壽丹
麥門冬(一兩去心)天門冬(一兩去心)熟地黃(一兩酒蒸)生地黃(一兩酒洗)人參(一蔻(四兩酒浸洗(一兩)白前子(一兩)兩)上為細每初生十誠
膃肭臍丸
能補益丹田。固濟水臟。安神益智。明目駐顏。壯腰
膝。充肌膚。補膃肭臍(一兩酒刷炙微黃)蓽澄茄(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澤瀉(三分)芎(三床子(三分)香(一兩)麝香(兩微炒)山茱香研令勻。
巴戟丸(出圣惠方)專治丈夫下焦久積風(fēng)冷。腎臟虛乏。腰膝酸疼。小便數(shù)。陽道衰。
不能巴戟(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石斛(一兩去根銼)鹿茸(一兩去毛涂酥炙微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牛膝(三分去苗)桂心(三分)山茱萸(三分)澤瀉(三分)遠志(三分去心)熟干地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黃(三分銼)人參(三分去蘆頭)檳榔(三分)牡丹(三分)木香(三分)仙靈脾(三分)蛇床子(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三分)復(fù)盆子(三分)續(xù)斷(三分)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鹽湯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溫酒下亦得。
鹿角丸
(出千金方)
主補諸虛。益精血。壯陽充肌。
鹿角(鎊)石斛(去根)山芋人參防風(fēng)白馬莖(陰干)熟干地黃(焙)蛇床子(炒各浸切焙)浸切焙各一兩)梧桐子大。
能治臟腑虛弱。肌體羸瘦。下元冷憊。腰膝疼痹。心
腹
脹滿。脾氣乏膃肭臍(一兩酒刷炙微黃)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石斛(三分去根銼)鹿茸(一兩去毛涂人參(半兩(半兩銼)熟骨脂(三分微炒)子(一兩酒浸酒下三
太行諧散強中益氣。補力不足。長養(yǎng)肌肉。調(diào)和百脈宣利機關(guān)。輕身潤澤。安定
五臟。強白防己(二兩)子(五兩)豬苓(七兩)六安石斛(二兩)鐘乳(五兩研)占斯(四兩地膚子(五兩熬令香)當歸(五兩將蜂蜜一升。生和曝干以胡荽桃
主補虛損。壯腰膝。暖水臟。止小便滑數(shù)。久服好顏
強志倍力。耐石斛(二兩去根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曝干別搗一兩)枸盆子(一前子(一兩)研了藥令勻
更生散療諸虛百病。
防風(fēng)栝蔞鐘乳粉赤石脂海蛤(各十分)干姜白術(shù)(各六分)桔梗(五分)白石脂以酒服方寸匕
卷柏丸
主補益。填不足。溫中下氣。安五臟。利腰腳。除膀胱
宿
水。散小腹脹卷柏龍骨人參(去蘆頭揀)石斛(去根銼)續(xù)斷桂心(研)狗脊鹿茸(去毛涂酥炙(去蘆頭)五七百杵
蓯蓉大補丸
(出和濟方)
能治元臟虛憊。血氣不足。白濁遺泄。自汗自利。口
苦舌干。四肢大建中湯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骨肉酸痛。短氣喘咳。痰多咳嗽。潮熱多汗黃(去蘆)附子(炮去皮臍)鹿茸(酒蒸)地骨皮(去木)續(xù)斷石斛(去根)人參川芎當歸(去蘆頭酒浸)白芍藥小草(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遺橘皮煎丸理脾腎久虛積冷。面色萎黃。嘔吐痰水。飲食減少。心腹疼痛。脅肋脹滿。
繞臍久陳皮(去白取一十五兩凈末熬膏子)金釵石斛穿心巴戟(去心)杜仲(炒斷絲)茄子鹿茸皮姜汁浸炙)歸(去蘆)草(炙一兩)和攪??伞R?/p>
正氣補虛湯治憂恚思慮。喜怒不常。失饑勞力?;蝻嬍巢徽{(diào)。肌肉減耗。榮衛(wèi)虛
弱。外邪
足發(fā)冷。四體人參藿香葉濃樸(去粗皮姜汁制)黃(各二兩)交趾桂(一兩)川白芷(半兩)大當酒浸)川芎一盞半。
干地黃丸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補中
理血方。
黃丸益腎氣。強骨髓。治風(fēng)氣。補虛乏。
黃(一兩銼)熟干地黃〔二(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石斛(一兩去根銼)桂心(三分)山茱炒微黃去瓤)干別搗為服
山芋丸治諸虛損。補臟腑。利腰腳。壯元氣。充肌膚。填骨髓。
山芋石斛(去根)牛膝(去苗酒浸切焙)鹿茸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續(xù)斷巴戟天子菟絲子(心炙)天心服
補益方
干漆柏子仁山茱萸酸棗仁(各四分)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四丸。
加至二
十補湯治諸虛不足。安益心腎。
白芍藥(一兩)當歸(酒浸一宿)黃(蜜炙)生干地黃(洗)茯神(去木各半兩)肉桂(棗仁(微咀。每
沉香丸補虛憊。除冷氣。暖脾腎。益氣力。思飲食。
沉香(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半兩去白湯浸焙)檳榔茯苓(一兩)膝(一兩去苗)五三十丸。暖
陽起石丸(出圣惠方)主治虛損乏力。精氣不足。
陽起石()白石英(研)磁石(醋淬七次)熟干地黃(焙)石斛(去根各二兩)五味子菟絲子丸如梧桐
增損樂令湯
能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臍下虛滿。
胸
中煩悸。面色萎黃。唇干口燥。手足逆冷。體常自汗。腰背強急。骨肉酸疼??人源?/p>
乏。不能飲食?;蛞螯S人參橘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甘草(炙)茯苓麥門冬(去心)芍藥(各心)上為銼下白
橘皮丸
能治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
肋
脹滿。臍腹弦
及治癖積聚。上氣咳嗽。久瘧久痢。腸風(fēng)痔。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無子
息。并皆治之。
陳橘皮(去瓤十五兩)甘草(一兩)石斛巴戟(去心)陽起石牛膝肉蓯蓉菟絲子熬膏。用臼內(nèi)搗
斂陽丹
能治諸虛不足。心腎不安。氣弱頭暈。自汗力倦。陽氣
斂。安神益志靈砂鐘乳粉(各研取末二兩去皮)金鈴子(蒸熟去皮)沉香(鎊)木香(銼)附子(炮去洗)肉豆蔻(桂(半兩)當空心棗湯
