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酒疸(附論)

    作者: 朱梓

    論曰胃虛谷少。醉以入房。冒犯風(fēng)邪。胃中熱毒。隨虛入里。小便黃赤。濕毒內(nèi)聚。心下懊大便欲沉弦同。

    黃黑疸

    黃連丸

    (圣濟總錄)

    治酒疸心面黃。心懊痛。小便黃赤不利。

    黃連(去須)黃柏(去皮)黃芩(去心)大黃(炒)梔子仁黃藥子郁金秦艽(去苗土)為末。粳米飲丸

    半夏湯

    (千金方)

    治酒疸發(fā)黃。身無熱。言語了了。腹?jié)M欲嘔。心煩足熱?;?/p>

    成癥癖。心中

    。乃至小便赤黃半夏(洗去滑)茯苓白術(shù)(各二兩)前胡枳殼(麩炒去瓤一作枳實)甘草(炙)大戟(至七分

    當(dāng)歸白術(shù)湯

    (三因方)

    治酒疸發(fā)黃。結(jié)飲癖在心胸間。心下縱橫堅滿。骨肉沉

    重。逆害飲食白術(shù)茯苓(各三兩)當(dāng)歸黃芩茵陳(各一兩)前胡枳實(麩炒去瓤)甘草(炙)杏錢。

    赤茯苓丸

    (圣惠方)

    治心下堅。而小便赤澀。是酒疸之后。宜服此方。

    赤茯苓茵陳枳實(麩炒去白微黃)白術(shù)前胡(去蘆)大黃(各一兩)甘草(炙三分)為末。

    煉蜜和

    茯苓丸

    (千金方)

    治酒疸心下縱橫堅。而小便赤。

    茯苓茵陳干姜(各一兩)白術(shù)(熬)枳實(各三十銖)半夏杏仁(各十八銖)甘遂(稍稍

    二石散

    (一名凝水石散千金方)

    治肉疸。飲少小便多。如白泔色。因酒所致。

    其脈弦滑。

    凝水石(水飛)白石脂()栝蔞根桂心(各一錢)菟絲子(酒浸別研)知母(各三分)

    茵陳湯

    (圣濟總錄)

    治酒疸心中懊痛。小便黃赤。

    茵陳赤茯苓(去皮)葛根(各三兩)梔子仁(半分)栝蔞根(三分)秦艽(去苗土)升麻

    桔梗湯

    (圣濟總錄)

    治酒疸。腹?jié)M如水狀。心中懊。不能下食。時時欲吐。

    桔梗(銼炒)百合赤茯苓(去黑皮)桑白皮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木通(一兩)檳

    白術(shù)湯

    (一名桂術(shù)湯三因方)

    治酒疸因下后。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

    韭齏狀。大桂心白術(shù)枳實(麩炒去瓤)豆豉干葛杏仁甘草(各半兩)上銼為散。每服四錢。

    治酒疸

    (經(jīng)驗良方)茵陳葛花黃連神曲京三棱細辛(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溫酒或鹽湯調(diào)

    葛根湯治酒疸因下后。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黑。小便赤

    或面黑。

    葛根(二兩)枳實(去瓤麩炒)梔子仁豉(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為散。

    每服四錢。

    瓜蒂丸

    (一名牛膽丸)

    治酒疸。遍身黃。曲塵出。

    瓜蒂大黃(炒)蕘花(各一兩)牛膽(一枚)芫花(醋炒半兩)上為末。以清酒二升。漬一宿。煎至一升。去滓。入牛膽汁微火熬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溫?zé)崴?。下得吐?/p>

    六物湯治酒疸肚脹

    蓽茇荊芥穗不蛀川楝子(連皮核用)生姜母軟烏梅甘草(各等分)上于石臼中搗拂明脹。

    追毒飲治酒疸。遍身發(fā)黃。

    狗脊(去毛一兩)白芥子(一錢)甘草(一錢)上細銼。用酒一升。煎取半升。

    去滓。

    分溫

    乳香砂丸治酒疸。心下懊痛。身目發(fā)黃。

    大黃湯治酒疸。心下懊痛。脛腫溲黃。面發(fā)赤斑。面不甚熱。或干嘔。

    大黃(銼炒)枳實(去瓤麩炒)梔子仁(各一兩)豉(炒三合)上粗搗篩。每服四錢。

    水一

    艾葉湯治酒疸身目俱黃。心中懊痛。

    生艾葉(一握無生者干者煮亦得)麻黃(去根節(jié)二兩)大黃(炒一兩半)上銼如麻豆大。每

    黃木蘭散治酒疸心懊痛。足脛滿又小便黃。面發(fā)赤斑?;螯S黑色。此由飲酒大

    醉。當(dāng)風(fēng)黃(二兩)木蘭皮(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匕。食前熱酒調(diào)下。日三。

    治酒疸心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飲酒發(fā)赤斑黃黑。由大醉當(dāng)風(fēng)入水所致。

    (肘后方)芫花椒目上等分。燒末服半錢。立愈。

    如神散

    (危氏方)

    治酒毒不散發(fā)黃。久久浸漬。流入清氣道中。宜引藥內(nèi)鼻

    。滴出黃水愈苦匏子(去殼)苦葫蘆子(各三七個)黃黍米(三百粒)安息香(二皂子大)上為末。

    以一

    治酒疸

    (百一選方)葉(燒灰)神曲(炒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或酒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甚妙。

    治酒疸

    (百一選方)用田螺七個。水養(yǎng)。出泥。捶碎。取螺頭細銼。以熱酒浸。頻服。永類鈐方用小螺螄煮肉。

    小麥飲

    (圣濟總錄)

    治酒疸。

    用生小麥二合。以水一盞。研絞取汁。食后頓服。一方用三升杵和水取汁五合。服之。

    酒蒸黃連丸

    (直指方)

    治酒疸。

    用黃連去須凈四兩。銼碎。以酒灑腌一宿。日干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丸

    治酒疸及治熱疸。

    (直指方)用土瓜搗取汁任服。

    除煩熱解酒疸目黃。

    (本草)以黃櫨木煮服之。

    治酒疸

    用明眼草研細。調(diào)吃。

    大黃丸

    (指南方)

    治酒疸脈沉。腹脹滿。大便秘。

    治酒疸。目黃。及野病熱利下血。

    (本草)用黃屑水煮服之。

    治酒疸

    (本草)用苜蓿搗取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

    治酒疸黃色通身者。

    取萱草根搗絞汁服。亦取嫩苗煮食之。

    治酒疸。

    以鹽麩子、桑根白皮搗碎。米泔浸一宿。平旦空心溫服一二升。

    瓜丁散治酒疸。脈浮腹?jié)M欲嘔。宜吐之。

    木通散治酒疸。通身黃腫。

    木通(銼)甘草(灸)木香檳榔(銼)麻黃(去根節(jié))秦艽(去苗土)瞿麥穗干姜(炮)枚去汁一半。

    入巴下一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xué)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
  • 作者:
    顧錫
  •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