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上氣喘急

    作者: 朱梓

    (附論)夫肺者通行臟腑之氣。以榮華于經(jīng)絡(luò)也。若肺虛而為邪所乘。則氣道不利。諸臟之氣。

    上沖

    馬兜鈴散治上氣喘急不止。

    馬兜鈴(一兩)人參(去蘆一兩)貝母(一兩炒微黃)甘草(一兩炒微赤銼)杏仁(一兩湯子(一兩)莢(一兩去皮

    紫蘇散

    (圣惠方)

    治上氣喘促。潤(rùn)通胸膈。

    紫蘇莖葉(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炒微黃銼)五錢。

    以水一

    治上氣喘急。發(fā)即坐臥不安。

    (圣惠方)紫蘇(三兩微炒)桔梗(去蘆二兩)桂(二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

    入生姜半

    治上氣喘促。有時(shí)咳嗽。

    (圣惠方)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百合(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散。

    每服三錢

    又方

    (圣惠方)芥子(二兩)百合(二兩)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jì)時(shí)候。以新汲水下七丸

    雙仁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喘急。

    桃仁杏仁(并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水調(diào)生面少許。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

    訶黎勒湯

    (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喘急。

    訶黎勒皮(半兩)五味子(炒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甘草(炙銼各一分)杏仁(湯浸去皮尖時(shí)。

    馬兜鈴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喘急。

    馬兜鈴根(一兩)木香楝實(shí)(微炮各三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濃煎烏梅蜜湯調(diào)下。食后

    款氣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喘促。涕唾稠粘。久不瘥。

    防己甜葶藶(隔紙炒各半兩)黑牽牛(炒香熟一兩)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療咳上氣。喘息便欲絕方。

    用人參末方寸匕服之。日五六服。

    降氣湯

    (一名青皮散出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喘急。心胸滿悶。及治五臟氣。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巴豆(十四枚)上同一處炒。令巴豆焦赤。取青橘皮搗為細(xì)末。

    吳茱萸

    (出保生方)上用吳茱萸干姜各半兩。切姜作片。水五盞。煮三盞。分五服。

    治上氣喘急。

    (出保生方)上用蓬術(shù)。酒研服。

    黃散子治諸氣不順。胸滿喘急??墒癸嬍?。大解傷寒脹滿。陰癥不可服。

    檳榔(半兩)桂(一兩)大黃(半兩煨)木香(一兩)益智(二兩)茴香郁金當(dāng)歸(各兩)蘿卜子(二一盞。木瓜、紫蘇、

    九寶飲

    (出如宜方)

    治氣粗開(kāi)口。抬肩吐氣。氣喘滿促。因有外邪。治外邪

    。其喘自定。

    麻黃(制)薄荷陳皮(制各一兩)肉桂紫蘇杏仁桑白皮甘草大腹皮(各半兩)

    脫氣丸

    (出本草)

    主下氣。

    用赤小豆和通草煮食之。

    下氣

    (出本草)用鱸魚(yú)作羹食之。

    下氣溫中消谷。

    (出本草)用蒜齏著醬搗食之?;蛩饷缱鞲V笫骋嗟?。

    補(bǔ)下氣

    (出本草)用和雜鱸魚(yú)作羹服之。性寒而滑。亦逐水。不可多啖。

    治下氣。消宿食。

    (出本草)以苦茶加茱萸蔥姜作飲食。

    韭汁飲治上氣喘急便欲絕。

    上用韭?lián)v絞汁飲一盞。立愈。

    主結(jié)氣瘤痛上氣氣急。

    (出本草)以門荊水煮服之。

    令人受氣生津液。

    (出本草)常含棗核。受氣令口有津液。佳。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