砂丸
能補暖下元。治虛冷氣。利腰腳。治臍腹疼痛。暖臟
腑。
益顏色。
砂(一兩細研)硫黃(半兩細研)阿魏(半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木香(半兩)附子(半澤瀉(半研)干葛(半搗三五百杵
赤茯苓散
(出傳信適用方)
專治陰陽俱虛。經(jīng)絡(luò)凝澀。氣血不和。身體疼
痛。
背膊勞倦。手赤茯苓(去黑皮三分)當歸(去蘆洗切焙干三分)桂心(去粗皮不見火三分)芎(半兩)兩炙)鱉甲(兩)橘紅(半兩
巴戟丸
能治下元虛憊。臍腹疼痛。小便滑數(shù)。顏色萎黃。手足
常
冷。飲食無味巴戟(一兩)硫黃(細研水飛過)桂心補骨脂(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葫蘆巴(微炒)浸七次焙干微三升。熬金釵石斛丸(出和濟方)能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頭昏面腫。目暗耳鳴。四肢瘦倦。百節(jié)酸疼。腳下隱痛。步履艱難。肌體羸瘦。面色黃黑。鬢發(fā)脫落。皮肉腫癢。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悶。繞臍刺痛。膝脛酸疼。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得俯仰。兩脅脹滿。水谷不消。腹痛氣刺。心懸意錯。嘔逆惡心??诳嘌矢?。吃食無味?;秀倍嗤?。氣少喘乏。夜夢驚恐。心忪盜汗。小便滑數(shù)。或水道澀痛。一切元臟虛冷之疾。并皆治之。常服補五臟。和血脈。駐顏色。潤肌發(fā)。進飲食。肥肌體。壯筋骨。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葫蘆巴(炒)地龍(去土炒各四兩)蒼術(shù)(去浮皮)烏藥(各十六兩)用花)金鈴子酒煮面糊為丸。
烏藥、各半斤。青鹽一兩。治腎氣內(nèi)奪。厥逆喑痱。
還少丹
(出經(jīng)驗良方)
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筋力頓衰腰腳
沉
重。肢節(jié)倦怠干山藥(一兩)牛膝(酒浸一兩)遠志〔去心一(二)兩〕山茱萸(去核一兩)白茯苓(一楮實(一兩炙熟一兩)上三服。
久服氣不暖
葫蘆巴丸
(出圣濟總錄)
專治諸虛補益。
葫蘆巴巴戟天(去心)天麻桂心(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砂(研)香子(炒)皮(去白焙切一十丸。
(出直指方)
補虛勞。益心腎。生精血。
山藥(炮)牛膝(酒浸焙)白茯苓山茱萸(各一兩半)續(xù)斷(一兩)菟絲子(洗酒浸爛研實遠志(姜大。每服三
茯苓補心湯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黃瘁。五心煩熱??人酝傺?。及婦
人懷娠。
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前胡(去蘆頭)半夏川芎(各二兩)陳皮枳殼(去瓤)紫黃(酒炒一
白石英丸
主治下元風(fēng)冷。上焦虛熱。補五臟。利四肢。耐寒
暑。
治虛損。久服白石英(五兩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三升水五升相和于銀器中慢火煮石英乳水盡為度取出用井臍)肉蓯兩湯浸味子(一兩勻。煉蜜和丸
黃丸
補虛乏。長肌肉。調(diào)中助力。美顏色。益精志。利腰
膝。
黃〔一(二)兩銼〕熟干地黃(二兩)復(fù)盆子牛膝(去苗)石斛(去根銼)澤瀉附子香肉每
十香丸
能破積血。除疫病。去惡氣。好音聲。暢六腑。調(diào)五
臟。
壯元氣。益心麝香(一兩細研)沉香(一兩)丁香安息香木香降真香藿香甲香蘇合香薰陸白茯苓(丸如梧
榮芝丸治諸虛不足。起陰發(fā)陽。安神定魄。補五臟。和六腑。活血脈。填骨髓。
強骨生力鹿角霜(五兩)鹿茸(去毛酥炙三兩)麝香(研二兩)蓯蓉牛膝(各酒浸一宿)沉香白兩)上得研麻子五升。黃蠟半斤。青鹽四兩。甜水煮兩伏時。溫湯添。取出刷凈。著絹袋子盛。曬干為末。取煮角汁濾滓去。慢火熬成膏。
又方
(出本事方)
專治胸滿氣噫。下部冷。腹痛。
半夏(八兩制)生姜(六兩)橘皮(四兩去白)桂〔一(二)兩〕吳茱萸(五十粒湯泡洗一患臍未至
沉麝鹿茸丸
補益脾腎。強壯筋骨。辟除一切惡氣。令人內(nèi)實
五
臟。外充肌膚沉香鹿茸麝香(另研各一兩)上同研勻。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或
和氣地黃湯
(出宣明論)
能治沉積氣結(jié)不散。調(diào)養(yǎng)榮衛(wèi)。補順陰陽。常服以
代
茶湯酒果用之木香(一字)揀桂(去皮)茯苓(去皮)白芥子(各一錢炒香)白術(shù)干山藥川芎當歸研勻。
用數(shù)杏仁
羊肉丸
(出和劑方)
治真陽耗竭。下元傷憊。耳葉焦枯。面色黧黑。腰腳重
弱。元氣衰微。
川楝子(炒)續(xù)斷(炒去絲)茯苓茴香(炒)補骨脂(炒)附子(炮去皮臍)葫蘆巴(微為末。
丸。
枸杞子煎
(又名神丹煎)
凡服者去萬病。通知神理。安五臟。延年長生。并
主
婦人久無子冷枸杞子(三升)杏仁(一升去皮尖研)生地黃(研取汁三升)人參(十分)茯苓(十分)天根據(jù)法料理。
酢物雨。
又非
天麻丸治諸虛。
天麻(六兩酒浸三日焙干秤除風(fēng)痹)牛膝(六兩酒浸三日焙干秤強筋)玄參(六兩樞機管領(lǐng))血)羌活(活(五兩去心食前。
藥再為用
十全大補湯
治諸虛百損。榮衛(wèi)不和。形體羸瘦。面黃背倦。頭
眩
耳重??诳嗌?/p>
婦人崩漏。經(jīng)候失人參(去蘆)白術(shù)白茯苓(焙)甘草(炙)白芍藥官桂(不見火)黃(蜜炙)川當歸棗一枚。
煎粟殼加并甘草
蒼術(shù)丸
能治男子婦人。一切虛冷之疾?;钛v顏。減小便。除
盜
汗。治婦人久蒼術(shù)(切焙)川楝子茴香吳茱萸(湯浸洗去子閉目者)破故紙葫蘆巴(各一兩并炒)為丸。
如梧者。
(出本事方)川烏沉香紫霄花蒺藜蛇床子(酒浸一宿)菟絲子(各等分)上為末。以熟水丸。如安身溫過
降心丹
治心腎不足。體熱盜汗。健忘遺精。及服藥過多。上盛
下
虛。氣血不降熟干地黃(凈洗酒灑蒸焙干)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三兩)茯苓(去皮)人參遠兩)當歸
治丈夫腰腎虧。虛風(fēng)上攻。頭面虛浮。耳內(nèi)蟬聲。頭目
昏
眩。項背拘急
得屈伸。四肢少力
人血風(fēng)。肢體癢痛。腳黃杜蒺藜(炒去刺)川楝子茴香(炒)赤小豆川烏(泡去皮臍)地龍(去土炒)防十丸。
