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消腎者。是腎臟虛憊。膀胱冷損。脾胃氣衰??托盁岫巨D(zhuǎn)熾??v然食物。不生肌膚。
腿脛消細。骨節(jié)酸疼。小便滑數(shù)。故曰消腎也。凡人平生放恣者。
至年長腎氣虛弱。百病即生。又年少懼不能房。多服石散而取極情。遂致過度。真氣既盡。
石氣孤立。惟有虛耗。唇口干燥。精液自泄?;蛐”惆诐帷4蟊愀刹焕?。所食之物。皆作小便。腎氣消損。故名消腎也。
方
干地黃丸
(出圣惠方)
治消腎煩渴。小便數(shù)多。味如飴糖。腳弱陰萎。唇干
眼澀。身體乏干熟地黃(二兩)五味子(五錢)黃(三分銼)枸杞(三分)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心)菟絲(一兩螵蛸(半兩微炒)頭)附子(半兩泡入石英研令勻。
肉蓯蓉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四肢羸瘦。腳膝乏力。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熟干地黃(一兩五錢)麥門冬(二兩去心焙)澤瀉(兩)磁石(一兩(一兩燒醋淬三次研如和搗三五百杵
腎瀝散
治消腎腎氣虛損。發(fā)渴小便數(shù)。腰膝痛。
雞(一兩微炙)遠志(一兩去心)人參(一兩去蘆頭)黃(一兩銼)桑螵蛸(一骨(一兩)甘草(半兩微搗碎水淘焙赤銼)白茯苓(一兩)一個。切去脂膜。先以水一大盞煮腎至再服。
鹿茸丸
治消腎氣虛羸瘦。四肢無力。小便色白?;瑪?shù)不禁。不
思飲食。心神鹿茸(二兩去毛涂酪炙微黃)人參(二兩去蘆頭)澤瀉(三分)赤石脂(三分)石斛(三分分銼)白芍兩)龍骨(三分子大。
每日空
補損腎瀝湯
(出千金方)
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羊腎(一具)遠志人參澤瀉桂心當(dāng)歸茯苓龍骨干地黃黃芩甘草芎二斗五升。
先
人參散
(出宣明論)白術(shù)澤瀉栝蔞桔梗梔子連翹(各半兩)葛根黃芩大黃薄荷白茯苓(以上入縮砂仁三錢。
金銀箔丸
(出圣濟總錄)
治消腎口干眼澀陰萎。手足煩疼。小便多。
金箔銀箔(各一百片細研)澤瀉(一兩半)肉蓯蓉(酒浸一宿焙干各二兩半)白茯苓(去各一兩半)栝蔞根(二兩)丹砂(細研二兩)麥門冬(焙去心三兩半)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末。
再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棗米飲下。不拘時候。
(一名黃丸出危氏方)
治失志傷腎。腎虛消渴。小便無度。心神虛
煩。四肢羸瘦鹿茸(三分去毛切炙)麥門冬(二兩去心)熟地黃黃(麩炒)蓯蓉(酒浸)山茱萸破(三分)上
古瓦湯治消腎消中。飲水無度。小便頻數(shù)。
干葛天花粉雞(凈洗焙干)人參(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大錢。用多年古瓦椎碎煎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服。
阿膠湯治消腎小便數(shù)。
阿膠(炙燥)干姜(炮各一兩)遠志(去心四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各一兩)甘草溫服。
栝蔞根丸治消腎小便數(shù)。
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一兩去須)澤瀉(一兩)赤石脂(半兩)熟干入研了藥
薯蕷丸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四肢少力。羸瘦困乏。不思飲食。
薯蕷(一兩)雞(一兩微炒)丹皮(半兩)黃(半兩銼)栝蔞根(半兩)白龍骨(半心(半兩)杵。丸如梧
枸杞子丸治消腎大渴困乏。小便滑數(shù)。
枸杞子菟絲子(酒浸研焙)白茯苓黃(炙)牡蠣粉牛膝干地黃(洗)麥門冬(炒)上為
宣補丸
(一名茯神丸)
治消腎多渴。小便數(shù)。
黃(銼)栝蔞根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銼)黃連(去須)四兩)菟絲子和為劑。
枸杞子丸治消腎久渴不瘥。困乏小便滑數(shù)。心神虛煩。
枸杞子白茯苓黃(銼各一兩)雞(一兩半微炙)栝蔞根(三分)澤瀉牡丹山前子(各三
