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飲水結聚在于膀胱。遇冷熱氣相搏。因而作癥癖者。冷氣也。冷氣久乘于脾。脾得濕冷。
微而
方
白術丸
(出圣惠方)
治食不消。結成癥癖。
白術(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濃樸(三分去粗皮涂生姜去皮臍)二百杵。
丸如
香墨丸
治食不消化。結聚成癥癖塊。頭面浮腫。腹脹不能食。
香墨(三分)肉豆蔻(三分去殼)檳榔(三分)甘遂(三分麩炒微黃)續(xù)隨子(半錢)朱砂牙皂莢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三丸。
砂丸
治食不消。結成癥癖。心腹脹痛。
砂(一兩細研)京三棱(半兩煨銼)芫花(半兩醋拌炒令黃)豬牙皂莢(半兩去黑皮涂酥兩炮裂銼)藥令勻。
心。
木香丸
治脾虛不能化谷。宿食留滯。致成癥癖。
木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檳榔(半兩)巴豆〔二(三)十枚麩炒去皮心紙裹壓去油〕兩湯浸去白以生
治宿食不消。結成堅癥。形如杯卵。腫硬如石。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巴豆(一兩去皮心生研與酥少許相和涂皂莢)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皂莢(烏頭(煮面糊和
檳榔丸
治食不消成癥癖。令人四肢干瘦。不欲飲食。
檳榔(一兩半)川大黃(二兩碎銼微炒)白術(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
神曲散
治食不消?;Y成癥癖。令人羸瘦。無力食少。
神曲(一兩炒令微黃)桂心(半兩)甘草(一兩炙)大麥(一兩炒令微黃)干姜(半兩服。
(出圣惠方)木香(三分)蓬莪術(一兩)京三棱(一兩微煨銼)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朱綠豆
玉華丸
治食不消化。腹中結聚癥塊。
硝石(半兩)硫黃(半兩)白礬(半兩)砂(一分)上件藥為末。用干鍋子內(nèi)。文武火燒研為
(出圣惠方)芫花(一兩醋拌炒干為末)神曲(一兩末炒黃)巴豆(半兩油煎令黑去皮心研以醋一碗與芫生姜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飲水結聚在于膀胱。遇冷熱氣相搏。因而作癥癖者。冷氣也。冷氣久乘于脾。脾得濕冷。
微而
方
白術丸
(出圣惠方)
治食不消。結成癥癖。
白術(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濃樸(三分去粗皮涂生姜去皮臍)二百杵。
丸如
香墨丸
(出圣惠方)
治食不消化。結聚成癥癖塊。頭面浮腫。腹脹不能食。
香墨(三分)肉豆蔻(三分去殼)檳榔(三分)甘遂(三分麩炒微黃)續(xù)隨子(半錢)朱砂牙皂莢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三丸。
砂丸
(出圣惠方)
治食不消。結成癥癖。心腹脹痛。
砂(一兩細研)京三棱(半兩煨銼)芫花(半兩醋拌炒令黃)豬牙皂莢(半兩去黑皮涂酥兩炮裂銼)藥令勻。
心。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脾虛不能化谷。宿食留滯。致成癥癖。
木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檳榔(半兩)巴豆〔二(三)十枚麩炒去皮心紙裹壓去油〕兩湯浸去白以生
治宿食不消。結成堅癥。形如杯卵。腫硬如石。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巴豆(一兩去皮心生研與酥少許相和涂皂莢)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皂莢(烏頭(煮面糊和
檳榔丸
(出圣惠方)
治食不消成癥癖。令人四肢干瘦。不欲飲食。
檳榔(一兩半)川大黃(二兩碎銼微炒)白術(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
神曲散
(出圣惠方)
治食不消?;Y成癥癖。令人羸瘦。無力食少。
神曲(一兩炒令微黃)桂心(半兩)甘草(一兩炙)大麥(一兩炒令微黃)干姜(半兩服。
治脾虛不能化谷。宿食留滯。致成癥癖。
(出圣惠方)木香(三分)蓬莪術(一兩)京三棱(一兩微煨銼)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朱綠豆
玉華丸
(出圣惠方)
治食不消化。腹中結聚癥塊。
硝石(半兩)硫黃(半兩)白礬(半兩)砂(一分)上件藥為末。用干鍋子內(nèi)。文武火燒研為
治脾虛不能化谷。宿食留滯。致成癥癖。
(出圣惠方)芫花(一兩醋拌炒干為末)神曲(一兩末炒黃)巴豆(半兩油煎令黑去皮心研以醋一碗與芫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