溫酒鹽湯亦得。婦人醋湯下。空心服。又一法。更加川野狼毒、海桐皮、川椒、威靈仙、各一兩。唯赤小豆加倍用之尤妙。
天雄丸
能治虛損諸病。大補益元氣。
天雄(炮裂去皮臍)菖蒲(去須銼炒)沉香(銼)檳榔(銼)干姜(炮)草豆蔻(去皮炒)兩)上為末。醋煮面
思仙續(xù)斷丸
能治脾腎風(fēng)虛。毒瓦斯流注。腿膝酸疼。艱于步履。
小
便遺瀝。大便后重。此藥補五臟內(nèi)傷。調(diào)中益精。涼血補腎。強筋健骨。益智輕身耐
老。
木瓜〔去瓤一(三)兩〕續(xù)斷萆(各六兩)牛膝(洗去蘆酒浸一宿焙)薏苡仁(炒各四酒糊為丸。
鐘乳天雄丸
能治男子虛損勞傷。水臟憊。腰膝疼。筋骨無力。
夢
寐不安。陽道劣弱。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日漸羸瘦。及膀胱冷氣。并宜服此。大補
益。
鐘乳粉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肉桂(去皮)磁石(燒茯苓續(xù)臍)當香(一三十
黃散
能治虛損羸弱。腎氣不足。
黃(一兩半銼)肉蓯蓉(浸酒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熟干地黃白茯苓(各一兩)防風(fēng)芎每服四
治丈夫酒色過多。下元虛憊。足膝軟乏。小便滑數(shù)。外腎濕癢。
(出本事方)菟絲子(五兩根據(jù)法研)石蓮肉(二兩)白茯苓(一兩)山藥(二兩)茴香(二兩)五味子(及腳
紫芝丹
主降心火。益腎水。秘真氣。健陽事。
紫芝黃連黃芩茯苓白礬瓜瓣(各半兩)白石英朱砂(各二兩)石決明(一兩)
沉酒煎附子四神丹
專能治一切虛冷之疾。升降陰陽。順正
祛
邪。消風(fēng)冷痰
續(xù)脈息。補腎經(jīng)不
損。下虛上壅。胸中痰
風(fēng)痿痹。精神昏亂。霍亂吐瀉。手足逆冷。陰毒傷寒。四肢厥逆。形寒惡風(fēng)。向暗睡
臥。乍靜乍亂。婦人產(chǎn)后諸疾。血
諸病。未能辨別虛實冷熱癥候。用藥未
得已。詳癥乃服。
水窟雄黃雌黃辰砂透明硫黃(各半斤)上并別研。水飛過。滲干。再同研勻。
用蜜水濃涂盛。
指。
鹽泥固上二寸圍火燒熱不一子取神附胡椒(末)蓽茇(末各七兩)真赤石脂(末二兩)好桂心(末六兩)附子(一兩以上者炮去大。留前。溫安愈。
主理肝腎風(fēng)虛。腰脊疼痛。腳膝不可踐地。風(fēng)毒流
注
下經(jīng)。行步艱難。小便遺瀝。補五臟內(nèi)傷。調(diào)中益智。涼血補精。堅強筋骨。耐老輕
身。
萆(四兩)防風(fēng)(去蘆)薏苡仁五加皮牛膝(酒浸)川續(xù)斷羌活(各三兩)生地黃去食
防風(fēng)當歸飲子
治脾腎真陰損傷。肝心風(fēng)熱郁甚。陽盛陰衰。邪
氣
上逆。上實下
表。進退出入不已而為寒熱往來。或表熱多則惡寒。里熱多則惡熱?;虮碇柗株栁?。正氣與邪氣相助。
并甚正氣甚。
似陰頭或上氣痰嗽。心脅郁痞。腸胃燥澀。便熱淋悶。或皮膚瘙癢。手足麻痹?;蚪蠲}拘急。肢體倦怠?;驕喩砑∪馓鴦印P拟祗@悸。或口眼斜。語言謇澀。或狂妄健忘失志。及或腸胃燥熱怫郁。不饑不欲食飲。或濕熱內(nèi)蘊。而消谷善饑。然能食而反瘦弱?;蛘`服燥熱毒藥。及妄食熱物過多。而耗損腎脾。則風(fēng)熱郁甚。而多此等癥。不必全見也。無問自病。及中燥熱毒藥所使者。并宜宣通氣血。調(diào)順飲食。久服之。舊病除去。新病不生。設(shè)虛人常服。補益切中。自便可矣。
當歸大黃柴胡人參黃芩甘草(炙)芍藥(各一兩)滑石(二兩)上為末。每服三
鹿茸四神丸
治肝腎虛。熱淫于內(nèi)。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
居
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zhàn)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諸虛不足。及肌體瘦悴。血氣不
生。
肉蓯蓉(酒浸)鹿茸(燎去毛酥炙)菟絲子(酒浸通軟別研細)熟地黃牛膝(酒浸)杜仲湯食前下
補陰丹
主益腎水。滋真陰。鎮(zhèn)伏心火大熱。堅強骨髓。補養(yǎng)
精
氣。治發(fā)熱忪磁石(重者燒赤醋浸七次水飛過灑干秤三兩)鹿茸(三兩去毛涂酥炙)石斛澤瀉(各三兩)(八兩)上除酒送
人參地骨皮散治臟中積冷。榮中熱。按之不足。舉之有余。陰不足陽有余也。
茯苓(半兩)知母石膏(各一兩)地骨皮人參柴胡(炒)生地黃黃(各一兩半)
戊己丸
治丈夫婦人。稟賦怯弱。飲食無味。氣血衰敗。肌肉不
生。項背拘緊。
時下惡心。噫酸吐水小兒吐乳。大人翻胃。并皆治之。此藥能護脾開胃。進飲食。長肌肉。生氣血?;嫠琛?/p>
茴香(三兩揀凈)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浮椒(五兩乃胡椒是以揀凈的)白術(shù)(二面糊為丸。如梧
(出本事方)石菖蒲(二兩)白茯苓(三兩)白術(shù)(二兩)茴香(一兩半)青皮(一兩)枳殼(一兩麩炒
(出本事方)枳殼(二兩麩炒去瓤)木香(一兩半)丁香(半兩)青皮(二兩半去白)牡蠣(二兩)白
內(nèi)固丹
能治諸虛。補養(yǎng)腎氣。調(diào)和脾臟。壽高者常服。筋骨勁
健。渾如壯士。
肉蓯蓉(酒浸)茴香(炒一兩)破故紙葫蘆巴(炒)巴戟(去心)黑附子(炮)川楝子大。
每烏
補益肝腎丸
(出拔萃方)
能治兩目腫爛。視物昏花。耳聾耳鳴。困倦乏力。
寢
汗憎風(fēng)。行步柴胡(五錢)羌活(五錢)苦參(五錢)生地黃(炒五錢)防己(炒五錢)附子(炮一錢)或問錢氏地水俱
安息香丸
治腎臟虛冷。臍腹多痛。腰腳沉重。肌體羸瘦。顏色
萎
黃。食少無力安息香(三兩細銼以無灰酒一升浸一宿以瓷碗中盛重湯煮成膏)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脂(二兩裂去皮臍)桂心(一兩)牛膝(一兩去苗)上為末。以安息香膏。更入少許煉好蜜同和。搗三五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
太上混元丹
夫河車者。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橐龠。鉛
汞
之框廓。
胚胎地陰陽之于此。所還元。補紫河車(一具用初生男子者良帶子全者以東流水洗斷血脈入麝香二錢在內(nèi)以綿縫定用生絹裹香(各和藥末杵千但之忡鹿茸(火燎去毛酥炙)川巴戟(去心)鐘乳粉陽起石(酒煮半日)附子(炮裂鹽水浸)黃修制。
致潮宜當歸(去尾)石斛(去根)柏子仁牛膝(酒浸一宿一兩半去苗)鹿茸(去毛酥炙)鱉甲(藥末膏子
治熱勞
河車(根據(jù)前法修治)鱉甲(醋炙半兩)桔梗白芍藥大黃(煨)甘草苦參貝母知母石(各半
鎮(zhèn)心丹
