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附論)夫消渴飲水過度者。由腎虛心熱。三焦不和。上熱下冷故也。凡人好食熱酒炙肉?;蚍槭諟?。熱毒在內(nèi)。不得宣通。關脈閉塞。血脈不行。熱氣蒸于臟腑。津液枯竭。則心肺煩熱。咽喉干燥。故令渴不止。而飲水過度也。
方
穩(wěn)。
羚羊角屑知母黃(銼)栝蔞根麥門冬(去心)茯神地骨皮人參(去蘆頭)防風(去蘆頭)酸棗仁(各三分微炒)甘草(半兩炙)石膏(一兩半)黃芩(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淡竹葉二七片。小麥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麥門冬丸
(出圣濟總錄)
治消渴。飲水過多。
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大麻仁(研)大黃(蒸二度切焙)苦參粉鐵粉(各三兩)黃芩(去黑心)澤瀉(各一兩半)龍齒(研)土瓜根知母(焙)石膏(研各二兩)銀箔(三百片和龍齒石膏入研)雞黃皮(炙七枚一兩半)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食后煎生地黃湯。下二十五丸。日二服。
土瓜根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飲水過度。煩熱不解。心神恍惚。眠臥不安
。
土瓜根(三分)栝蔞根麥門冬(去心)鐵粉(細研)石膏(細研)川大黃(銼碎微炙)大炙)龍澤瀉(各三分)金箔銀箔(各五十片細研)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葉小麥湯下三十丸。
神仙減水法。一名斬龍劊子手。專治三焦虛熱。三消渴疾。不問日夜。飲水無度。
此藥主之。不可輕用。其效如神??赏ㄏ尚g。師云。止渴在第三味。住水神妙。不可輕
用。
人參知母天花粉苦參宣連扁豆浮萍麥門冬黃丹(少許)上八味各一兩。加黃一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diào)下。妙不可言。
鐵粉丸治消渴飲水過度??噬胁恢?。口舌干燥。心神煩亂。坐臥不安。鎮(zhèn)心止
渴。
鐵粉(細研)苦參牡蠣土瓜根(各一兩)黃連麥門冬(各二兩去心焙)金箔銀箔(各五片細研)栝蔞根(二兩)上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麥門冬丸治消渴。飲水不止。
麥門冬(去心焙)升麻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黃芩(去黑心各五兩)生干地黃(焙)人參(各三兩)栝蔞根(七兩)苦參(八兩)上為末。以牛乳和。眾手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黃丹散治消渴飲水過多。煩熱不解。
黃丹胡粉(各一兩)栝蔞根石膏(各一兩)澤瀉白石脂(各三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為末。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
麥門冬散治消渴日夜飲水過度??诟稍铩P”銛?shù)。
麥門冬(去心)栝蔞根知母黃(各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一兩半燒為粉)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竹葉湯治消渴飲水不輟。多至數(shù)斗。
甘竹葉(切)大麻仁(炒)赤秫米(各一升淘凈)白茯苓(去黑皮一兩)薤白(二兩切)鹿角(四只湯浸去皮細研如粉)上銼分作八服。每服先以水三盞。煎麻仁竹葉取二盞。去滓澄清。入諸藥鹿角。又煎去滓。取一盞。微微飲之??手篂槎取?/p>
黃連散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知厭足。
密陀僧(細研)臘茶黃連(去須)滑石栝蔞根(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一錢。
不計時候。以清粥調(diào)下。
楮葉丸治消渴減食。飲水不休。
干楮葉(炒)桑根白皮(銼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定粉(各一兩)上為細末。取楮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參湯下。不計時。
又方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知厭足。
黃丹(一分)栝蔞根(半兩)檳榔(一分末)綠豆(一兩)上都研令勻。用面三兩相和。作
又方治癥同前。
黃連(去須)栝蔞根密陀僧(細研)人參(去蘆頭各半兩)上為散。入密陀僧研令勻。每于食后。以溫漿水調(diào)下三錢。
漢防己散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知厭足。
栝蔞根漢防己黃連(去須)黃丹(各半兩)上為散。入黃丹研令勻。每服于食后。
以溫水調(diào)下一錢。
絳雪散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數(shù)者。大有神驗。
黃連黃芩黃丹漢防己栝蔞實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漿水調(diào)下。臨臥。并三二服即妙。
鉛黃丸
(一名栝蔞根丸)
治三消??始达嬎^多。不知厭足。
鉛丹黃連(去須各半兩)干葛粉栝蔞根(各三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冷水下二十丸。
葛根丸治消渴。日飲水數(shù)斗不止。
葛根(銼)栝蔞根(銼)附子(炮裂去皮臍)鉛丹(炒令紫研各一兩)上為散。
入鉛丹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茅根湯下。日三。米飲亦得。春夏去附子。
栝蔞根丸治消渴。飲水不止。
栝蔞根(銼)黃連(去須)知母(焙)麥門冬(去心各五兩)上為末。煉蜜丸。
如梧桐子大
神效散治渴疾。飲水不止。
白浮石蛤粉蟬殼(各等分)上為末。用鯽魚膽七個。調(diào)三錢服。不拘時。神效。
八味腎氣丸消渴有三種。一者。渴而飲水多。小便數(shù)有脂似麩片。甜者。消渴病
也。二
腿腫腳先瘦
三。一飲酒。
未愈。當須慮患大癰
?;伎蕯?shù)年。果以癰疽而死
多不知其疾。故古今亦闕而不言
須臾即皆能甜。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
