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附論)夫熱病一日。病在太陽主表。表謂皮膚也。病在皮膚之間。故頭項腰脊皆痛。宜汗之則愈也。
方
解肌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身熱。四肢煩疼。宜服。
麻黃(去根節(jié))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銼)赤芍藥柴胡(去苗)桔梗(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宜服。
石膏麻黃(去根節(jié)各二兩)黃芩桂心赤芍藥柴胡(去苗各一兩)上為粗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項強。身熱如火。宜服。
葛根(銼)赤芍藥麻黃(去根節(jié))石膏(各二兩)白芷柴胡(去苗)黃芩桂心(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五寸。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宜服。
柴胡(去苗)赤芍藥葛根(各一兩)梔子仁黃芩(各半兩)石膏(二兩)上為散。
每服四錢。用水一大盞。蔥白二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梔子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心中煩悶。宜服。
梔子仁黃芩(各三分)石膏葛根(銼)柴胡(去苗)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頭痛壯熱。宜服。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黃芩桂心甘草(炙微赤銼)赤芍藥(各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三錢。服后。蓋衣取汗。未汗再服。
治熱病一日。壯熱頭痛。宜服。
(出圣惠方)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生姜(三分切)栝蔞(二枚大者細銼碗中盛之)上先將甘草生姜。以酒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熱投入栝蔞碗中。絞取汁。不計時候。分溫二服。衣覆取汗。
桃柳湯浴方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身體壯熱。頭痛骨肉酸楚。背脊強。
口鼻干。手足微冷。小便赤黃。宜用。
桃枝并葉(五片細銼)柳枝并葉(五片細銼)上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去滓。帶熱避風(fēng)處淋浴。浴后于密室中。刺頭并眼后兩邊及舌下。血斷。以鹽末涂針處。便宜服葛豉粥。
葛豉粥方
(出圣惠方)葛根(二兩銼)蔥白(五莖并須白)豉(一合)生姜(一兩切)上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作粥。承熱頓服。衣蓋取汗。
麻黃粥方
(出圣惠方)
治熱病一日。宜服發(fā)汗。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豉(半合)上藥用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粳米半合。
煮作稀粥。承熱頓服。衣蓋取汗。
麻黃散
(出萬金護命方)
治熱病疫毒病。一日兩日。頭痛壯熱。渾身發(fā)熱如火
。眼目昏眩。項背強急。診其脈寸口浮數(shù)???cè)烤愀?shù)。宜發(fā)汗。若洪大緊急有骨力
。即不可汗也。但熱病疫毒病。不可以時日為定。只看脈氣??珊辜春埂?扇〖慈 2?/p>
可差誤。凡陽毒傷寒。三日后。其用藥取病。與治熱病疫病只一般也。惟初間兩日。
所治小有不同。但傷寒在表。須當發(fā)之。熱病疫毒病。往往有不須發(fā)也。若見得不仔細
。須俟三日后。方可下疏藥也。治疫毒在表發(fā)汗方。
麻黃(去根三分)牡丹皮(去心)桔梗羌活獨活細辛荊芥穗(各一兩)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碗。椒五十粒。茶末半錢。煎取濃汁。用調(diào)下藥末。非時。和滓吃。
濃蓋衣被發(fā)大汗。一服安效。
治時行熱病初得。
(出本草)以菜搗絞汁。飲之得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