治驚憂思慮過傷。心氣不足。怔忪盜汗。亂夢失
精。神暴心痛。中
惚驚悸。吐血便血。虛勞羸瘦。病后虛煩。不得眠睡。產(chǎn)前安胎。產(chǎn)后補虛。種種雜
癥。并皆治之。常服安鎮(zhèn)神魂酸棗仁(炒)白茯苓黃(炙)人參遠志(去心)熟干地黃五味子柏子仁(各半兩)血。赤人參地榆酒亦
震靈丹
(出仁存方)
善固秘真元。不濕不燥。奪造化沖和之功。無金石飛走
之
藥。大理真元衰憊。五勞七傷。臍腹冷疼。肢體酸痛。上盛下虛。頭目暈眩。心神恍
惚。血氣衰微。
中風(fēng)味。心腎寒痼冷。
走。養(yǎng)性禹余糧石(火醋淬不計遍數(shù)以手撫得碎為度)丁頭代赭石(如上淬)北赤石脂紫石英為度。
朱砂(一兩研水飛過)滴乳香(別研)沒藥(去砂別研)五靈脂(去石研各二兩)上并研停腎。
白濁精砂清虛粒若用以治病。極有功效。
生地黃煎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
生地黃汁(五升)棗膏(六合)白蜜(七合)牛酥(四合)酒(一升)生姜汁(三合)紫再熬。
肉蓯蓉丸
治腎臟虛憊。膀胱久冷。腰膝疼重。筋力衰弱。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遠志(一兩去心)巴戟(一兩)五味子(一兩)菟絲兩炮裂去皮(一兩)上補虛黃湯(出御藥院方)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臍下虛滿。胸中煩悸。面色萎黃。唇口干燥。少力身重。胸滿短氣。腰背強痛。骨肉酸疼。行動喘乏。不能飲食?;蛞騽趥^度?;蛞虿『蟛粡?fù)。并宜服之。
人參(去蘆)當歸(去蘆)白術(shù)桂心(去粗皮)甘草黃(各三兩)上為粗末。每服三
遠志丸
治丈夫婦人。心氣不足。腎經(jīng)虛損。思慮太過。精神恍
惚。健忘多驚。
皆主之。
遠志(去心)牡蠣(取粉各二兩)白茯苓(去皮)人參干姜辰砂(別研各二兩)肉蓯煎燈
未央丸
能治氣血虛弱。肢體沉重。情思少樂。飲食減少。及
腎
氣衰憊。腰腿苣KT子(九蒸九曬)巴戟(去心)川椒(去目)枸杞子甘菊花菖蒲人參(去蘆各一兩)煮爛。入二服。
參附湯下
(出醫(yī)學(xué)切問)
專治男子婦人。諸虛百損?;秀苯⊥?。神昏氣短。
頭
暈?zāi)垦!?/p>
咳嗽氣養(yǎng)血。
川當歸川芎北防風(fēng)北芍藥陳皮白桂大附子黃(各一兩鹽水炙)人參丁香(四錢)沉空心北細辛、紫菀、款冬花。久嗽不愈咯血者。煎地黃汁調(diào)鐘乳粉。下黑錫丹。氣壅。加紫蘇葉。腹脹。加萆、澄茄。夜多小便。加茴香益智。煎鹽湯服。心熱小便澀。加茯苓??诟?。
加五味子。嘔者。加藿香。冷氣脹痛。加茱萸、良姜。
又方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
黃(三分)人參(三分)防風(fēng)(二分)茯神(二分)甘草(八分)上搗篩為散。納煎蜜中
補益方昔褚氏患腰腳。服之瘥。顏色如三十歲時。
蓯蓉(三兩)桂心(五兩)菟絲子(酒浸三兩)干漆(三兩)蛇床子(三兩并搗為末)生子大
石斛散治男子陰衰。腰背痛苦寒。小便余瀝。囊下濕癢虛乏。
(方見腎臟門白淫類)〔案∶炙銼。桑螵蛸
伏火二氣丹
主治真元虛損。精髓受傷。腎氣不足。面黑耳焦。
虛上盛。頭目
久冷。崩中漏下。
硫黃(四兩)黑錫水銀丁香(不見火)干姜(各半兩)上先熔錫。后下銀結(jié)砂子。
與硫粒至
助神丸治陰氣不能任用。滋陰助陽。益氣血。黑髭鬢。潤澤皮膚。榮養(yǎng)肌肉。明
目壯筋骨何首烏(用千里水淘米泔浸軟用竹刀去皮曝干雌雄各半兩秤三十兩赤者為雄白者為雌)生地曬勻浸焙干)成膏。
相和澤瀉楮實丸(出圣惠方)治積冷氣沖胸背。及心痛。有蛔蟲。痔癖。氣塊積聚。心腹脹滿。
眼花陰無楮實(一升水淘去浮者微炒搗為泥)桂心(四兩)牛膝(半斤去苗)干姜(三兩炮裂銼)上
大補丸
專治男子脾腎不足。不問久新者。
陳蘿卜陳韭子(并炒)蕤仁(去皮各半兩)麝香(少許)穿山甲(七斤酒浸)上為細末。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食前空心服。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血氣者人之神。所以榮養(yǎng)于一身。而腎為之本。若本元充實。則精與神相感。血與氣通流因
方
大沉香丸
(出德生堂)
主辟山嵐瘴氣。通飲食。濃腸胃。令人肥白。填精補
髓。去渾身走注沉香木香丁香白檀香胡桃仁(去皮)枸杞子大茴香小茴香破故紙(用羯羊番蝎(去毒(各半兩酒浸)核)知母(半黃精(酒浸半細墨(一錠燒灰半兩)生地黃(半兩)苣KT子(半兩)菟絲子(半兩酒浸帶濕與群藥同研)北五味子(半十丸。
空心酒下聚寶養(yǎng)氣丹(出危氏方)能治諸虛不足。氣血怯弱。頭目昏眩。肢節(jié)倦怠。心志昏憒。
夜夢痹。
帶下代赭石紫石英赤石脂禹余糧以上四味。各二兩。醋淬水飛過。捏作錠子。候十分干陽起石()肉豆蔻(面包煨)鹿茸(酒炙)破故紙(酒炒)鐘乳粉(研)五靈脂(酒研)苓附子(炮)戟(各半兩)梧桐子大。留朱膃肭臍丸(出和劑方)主補虛壯氣。暖腎祛邪。益精髓。調(diào)脾胃。進飲食。悅顏色。
治五勞目暗小便養(yǎng)氣丹(出和劑方)能治諸虛百損。脾元耗憊。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實下虛。中脘痰飲及無牽引小腹。足膝緩弱。步履艱難。婦人血海久冷。赤白帶下。歲久無子。及陰毒傷寒。面色青命事服不禹余糧石(慢火煉二次醋淬七次為末)紫石英(一次)赤石脂(一次各半斤)代赭石之。
挹其瓷瓶紅出火附子(炮去皮臍二兩)當歸(酒浸一宿焙干)肉蓯蓉(凈洗酒浸一宿焙干各一兩半)茴香(丁香肉上各如法沒藥(去沙石研)乳香(別研)五靈脂(去沙石研各一兩)以上三味。入眾藥同研。卻入朱砂(或或蒸)陽起石(略煨或只用酒煮)鐘乳粉(各一兩)以上三味別研。臨時入。
上同為細末。用糯米粉煮糊為丸。每兩作五十丸。陰干。入布袋內(nèi)。擦令光瑩。每服五丸至十丸??招挠名}酒吞下。或姜湯鹽湯。或棗湯下亦可。婦人艾醋湯吞下。
鐵刷湯
(出瑞竹堂)
專治男子婦人。一切陰寒。失精色敗。腰膝疼痛。泄瀉
不
止。腸風(fēng)下血。痔漏遺精。頭目昏眩。諸病難痊。兼治婦人赤白帶下。產(chǎn)后血暈等氣
疾。
紫梢花(成塊帶蒂者佳)揀肉桂大丁香蛇床子吳茱萸(各一兩)山茱萸(去核)天仙雄(一個)蓯蓉木傾在盆內(nèi)熏
青木香丸
(出本草)
專主陽衰。諸虛不足。
用昆侖青木香、六路訶子皮。各二十兩。篩末。砂糖和之。昔鄭都尉方。去砂糖。加羚羊角
開心肥健人。
(出本草)人參一分。豬肪十分。酒拌和。服一百日。百日滿。體髓溢。日誦千言。肌膚潤澤。去熱風(fēng)
補益