平補丸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shù)而瀝。如欲滲之狀。
菟絲子(酒浸研焙)山茱萸(酒浸焙)當(dāng)歸益智仁(各半兩)川楝肉牛膝葫蘆巴(炒)為末。糯米
熟干地黃散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诟尚臒Fつw干燥。腿膝消細。漸至無力。
熟干地黃雞(微炙)黃(銼)白茯苓(各一兩)麥門冬(去心)桑螵蛸(微炙)枸兩)上為散
白茯苓丸治消腎。因消中之后。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即
兩腳白茯苓復(fù)盆子黃連人參(去蘆頭)栝蔞根熟干地黃萆玄參(各一兩)雞桐子大。
黃丸治消腎腎虛。小便滑數(shù)。腿膝消細無力漸瘦。服此方。
黃(三分銼)龍骨(三分)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令干)澤瀉(三分)五味子螵蛸(半每于食
牡蠣丸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虛極羸瘦。
牡蠣(燒)土瓜根人參(去蘆頭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桂心(各半兩)白茯苓(一兩為末。
煉蜜和
黃丸治消腎腎虛。小便滑數(shù)。
人參(三分)鹿茸(酒浸去毛一兩)黃(三分銼)栝蔞根(一兩)桑螵蛸(一兩)杜仲(末一兩
地黃湯治消腎腳脛瘦細。小便數(shù)或赤。臟腑虛冷者。宜服此。
熟干地黃(銼)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兩)甘草(炙半兩)干姜(炒一兩)蒺藜子(炒去角半去滓溫
山茱萸丸治消腎。自腰以下。瘦弱無力。小便數(shù)或不禁。
山茱萸(一兩)黃(細銼一兩半)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半)桂心(去粗皮一兩半)牛膝煉蜜為丸
黃飲治消腎干渴小便多。羸瘦少力。
黃(銼)杜仲(去粗皮銼炙)山茱萸人參知母(切焙各二兩)龍骨(碎二兩)上件
阿膠湯治虛熱小便利而多。服石散人。虛熱當(dāng)風(fēng)取冷?;枷愀勰_喜發(fā)動。兼消渴。
腎脈細阿膠(二挺)麻子(一升)干姜(一兩)遠志(四兩)上咀。水七升。煮取二升半。
去
羊乳丸治嶺南。山瘴風(fēng)熱毒瓦斯。入腎中。變寒熱。腳弱。虛滿而渴。
黃連(不限多少)生栝蔞根汁羊乳汁上用二件和黃連末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飲服三藥若止?;虺砂b疽水出
胡桃丸治消腎。亦云內(nèi)消。多因快情縱欲。極意房中。年少懼不能房。多服丹石
。及
利而不甚渴。
白茯苓胡桃肉(湯浸去薄皮研)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臍切作片生姜汁一盞蛤粉同煮焙干)
參附湯治消腎飲水無度。腿膝瘦細。小便白濁。
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青黛(各半兩)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楮葉一片切。
煎
罌粟湯治腎渴。解五石毒。
罌粟子上煮稀粥。入蜜飲之。一方無蜜。
茴香湯治腎消病在下焦。初證小便如膏油之狀。
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一盞。食前調(diào)服。
救活丸治腎虛消渴難治者。
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湯下。
茯苓湯治三焦氣不通宣。膈壅停水。下不至腎。腎消。肌肉化為小便。
赤茯苓(去黑皮)澤瀉麥門冬(去心焙)杜仲(去粗皮炙各二兩)桑白皮(銼三兩)桂心棗三枚此藥
黃丸
(一名鹿茸丸)
治消腎心神虛煩。小便無度。四肢羸瘦。不思飲食。
唇干口燥。腳
五味飲
(出鄭氏家傳濁渴方)
治腎水不足。心火自用??谏嘟垢伞6嗫拭娉?/p>
。羸瘦勞傷腎經(jīng)。
五味子(糯米炒)白茯苓(各半兩去皮用天花粉煮)沉香(二錢不見火)上咀。
用糯禾
治消腎小便數(shù)。