髓。其次以為脂膏。又其次以為血肉也。其
者。五臟之氣。咸潤者。則下味也。腎既虛冷。
甘不變。其色清冷。則肌膚枯槁也。猶如乳母谷氣上泄
小便。皆精氣不實于內(nèi)則小便數(shù)而瘦弱也。又肺為五臟華
若下冷極。則陽氣不能升。故肺干則渴。易之否卦。干上坤下。
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否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以板
。故板能潤也。若無火力。水氣則不能至。此板終不得潤也?;鹆ψ阏邉t
須暖補腎氣。飲食得火力。則潤上而易消。亦免干渴也。故張仲景云。宜服腎
。此疾與香港腳雖同為腎虛所致。其香港腳始發(fā)于二三月。盛于五六月。衰于七八月。消渴
始發(fā)于七八月。盛于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三月。其故何也。蓋香港腳壅疾也。消渴
也。春夏陽氣上。故壅疾發(fā)則宣疾愈。秋冬陽氣下。故宣疾發(fā)則壅疾愈也。審此二者。
則疾
是膀胱之
為消渴也。
干熟地黃(半斤)山藥(四兩)茯苓牡丹皮附子桂心(各三兩)澤瀉(四兩)山茱萸胡荽。
菝飲治消渴。飲水無休。
菝(銼炒)湯瓶內(nèi)堿(各一兩)烏梅(二兩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熱細呷。
又方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知厭足。
栝蔞根(一兩)黃連(二兩去須)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
煎
又方
地骨皮(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三兩銼)上為散。每服四錢。
以水一中盞
生津丸治消渴飲水。日夜不止。
青蛤粉白滑石上研為細末。用黃顙魚涎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陳粟米飲
神應散治消渴飲水不休。
滑石(研)寒水石(研各半兩)上研為散。用生雞子一枚。鑿破去黃留清。調(diào)和藥末。
令如并殼
玉壺丸治消渴。飲水無度。
人參栝蔞根(各等分)上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麥門冬湯下。
沃焦散治消渴。飲水無度。
泥鰍魚(陰干去頭尾燒灰研細為末)干荷葉(研細為末)上等分。每服各二錢。新水調(diào)下
治消渴。飲水過甚。并小兒渴疾方。
黃狗膽(一枚)豬膽(一枚)上以狗膽并入豬膽內(nèi)陰干。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
黃連丸治渴疾。飲水不止。
黃連(不拘多少)上為末。入豬肚內(nèi)。蒸爛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飯飲下。
栝蔞根散治消渴。飲水不止。
熟干地黃生干地黃葛根栝蔞根上件各等分。焙干為細末。每服二錢。溫米湯飲下。
文蛤散治消渴欲飲水。而不止者。
文蛤(即五倍最能回津本草在海蛤文下甚失其性識者當自知之)上為末。以水飲任調(diào)方寸匕
三消丸治渴疾飲水不止、骨蒸。
黃連(凈銼用冬瓜汁浸一宿曬干凡七次)上為末。用冬瓜自然汁。搜成膏子。陰干為末。
再麥湯
甘露散治渴疾。飲水不止。
干豬胞(十個)上剪破出卻氣。去卻系著處。用干盆子一只。燒胞煙盡。取出研令極細。
每
姜魚丸治同前。
干生姜(一兩末)上用鯽魚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不拘時服之。
水骨丸治同前
湯瓶內(nèi)水堿(一兩)上研為細末。燒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人參湯下。
不拘時候服。一方研如粉。沸湯?;蚓ㄋ{(diào)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小便不利方。
葵根葉(五兩切)上件藥以水三大盞。入生姜一分。豉一合。煮取二盞。去滓食后。
分溫三
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瘥方。
凌霄花(一兩)上搗碎。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三服。
又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搗細羅為散)上用雞子清。調(diào)下一錢。日四五服。
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多??诟煽?。
雉(一只)上細切。和鹽豉。作羹食。
治消渴。煩躁。飲水無度。
七家井索(用近桶口結處燒為灰)上不拘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服二錢。不過二、三服效。
人參湯治消渴發(fā)作有時。心脾有熱。飲水無度。
人參桑根白皮(銼炒各二兩)麥門冬(去心焙)知母枇杷葉(拭去毛炙)黃連(去須微炒錢。
用水一盞
天花粉丸治消渴飲水多。身體瘦。
天花粉黃連(去須各一兩)茯苓當歸(各半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茅根煎湯下。
黃連丸治消渴。飲水絕多。身體黃瘦。
黃連(半兩去須)黃丹(半兩炒令紫色)豆豉(半兩炒干)上為末。入黃丹研令勻。用軟飯
栝蔞丸治消渴。飲水絕多。身體黃瘦。
栝蔞根黃連(去須)鐵粉(細研以上各等分)上為末。入鐵粉研令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治消渴飲水不知足。
兔頭(一具)上以水煮取汁飲之。
治消渴飲水多。身體黃瘦。
窯突上黑煤(焙干似鐵屑者半斤)上搗取末。更以生姜四兩同搗。絹袋盛。以水五升浸取汁
蘭香飲子
(一名甘露膏)
治消渴。飲水極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結燥。小
便頻數(shù)。
石膏防風生甘草(各一兩)知母(酒浸一錢半)半夏(二分湯洗)炙甘草人參蘭香薄片子
牛黃甘露丸治三焦渴疾。飲水無度。舌上皺裂。肌肉黃瘦。精神減退。小便多。
腹脅脹。
朱砂(一兩成塊者)牛黃麝香(各一分)鐵粉梧桐律犀角(銼)丁香鉛白霜葳蕤扁豆(片不用北地者勻為一服一月亦得
治暑月渴而飲水過多。干嘔復渴。不思飲食。
干葛(一兩炮)甘草(一兩炙)陳粟米(二匙炒)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
煎至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