(出本草)以肉蓯蓉刮去鱗甲。以酒洗凈。去黑汁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極美益人。食之勝服補
玉膏
(出本草)
能令人體潤。主延年。
取蟾蜍膏軟玉如泥。以苦酒消之成水。此則為膏之法。試老嫩。玉石間水。飲之長生。
石斛丸
(出圣惠方)
主補虛損。利腰膝。暖水臟。祛風(fēng)冷。強氣力。悅顏
色。
四時宜服。
石斛(二兩去根銼)蛇床子(一兩)牛膝(一兩去苗)桂心(一兩)菟絲子(二兩別搗為末茸(一兩去蕷(一兩鐘乳粉(二兩補骨脂(二兩微百杵。
丸如梧桐
延齡丹
(出御藥院方)
用治脾腎不足。真氣傷憊。肢節(jié)困倦。舉動乏力。怠
惰
嗜臥。面無潤
腹。發(fā)歇無時。常牛膝(酒浸二宿)蓯蓉(酒浸二宿)金鈴子(去皮)補骨脂(炒各七錢半)鹿茸益智仁附子(炒)姜術(shù)青
靈宿丸
(出御藥院方)
能補強心志。壯筋骨。益氣血。調(diào)榮衛(wèi)。補骨髓。固
元
陽。黑髭發(fā)。
補虛損。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研五兩)復(fù)盆子(酒浸焙三兩)熟地黃(酒浸三日焙)牛膝(去苗酒浸)子(炮裂去皮白焙)楮實(炒骨脂(微炒)葫山藥(丸
石刻安腎丸
(出危氏方)
能治真氣虛憊。腳膝緩弱。目暗耳鳴。舉動倦乏。
夜
夢遺精。小便蒼術(shù)(四兩一兩用茴香一兩炒一兩用青鹽一兩炒一兩用茱萸一兩炒一兩用豬苓一兩炒各炒令術(shù)(炒)香(不見火)肉次焙)菟絲子(蠶蛾(去頭足翅炒糊。丸如梧桐子
菟絲子丸
(出危氏方)
能治腎氣。面色黧黑。目昏耳鳴。心忪氣短。舉動乏
力。腳膝緩弱。
去萬病。益顏色。聰菟絲子(凈洗酒浸炒一兩)石斛(去根三分)熟地黃(去土酒炒)白茯苓(去皮)川牛膝(茱萸(水浸去枝葉并萼半骨脂(酒浸炒粗皮)綿附下。
空
實氣散
(出簡易方)
大能補五臟氣虛。脅肋膨脹。中滿刺痛。
白術(shù)(二兩半)當歸(微炒)濃樸(姜汁制)白茯苓(去皮)熟干地黃(焙)黃(蜜炙)皮(炒)茴香(萸干姜(炮服二錢。
萬應(yīng)延壽丹
麥門冬(一兩去心)天門冬(一兩去心)熟地黃(一兩酒蒸)生地黃(一兩酒洗)人參(一蔻(四兩酒浸洗(一兩)白前子(一兩)兩)上為細每初生十誠
膃肭臍丸
(出圣惠方)
能補益丹田。固濟水臟。安神益智。明目駐顏。壯腰
膝。充肌膚。補膃肭臍(一兩酒刷炙微黃)蓽澄茄(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澤瀉(三分)芎(三床子(三分)香(一兩)麝香(兩微炒)山茱香研令勻。
巴戟丸(出圣惠方)專治丈夫下焦久積風(fēng)冷。腎臟虛乏。腰膝酸疼。小便數(shù)。陽道衰。
不能巴戟(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石斛(一兩去根銼)鹿茸(一兩去毛涂酥炙微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牛膝(三分去苗)桂心(三分)山茱萸(三分)澤瀉(三分)遠志(三分去心)熟干地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黃(三分銼)人參(三分去蘆頭)檳榔(三分)牡丹(三分)木香(三分)仙靈脾(三分)蛇床子(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三分)復(fù)盆子(三分)續(xù)斷(三分)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鹽湯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溫酒下亦得。
鹿角丸
(出千金方)
主補諸虛。益精血。壯陽充肌。
鹿角(鎊)石斛(去根)山芋人參防風(fēng)白馬莖(陰干)熟干地黃(焙)蛇床子(炒各浸切焙)浸切焙各一兩)梧桐子大。
膃肭臍丸
(出圣惠方)
能治臟腑虛弱。肌體羸瘦。下元冷憊。腰膝疼痹。心
腹
脹滿。脾氣乏膃肭臍(一兩酒刷炙微黃)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石斛(三分去根銼)鹿茸(一兩去毛涂人參(半兩(半兩銼)熟骨脂(三分微炒)子(一兩酒浸酒下三
太行諧散強中益氣。補力不足。長養(yǎng)肌肉。調(diào)和百脈宣利機關(guān)。輕身潤澤。安定
五臟。強白防己(二兩)子(五兩)豬苓(七兩)六安石斛(二兩)鐘乳(五兩研)占斯(四兩地膚子(五兩熬令香)當歸(五兩將蜂蜜一升。生和曝干以胡荽桃
石斛丸
(出圣惠方)
主補虛損。壯腰膝。暖水臟。止小便滑數(shù)。久服好顏
色。
強志倍力。耐石斛(二兩去根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曝干別搗一兩)枸盆子(一前子(一兩)研了藥令勻
更生散療諸虛百病。
防風(fēng)栝蔞鐘乳粉赤石脂海蛤(各十分)干姜白術(shù)(各六分)桔梗(五分)白石脂以酒服方寸匕
卷柏丸
(出圣惠方)
主補益。填不足。溫中下氣。安五臟。利腰腳。除膀胱
宿
水。散小腹脹卷柏龍骨人參(去蘆頭揀)石斛(去根銼)續(xù)斷桂心(研)狗脊鹿茸(去毛涂酥炙(去蘆頭)五七百杵
蓯蓉大補丸
(出和濟方)
能治元臟虛憊。血氣不足。白濁遺泄。自汗自利。口
苦舌干。四肢大建中湯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骨肉酸痛。短氣喘咳。痰多咳嗽。潮熱多汗黃(去蘆)附子(炮去皮臍)鹿茸(酒蒸)地骨皮(去木)續(xù)斷石斛(去根)人參川芎當歸(去蘆頭酒浸)白芍藥小草(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遺橘皮煎丸理脾腎久虛積冷。面色萎黃。嘔吐痰水。飲食減少。心腹疼痛。脅肋脹滿。
繞臍久陳皮(去白取一十五兩凈末熬膏子)金釵石斛穿心巴戟(去心)杜仲(炒斷絲)茄子鹿茸皮姜汁浸炙)歸(去蘆)草(炙一兩)和攪??伞R?/p>
正氣補虛湯治憂恚思慮。喜怒不常。失饑勞力?;蝻嬍巢徽{(diào)。肌肉減耗。榮衛(wèi)虛
弱。外邪
足發(fā)冷。四體人參藿香葉濃樸(去粗皮姜汁制)黃(各二兩)交趾桂(一兩)川白芷(半兩)大當酒浸)川芎一盞半。
干地黃丸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補中
理血方。
黃丸益腎氣。強骨髓。治風(fēng)氣。補虛乏。
黃(一兩銼)熟干地黃〔二(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石斛(一兩去根銼)桂心(三分)山茱炒微黃去瓤)干別搗為服
山芋丸治諸虛損。補臟腑。利腰腳。壯元氣。充肌膚。填骨髓。