顆頭雌黃(一兩半細研如粉味辛甘大寒有毒)干姜(半兩味辛大熱)上二味。先將干姜切碎丸。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jié)合醫(yī)學(xué)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消腎者。是腎臟虛憊。膀胱冷損。脾胃氣衰??托盁岫巨D(zhuǎn)熾??v然食物。不生肌膚。
腿脛消細。骨節(jié)酸疼。小便滑數(shù)。故曰消腎也。凡人平生放恣者。
至年長腎氣虛弱。百病即生。又年少懼不能房。多服石散而取極情。遂致過度。真氣既盡。
石氣孤立。惟有虛耗。唇口干燥。精液自泄?;蛐”惆诐帷4蟊愀刹焕?。所食之物。皆作小便。腎氣消損。故名消腎也。
方
干地黃丸
(出圣惠方)
治消腎煩渴。小便數(shù)多。味如飴糖。腳弱陰萎。唇干
眼澀。身體乏干熟地黃(二兩)五味子(五錢)黃(三分銼)枸杞(三分)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心)菟絲(一兩螵蛸(半兩微炒)頭)附子(半兩泡入石英研令勻。
肉蓯蓉丸
(出圣惠方)
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四肢羸瘦。腳膝乏力。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熟干地黃(一兩五錢)麥門冬(二兩去心焙)澤瀉(兩)磁石(一兩(一兩燒醋淬三次研如和搗三五百杵
腎瀝散
(出圣惠方)
治消腎腎氣虛損。發(fā)渴小便數(shù)。腰膝痛。
雞(一兩微炙)遠志(一兩去心)人參(一兩去蘆頭)黃(一兩銼)桑螵蛸(一骨(一兩)甘草(半兩微搗碎水淘焙赤銼)白茯苓(一兩)一個。切去脂膜。先以水一大盞煮腎至再服。
鹿茸丸
(出圣惠方)
治消腎氣虛羸瘦。四肢無力。小便色白?;瑪?shù)不禁。不
思飲食。心神鹿茸(二兩去毛涂酪炙微黃)人參(二兩去蘆頭)澤瀉(三分)赤石脂(三分)石斛(三分分銼)白芍兩)龍骨(三分子大。
每日空
補損腎瀝湯
(出千金方)
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羊腎(一具)遠志人參澤瀉桂心當(dāng)歸茯苓龍骨干地黃黃芩甘草芎二斗五升。
先
人參散
(出宣明論)白術(shù)澤瀉栝蔞桔梗梔子連翹(各半兩)葛根黃芩大黃薄荷白茯苓(以上入縮砂仁三錢。
金銀箔丸
(出圣濟總錄)
治消腎口干眼澀陰萎。手足煩疼。小便多。
金箔銀箔(各一百片細研)澤瀉(一兩半)肉蓯蓉(酒浸一宿焙干各二兩半)白茯苓(去各一兩半)栝蔞根(二兩)丹砂(細研二兩)麥門冬(焙去心三兩半)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末。
再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棗米飲下。不拘時候。
鹿茸丸
(一名黃丸出危氏方)
治失志傷腎。腎虛消渴。小便無度。心神虛
煩。四肢羸瘦鹿茸(三分去毛切炙)麥門冬(二兩去心)熟地黃黃(麩炒)蓯蓉(酒浸)山茱萸破(三分)上
古瓦湯治消腎消中。飲水無度。小便頻數(shù)。
干葛天花粉雞(凈洗焙干)人參(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大錢。用多年古瓦椎碎煎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服。
阿膠湯治消腎小便數(shù)。
阿膠(炙燥)干姜(炮各一兩)遠志(去心四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各一兩)甘草溫服。
栝蔞根丸治消腎小便數(shù)。
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一兩去須)澤瀉(一兩)赤石脂(半兩)熟干入研了藥
薯蕷丸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四肢少力。羸瘦困乏。不思飲食。
薯蕷(一兩)雞(一兩微炒)丹皮(半兩)黃(半兩銼)栝蔞根(半兩)白龍骨(半心(半兩)杵。丸如梧
枸杞子丸治消腎大渴困乏。小便滑數(shù)。
枸杞子菟絲子(酒浸研焙)白茯苓黃(炙)牡蠣粉牛膝干地黃(洗)麥門冬(炒)上為
宣補丸
(一名茯神丸)
治消腎多渴。小便數(shù)。
黃(銼)栝蔞根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銼)黃連(去須)四兩)菟絲子和為劑。
枸杞子丸治消腎久渴不瘥。困乏小便滑數(shù)。心神虛煩。