山芋石斛(去根)牛膝(去苗酒浸切焙)鹿茸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續(xù)斷巴戟天子菟絲子(心炙)天心服
補益方
干漆柏子仁山茱萸酸棗仁(各四分)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四丸。
加至二
十補湯治諸虛不足。安益心腎。
白芍藥(一兩)當歸(酒浸一宿)黃(蜜炙)生干地黃(洗)茯神(去木各半兩)肉桂(棗仁(微咀。每
沉香丸補虛憊。除冷氣。暖脾腎。益氣力。思飲食。
沉香(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半兩去白湯浸焙)檳榔茯苓(一兩)膝(一兩去苗)五三十丸。暖
陽起石丸(出圣惠方)主治虛損乏力。精氣不足。
陽起石()白石英(研)磁石(醋淬七次)熟干地黃(焙)石斛(去根各二兩)五味子菟絲子丸如梧桐
增損樂令湯
(出危氏方)
能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臍下虛滿。
胸
中煩悸。面色萎黃。唇干口燥。手足逆冷。體常自汗。腰背強急。骨肉酸疼??人源?/p>
乏。不能飲食?;蛞螯S人參橘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甘草(炙)茯苓麥門冬(去心)芍藥(各心)上為銼下白
橘皮丸
(出御藥院方)
能治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
肋
脹滿。臍腹弦
及治癖積聚。上氣咳嗽。久瘧久痢。腸風(fēng)痔。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無子
息。并皆治之。
陳橘皮(去瓤十五兩)甘草(一兩)石斛巴戟(去心)陽起石牛膝肉蓯蓉菟絲子熬膏。用臼內(nèi)搗
斂陽丹
(出危氏方)
能治諸虛不足。心腎不安。氣弱頭暈。自汗力倦。陽氣
不
斂。安神益志靈砂鐘乳粉(各研取末二兩去皮)金鈴子(蒸熟去皮)沉香(鎊)木香(銼)附子(炮去洗)肉豆蔻(桂(半兩)當空心棗湯
砂丸
(出圣惠方)
能補暖下元。治虛冷氣。利腰腳。治臍腹疼痛。暖臟
腑。
益顏色。
砂(一兩細研)硫黃(半兩細研)阿魏(半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木香(半兩)附子(半澤瀉(半研)干葛(半搗三五百杵
赤茯苓散
(出傳信適用方)
專治陰陽俱虛。經(jīng)絡(luò)凝澀。氣血不和。身體疼
痛。
背膊勞倦。手赤茯苓(去黑皮三分)當歸(去蘆洗切焙干三分)桂心(去粗皮不見火三分)芎(半兩)兩炙)鱉甲(兩)橘紅(半兩
巴戟丸
(出圣惠方)
能治下元虛憊。臍腹疼痛。小便滑數(shù)。顏色萎黃。手足
常
冷。飲食無味巴戟(一兩)硫黃(細研水飛過)桂心補骨脂(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葫蘆巴(微炒)浸七次焙干微三升。熬金釵石斛丸(出和濟方)能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頭昏面腫。目暗耳鳴。四肢瘦倦。百節(jié)酸疼。腳下隱痛。步履艱難。肌體羸瘦。面色黃黑。鬢發(fā)脫落。皮肉腫癢。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悶。繞臍刺痛。膝脛酸疼。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得俯仰。兩脅脹滿。水谷不消。腹痛氣刺。心懸意錯。嘔逆惡心??诳嘌矢?。吃食無味?;秀倍嗤?。氣少喘乏。夜夢驚恐。心忪盜汗。小便滑數(shù)。或水道澀痛。一切元臟虛冷之疾。并皆治之。常服補五臟。和血脈。駐顏色。潤肌發(fā)。進飲食。肥肌體。壯筋骨。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葫蘆巴(炒)地龍(去土炒各四兩)蒼術(shù)(去浮皮)烏藥(各十六兩)用花)金鈴子酒煮面糊為丸。
烏藥、各半斤。青鹽一兩。治腎氣內(nèi)奪。厥逆喑痱。
還少丹
(出經(jīng)驗良方)
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筋力頓衰腰腳
沉
重。肢節(jié)倦怠干山藥(一兩)牛膝(酒浸一兩)遠志〔去心一(二)兩〕山茱萸(去核一兩)白茯苓(一楮實(一兩炙熟一兩)上三服。
久服氣不暖
葫蘆巴丸
(出圣濟總錄)
專治諸虛補益。
葫蘆巴巴戟天(去心)天麻桂心(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砂(研)香子(炒)皮(去白焙切一十丸。
空
還少丹
(出直指方)
補虛勞。益心腎。生精血。
山藥(炮)牛膝(酒浸焙)白茯苓山茱萸(各一兩半)續(xù)斷(一兩)菟絲子(洗酒浸爛研實遠志(姜大。每服三
茯苓補心湯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黃瘁。五心煩熱??人酝傺?。及婦
人懷娠。
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前胡(去蘆頭)半夏川芎(各二兩)陳皮枳殼(去瓤)紫黃(酒炒一
白石英丸
(出圣惠方)
主治下元風(fēng)冷。上焦虛熱。補五臟。利四肢。耐寒
暑。
治虛損。久服白石英(五兩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三升水五升相和于銀器中慢火煮石英乳水盡為度取出用井臍)肉蓯兩湯浸味子(一兩勻。煉蜜和丸
黃丸
(出圣惠方)
補虛乏。長肌肉。調(diào)中助力。美顏色。益精志。利腰
膝。
黃〔一(二)兩銼〕熟干地黃(二兩)復(fù)盆子牛膝(去苗)石斛(去根銼)澤瀉附子香肉每
十香丸
(出圣惠方)
能破積血。除疫病。去惡氣。好音聲。暢六腑。調(diào)五
臟。
壯元氣。益心麝香(一兩細研)沉香(一兩)丁香安息香木香降真香藿香甲香蘇合香薰陸白茯苓(丸如梧
榮芝丸治諸虛不足。起陰發(fā)陽。安神定魄。補五臟。和六腑。活血脈。填骨髓。
強骨生力鹿角霜(五兩)鹿茸(去毛酥炙三兩)麝香(研二兩)蓯蓉牛膝(各酒浸一宿)沉香白兩)上得研麻子五升。黃蠟半斤。青鹽四兩。甜水煮兩伏時。溫湯添。取出刷凈。著絹袋子盛。曬干為末。取煮角汁濾滓去。慢火熬成膏。
又方
(出本事方)
專治胸滿氣噫。下部冷。腹痛。
半夏(八兩制)生姜(六兩)橘皮(四兩去白)桂〔一(二)兩〕吳茱萸(五十粒湯泡洗一患臍未至
沉麝鹿茸丸
(出御藥院方)
補益脾腎。強壯筋骨。辟除一切惡氣。令人內(nèi)實
五
臟。外充肌膚沉香鹿茸麝香(另研各一兩)上同研勻。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或
和氣地黃湯
(出宣明論)
能治沉積氣結(jié)不散。調(diào)養(yǎng)榮衛(wèi)。補順陰陽。常服以
代
茶湯酒果用之木香(一字)揀桂(去皮)茯苓(去皮)白芥子(各一錢炒香)白術(shù)干山藥川芎當歸研勻。
用數(shù)杏仁
羊肉丸
(出和劑方)
治真陽耗竭。下元傷憊。耳葉焦枯。面色黧黑。腰腳重
弱。元氣衰微。
川楝子(炒)續(xù)斷(炒去絲)茯苓茴香(炒)補骨脂(炒)附子(炮去皮臍)葫蘆巴(微為末。
丸。
枸杞子煎
(又名神丹煎)
凡服者去萬病。通知神理。安五臟。延年長生。并
主
婦人久無子冷枸杞子(三升)杏仁(一升去皮尖研)生地黃(研取汁三升)人參(十分)茯苓(十分)天根據(jù)法料理。
酢物雨。
又非
天麻丸治諸虛。
天麻(六兩酒浸三日焙干秤除風(fēng)痹)牛膝(六兩酒浸三日焙干秤強筋)玄參(六兩樞機管領(lǐng))血)羌活(活(五兩去心食前。
藥再為用
十全大補湯
(出和劑方)
治諸虛百損。榮衛(wèi)不和。形體羸瘦。面黃背倦。頭
眩
耳重??诳嗌?/p>
婦人崩漏。經(jīng)候失人參(去蘆)白術(shù)白茯苓(焙)甘草(炙)白芍藥官桂(不見火)黃(蜜炙)川當歸棗一枚。
煎粟殼加并甘草
蒼術(shù)丸
(出本事方)
能治男子婦人。一切虛冷之疾?;钛v顏。減小便。除
盜
汗。治婦人久蒼術(shù)(切焙)川楝子茴香吳茱萸(湯浸洗去子閉目者)破故紙葫蘆巴(各一兩并炒)為丸。
如梧者。
又方
(出本事方)川烏沉香紫霄花蒺藜蛇床子(酒浸一宿)菟絲子(各等分)上為末。以熟水丸。如安身溫過
降心丹
(出和劑方)
治心腎不足。體熱盜汗。健忘遺精。及服藥過多。上盛
下
虛。氣血不降熟干地黃(凈洗酒灑蒸焙干)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各三兩)茯苓(去皮)人參遠兩)當歸
黃丸
(出和劑方)
治丈夫腰腎虧。虛風(fēng)上攻。頭面虛浮。耳內(nèi)蟬聲。頭目
昏
眩。項背拘急
得屈伸。四肢少力
人血風(fēng)。肢體癢痛。腳黃杜蒺藜(炒去刺)川楝子茴香(炒)赤小豆川烏(泡去皮臍)地龍(去土炒)防十丸。
溫酒鹽湯亦得。婦人醋湯下。空心服。又一法。更加川野狼毒、海桐皮、川椒、威靈仙、各一兩。唯赤小豆加倍用之尤妙。
天雄丸
(出圣濟總錄)
能治虛損諸病。大補益元氣。
天雄(炮裂去皮臍)菖蒲(去須銼炒)沉香(銼)檳榔(銼)干姜(炮)草豆蔻(去皮炒)兩)上為末。醋煮面
思仙續(xù)斷丸
(出和劑方)
能治脾腎風(fēng)虛。毒瓦斯流注。腿膝酸疼。艱于步履。
小
便遺瀝。大便后重。此藥補五臟內(nèi)傷。調(diào)中益精。涼血補腎。強筋健骨。益智輕身耐
老。
木瓜〔去瓤一(三)兩〕續(xù)斷萆(各六兩)牛膝(洗去蘆酒浸一宿焙)薏苡仁(炒各四酒糊為丸。
鐘乳天雄丸
(出圣惠方)
能治男子虛損勞傷。水臟憊。腰膝疼。筋骨無力。
夢
寐不安。陽道劣弱。面色萎黃。飲食減少。日漸羸瘦。及膀胱冷氣。并宜服此。大補
益。
鐘乳粉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肉桂(去皮)磁石(燒茯苓續(xù)臍)當香(一三十
黃散
(出圣惠方)
能治虛損羸弱。腎氣不足。
黃(一兩半銼)肉蓯蓉(浸酒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熟干地黃白茯苓(各一兩)防風(fēng)芎每服四
治丈夫酒色過多。下元虛憊。足膝軟乏。小便滑數(shù)。外腎濕癢。
(出本事方)菟絲子(五兩根據(jù)法研)石蓮肉(二兩)白茯苓(一兩)山藥(二兩)茴香(二兩)五味子(及腳
紫芝丹
(出御藥院方)
主降心火。益腎水。秘真氣。健陽事。
紫芝黃連黃芩茯苓白礬瓜瓣(各半兩)白石英朱砂(各二兩)石決明(一兩)
沉酒煎附子四神丹
(出傳信適用方)
專能治一切虛冷之疾。升降陰陽。順正
祛
邪。消風(fēng)冷痰
續(xù)脈息。補腎經(jīng)不
損。下虛上壅。胸中痰
風(fēng)痿痹。精神昏亂。霍亂吐瀉。手足逆冷。陰毒傷寒。四肢厥逆。形寒惡風(fēng)。向暗睡
臥。乍靜乍亂。婦人產(chǎn)后諸疾。血
諸病。未能辨別虛實冷熱癥候。用藥未
得已。詳癥乃服。
水窟雄黃雌黃辰砂透明硫黃(各半斤)上并別研。水飛過。滲干。再同研勻。
用蜜水濃涂盛。
指。
鹽泥固上二寸圍火燒熱不一子取神附胡椒(末)蓽茇(末各七兩)真赤石脂(末二兩)好桂心(末六兩)附子(一兩以上者炮去大。留前。溫安愈。
思仙續(xù)斷丸
(出簡易方)
主理肝腎風(fēng)虛。腰脊疼痛。腳膝不可踐地。風(fēng)毒流
注
下經(jīng)。行步艱難。小便遺瀝。補五臟內(nèi)傷。調(diào)中益智。涼血補精。堅強筋骨。耐老輕
身。
萆(四兩)防風(fēng)(去蘆)薏苡仁五加皮牛膝(酒浸)川續(xù)斷羌活(各三兩)生地黃去食
防風(fēng)當歸飲子
(出宣明論)
治脾腎真陰損傷。肝心風(fēng)熱郁甚。陽盛陰衰。邪
氣
上逆。上實下
表。進退出入不已而為寒熱往來。或表熱多則惡寒。里熱多則惡熱?;虮碇柗株栁?。正氣與邪氣相助。
并甚正氣甚。
似陰頭或上氣痰嗽。心脅郁痞。腸胃燥澀。便熱淋悶。或皮膚瘙癢。手足麻痹?;蚪蠲}拘急。肢體倦怠?;驕喩砑∪馓鴦印P拟祗@悸。或口眼斜。語言謇澀。或狂妄健忘失志。及或腸胃燥熱怫郁。不饑不欲食飲。或濕熱內(nèi)蘊。而消谷善饑。然能食而反瘦弱?;蛘`服燥熱毒藥。及妄食熱物過多。而耗損腎脾。則風(fēng)熱郁甚。而多此等癥。不必全見也。無問自病。及中燥熱毒藥所使者。并宜宣通氣血。調(diào)順飲食。久服之。舊病除去。新病不生。設(shè)虛人常服。補益切中。自便可矣。
當歸大黃柴胡人參黃芩甘草(炙)芍藥(各一兩)滑石(二兩)上為末。每服三
鹿茸四神丸
(出和劑方)
治肝腎虛。熱淫于內(nèi)。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
居
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zhàn)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諸虛不足。及肌體瘦悴。血氣不
生。
肉蓯蓉(酒浸)鹿茸(燎去毛酥炙)菟絲子(酒浸通軟別研細)熟地黃牛膝(酒浸)杜仲湯食前下
補陰丹
(出御藥院方)
主益腎水。滋真陰。鎮(zhèn)伏心火大熱。堅強骨髓。補養(yǎng)
精
氣。治發(fā)熱忪磁石(重者燒赤醋浸七次水飛過灑干秤三兩)鹿茸(三兩去毛涂酥炙)石斛澤瀉(各三兩)(八兩)上除酒送