枸杞子白茯苓黃(銼各一兩)雞(一兩半微炙)栝蔞根(三分)澤瀉牡丹山前子(各三
平補丸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shù)而瀝。如欲滲之狀。
菟絲子(酒浸研焙)山茱萸(酒浸焙)當(dāng)歸益智仁(各半兩)川楝肉牛膝葫蘆巴(炒)為末。糯米
熟干地黃散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诟尚臒Fつw干燥。腿膝消細。漸至無力。
熟干地黃雞(微炙)黃(銼)白茯苓(各一兩)麥門冬(去心)桑螵蛸(微炙)枸兩)上為散
白茯苓丸治消腎。因消中之后。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即
兩腳白茯苓復(fù)盆子黃連人參(去蘆頭)栝蔞根熟干地黃萆玄參(各一兩)雞桐子大。
黃丸治消腎腎虛。小便滑數(shù)。腿膝消細無力漸瘦。服此方。
黃(三分銼)龍骨(三分)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令干)澤瀉(三分)五味子螵蛸(半每于食
牡蠣丸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虛極羸瘦。
牡蠣(燒)土瓜根人參(去蘆頭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桂心(各半兩)白茯苓(一兩為末。
煉蜜和
黃丸治消腎腎虛。小便滑數(shù)。
人參(三分)鹿茸(酒浸去毛一兩)黃(三分銼)栝蔞根(一兩)桑螵蛸(一兩)杜仲(末一兩
地黃湯治消腎腳脛瘦細。小便數(shù)或赤。臟腑虛冷者。宜服此。
熟干地黃(銼)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兩)甘草(炙半兩)干姜(炒一兩)蒺藜子(炒去角半去滓溫
山茱萸丸治消腎。自腰以下。瘦弱無力。小便數(shù)或不禁。
山茱萸(一兩)黃(細銼一兩半)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半)桂心(去粗皮一兩半)牛膝煉蜜為丸
黃飲治消腎干渴小便多。羸瘦少力。
黃(銼)杜仲(去粗皮銼炙)山茱萸人參知母(切焙各二兩)龍骨(碎二兩)上件
阿膠湯治虛熱小便利而多。服石散人。虛熱當(dāng)風(fēng)取冷?;枷愀勰_喜發(fā)動。兼消渴。
腎脈細阿膠(二挺)麻子(一升)干姜(一兩)遠志(四兩)上咀。水七升。煮取二升半。
去
羊乳丸治嶺南。山瘴風(fēng)熱毒瓦斯。入腎中。變寒熱。腳弱。虛滿而渴。
黃連(不限多少)生栝蔞根汁羊乳汁上用二件和黃連末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飲服三藥若止?;虺砂b疽水出
胡桃丸治消腎。亦云內(nèi)消。多因快情縱欲。極意房中。年少懼不能房。多服丹石
。及
利而不甚渴。
白茯苓胡桃肉(湯浸去薄皮研)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臍切作片生姜汁一盞蛤粉同煮焙干)
參附湯治消腎飲水無度。腿膝瘦細。小便白濁。
人參附子(炮裂去皮臍)青黛(各半兩)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楮葉一片切。
煎
罌粟湯治腎渴。解五石毒。
罌粟子上煮稀粥。入蜜飲之。一方無蜜。
茴香湯治腎消病在下焦。初證小便如膏油之狀。
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一盞。食前調(diào)服。
救活丸治腎虛消渴難治者。
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湯下。
茯苓湯治三焦氣不通宣。膈壅停水。下不至腎。腎消。肌肉化為小便。
赤茯苓(去黑皮)澤瀉麥門冬(去心焙)杜仲(去粗皮炙各二兩)桑白皮(銼三兩)桂心棗三枚此藥
黃丸
(一名鹿茸丸)
治消腎心神虛煩。小便無度。四肢羸瘦。不思飲食。
唇干口燥。腳
五味飲
(出鄭氏家傳濁渴方)
治腎水不足。心火自用??谏嘟垢伞6嗫拭娉?/p>
。羸瘦勞傷腎經(jīng)。
五味子(糯米炒)白茯苓(各半兩去皮用天花粉煮)沉香(二錢不見火)上咀。
用糯禾
治消腎小便數(shù)。
顆頭雌黃(一兩半細研如粉味辛甘大寒有毒)干姜(半兩味辛大熱)上二味。先將干姜切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