人參地骨皮散治臟中積冷。榮中熱。按之不足。舉之有余。陰不足陽有余也。
茯苓(半兩)知母石膏(各一兩)地骨皮人參柴胡(炒)生地黃黃(各一兩半)
戊己丸
(出本事方)
治丈夫婦人。稟賦怯弱。飲食無味。氣血衰敗。肌肉不
生。項背拘緊。
時下惡心。噫酸吐水小兒吐乳。大人翻胃。并皆治之。此藥能護脾開胃。進飲食。長肌肉。生氣血?;嫠琛?/p>
茴香(三兩揀凈)甘草(一兩炙)人參(一兩)浮椒(五兩乃胡椒是以揀凈的)白術(shù)(二面糊為丸。如梧
又方
(出本事方)石菖蒲(二兩)白茯苓(三兩)白術(shù)(二兩)茴香(一兩半)青皮(一兩)枳殼(一兩麩炒
又方
(出本事方)枳殼(二兩麩炒去瓤)木香(一兩半)丁香(半兩)青皮(二兩半去白)牡蠣(二兩)白
內(nèi)固丹
(出宣明論)
能治諸虛。補養(yǎng)腎氣。調(diào)和脾臟。壽高者常服。筋骨勁
健。渾如壯士。
肉蓯蓉(酒浸)茴香(炒一兩)破故紙葫蘆巴(炒)巴戟(去心)黑附子(炮)川楝子大。
每烏
補益肝腎丸
(出拔萃方)
能治兩目腫爛。視物昏花。耳聾耳鳴。困倦乏力。
寢
汗憎風(fēng)。行步柴胡(五錢)羌活(五錢)苦參(五錢)生地黃(炒五錢)防己(炒五錢)附子(炮一錢)或問錢氏地水俱
安息香丸
(出圣惠方)
治腎臟虛冷。臍腹多痛。腰腳沉重。肌體羸瘦。顏色
萎
黃。食少無力安息香(三兩細銼以無灰酒一升浸一宿以瓷碗中盛重湯煮成膏)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脂(二兩裂去皮臍)桂心(一兩)牛膝(一兩去苗)上為末。以安息香膏。更入少許煉好蜜同和。搗三五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
太上混元丹
(出危氏方)
夫河車者。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橐龠。鉛
汞
之框廓。
胚胎地陰陽之于此。所還元。補紫河車(一具用初生男子者良帶子全者以東流水洗斷血脈入麝香二錢在內(nèi)以綿縫定用生絹裹香(各和藥末杵千但之忡鹿茸(火燎去毛酥炙)川巴戟(去心)鐘乳粉陽起石(酒煮半日)附子(炮裂鹽水浸)黃修制。
致潮宜當歸(去尾)石斛(去根)柏子仁牛膝(酒浸一宿一兩半去苗)鹿茸(去毛酥炙)鱉甲(藥末膏子
治熱勞
河車(根據(jù)前法修治)鱉甲(醋炙半兩)桔梗白芍藥大黃(煨)甘草苦參貝母知母石(各半
鎮(zhèn)心丹
(出傳信適用方)
治驚憂思慮過傷。心氣不足。怔忪盜汗。亂夢失
精。神暴心痛。中
惚驚悸。吐血便血。虛勞羸瘦。病后虛煩。不得眠睡。產(chǎn)前安胎。產(chǎn)后補虛。種種雜
癥。并皆治之。常服安鎮(zhèn)神魂酸棗仁(炒)白茯苓黃(炙)人參遠志(去心)熟干地黃五味子柏子仁(各半兩)血。赤人參地榆酒亦
震靈丹
(出仁存方)
善固秘真元。不濕不燥。奪造化沖和之功。無金石飛走
之
藥。大理真元衰憊。五勞七傷。臍腹冷疼。肢體酸痛。上盛下虛。頭目暈眩。心神恍
惚。血氣衰微。
中風(fēng)味。心腎寒痼冷。
走。養(yǎng)性禹余糧石(火醋淬不計遍數(shù)以手撫得碎為度)丁頭代赭石(如上淬)北赤石脂紫石英為度。
朱砂(一兩研水飛過)滴乳香(別研)沒藥(去砂別研)五靈脂(去石研各二兩)上并研停腎。
白濁精砂清虛粒若用以治病。極有功效。
生地黃煎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
生地黃汁(五升)棗膏(六合)白蜜(七合)牛酥(四合)酒(一升)生姜汁(三合)紫再熬。
肉蓯蓉丸
(出圣惠方)
治腎臟虛憊。膀胱久冷。腰膝疼重。筋力衰弱。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遠志(一兩去心)巴戟(一兩)五味子(一兩)菟絲兩炮裂去皮(一兩)上補虛黃湯(出御藥院方)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臍下虛滿。胸中煩悸。面色萎黃。唇口干燥。少力身重。胸滿短氣。腰背強痛。骨肉酸疼。行動喘乏。不能飲食?;蛞騽趥^度?;蛞虿『蟛粡?fù)。并宜服之。
人參(去蘆)當歸(去蘆)白術(shù)桂心(去粗皮)甘草黃(各三兩)上為粗末。每服三
遠志丸
(出和劑方)
治丈夫婦人。心氣不足。腎經(jīng)虛損。思慮太過。精神恍
惚。健忘多驚。
皆主之。
遠志(去心)牡蠣(取粉各二兩)白茯苓(去皮)人參干姜辰砂(別研各二兩)肉蓯煎燈
未央丸
(出御藥院方)
能治氣血虛弱。肢體沉重。情思少樂。飲食減少。及
腎
氣衰憊。腰腿苣KT子(九蒸九曬)巴戟(去心)川椒(去目)枸杞子甘菊花菖蒲人參(去蘆各一兩)煮爛。入二服。
參附湯下
(出醫(yī)學(xué)切問)
專治男子婦人。諸虛百損?;秀苯⊥?。神昏氣短。
頭
暈?zāi)垦!?/p>
咳嗽氣養(yǎng)血。
川當歸川芎北防風(fēng)北芍藥陳皮白桂大附子黃(各一兩鹽水炙)人參丁香(四錢)沉空心北細辛、紫菀、款冬花。久嗽不愈咯血者。煎地黃汁調(diào)鐘乳粉。下黑錫丹。氣壅。加紫蘇葉。腹脹。加萆、澄茄。夜多小便。加茴香益智。煎鹽湯服。心熱小便澀。加茯苓??诟?。
加五味子。嘔者。加藿香。冷氣脹痛。加茱萸、良姜。
又方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
黃(三分)人參(三分)防風(fēng)(二分)茯神(二分)甘草(八分)上搗篩為散。納煎蜜中
補益方昔褚氏患腰腳。服之瘥。顏色如三十歲時。
蓯蓉(三兩)桂心(五兩)菟絲子(酒浸三兩)干漆(三兩)蛇床子(三兩并搗為末)生子大
石斛散治男子陰衰。腰背痛苦寒。小便余瀝。囊下濕癢虛乏。
(方見腎臟門白淫類)〔案∶炙銼。桑螵蛸
伏火二氣丹
(出和劑方)
主治真元虛損。精髓受傷。腎氣不足。面黑耳焦。
下
虛上盛。頭目
久冷。崩中漏下。
硫黃(四兩)黑錫水銀丁香(不見火)干姜(各半兩)上先熔錫。后下銀結(jié)砂子。
與硫粒至
助神丸治陰氣不能任用。滋陰助陽。益氣血。黑髭鬢。潤澤皮膚。榮養(yǎng)肌肉。明
目壯筋骨何首烏(用千里水淘米泔浸軟用竹刀去皮曝干雌雄各半兩秤三十兩赤者為雄白者為雌)生地曬勻浸焙干)成膏。
相和澤瀉楮實丸(出圣惠方)治積冷氣沖胸背。及心痛。有蛔蟲。痔癖。氣塊積聚。心腹脹滿。
眼花陰無楮實(一升水淘去浮者微炒搗為泥)桂心(四兩)牛膝(半斤去苗)干姜(三兩炮裂銼)上
大補丸
(出宣明論)
專治男子脾腎不足。不問久新者。
陳蘿卜陳韭子(并炒)蕤仁(去皮各半兩)麝香(少許)穿山甲(七斤酒浸)上為細末。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食前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