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夫傷寒不應(yīng)發(fā)汗而汗之。遂致亡陽。津液內(nèi)竭。胃中燥實。令譫語。此病或由津液不和。
內(nèi)有燥屎。或三陽合病。或瘀熱蓄血在里?;驄D人熱入血實。皆使譫語。凡身當(dāng)有熱。脈屬胃。胃者。足陽明經(jīng)也。陽明為病。主身熱。故譫語妄言。蓋身當(dāng)有熱。脈當(dāng)洪大。而洪大亦陽脈也。故其病為順。若譫語而手足四厥。脈而反沉細(xì)而微者。為逆也。然又有鄭聲者。
取其鄭重之意。與譫語相類。蓋古人以此分虛實。醫(yī)者當(dāng)以脈證參合別之。不可不慎。故謂虛則鄭聲。實則譫語。傷寒四五日。脈沉。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fā)汗。其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久則成譫語。發(fā)汗后。重發(fā)其汗。亡陽亦為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dāng)刺期門。隨其實者而瀉之。然汗出者。則愈。病若譫言妄語。人身熱。脈當(dāng)洪大者生。沉細(xì)而微。手足四逆者死也。傷寒譫語。
何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則熱氣歸焉。傷寒謂中熱盛。上乘于心。心為熱冒。則神昏亂。而語言多出。熱昏不知所以然。遂言失次。而成譫妄之語。輕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語言差謬。有譫語者。有獨語者。有狂語者。有語言不休者。有言亂者。此數(shù)者。見其熱之輕重也。
譫語與獨語。雖間有妄錯之語。若與人言有次。是熱未至于極者也。經(jīng)曰。獨語如見鬼。若劇者。發(fā)則不識人。是病獨語未為劇者??裾Z者。熱甚者也。由神昏而無所見覺。甚則至于喊叫而言語也。言語不休者。又其甚也。至于言亂者。謂妄言罵詈善惡。不避親疏。為神明已亂也。經(jīng)曰。諸逆發(fā)汗微者難瘥。劇者言亂。是難可復(fù)制也。譫語之由。又自不同。皆當(dāng)明辨之。有被火劫譫語者。有汗出譫語者。有下利譫語者。有下熱譫語者。有燥屎在胃譫語者。有三陽合病譫語者。有過經(jīng)譫語者。有亡陽譫語者。經(jīng)曰。大熱入胃。水竭躁煩。必發(fā)譫語。又腹?jié)M微喘??诟裳薁€?;虼蟊闫D澀。久則譫語。是因被火劫譫語者。汗出譫語。此為風(fēng)也。須下之。過經(jīng)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是汗出譫語者也。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是下利譫語者也。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dāng)刺期門。隨其虛實而瀉之。是下血譫語者也。譫語者。潮熱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是謂燥屎在胃譫語者也。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诓蝗省C婀?。譫語。遺屎。是三陽合病譫語者也。過經(jīng)譫語者。熱也。當(dāng)下之。是過經(jīng)譫語者也。發(fā)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wèi)。是以有通津液后。自愈。是亡陽譫語也。諸如此。脈短則死。脈自和則愈。又身微熱。脈浮大者生。逆冷。脈沉細(xì)。不過一日死。實則譫語。氣收斂在內(nèi)。而實者。本病也?;驓馍夏娑瓭M。或氣下奪而自利者。為逆也。經(jīng)曰。直視譫語。喘滿者死。
下利者亦死。謂其正氣脫絕也。能知虛實之診。能識逆從之要。治病療疾則不失矣。病患有譫語。有鄭聲二證。鄭聲為虛。當(dāng)用溫藥。白通湯主之。譫語為實。當(dāng)須調(diào)胃承氣湯主之。
服調(diào)胃承氣湯。而譫語止?;蚋抡?。停后服。不爾。再與之。仲景云。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多不別。然譫語鄭聲亦相似難辨。須更用外證與脈別之。若大小便利。
手足冷。脈微細(xì)者。必鄭聲也。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溫。脈洪數(shù)者。必譫語也。以相參。
然后用藥萬全矣。大抵傷寒不應(yīng)發(fā)汗。發(fā)汗即譫語。譫語屬胃。胃和則愈。不知。煩而躁。
宜服調(diào)胃承氣湯。然亦有三陽合病譫語者。有胃實譫語者?;虬l(fā)汗多。亡陽譫語者。
下利譫語。為有燥屎。脈不微細(xì)。即須下之。用小承氣湯。譫語而利不止。則不治。又汗出譫語者。風(fēng)也。須候其過經(jīng)乃下之。瘀血譫語者??裱允?。大便黑。小便多。遍身黃。
小腹?jié)M。緣當(dāng)汗。蓄熱在里。熱化為血故爾。輕者。犀角地黃湯。重者。桃仁承氣湯。抵當(dāng)丸。有下后譫語者。有婦人熱入血室譫語者。
發(fā)少陽汗。則譫語。經(jīng)云。汗之則譫語甚。謂少陽也。下之則額上汗。手足逆冷。謂下之早也。發(fā)汗多。亡陽譫語。不可下。柴胡桂枝湯主之。火劫譫語??诟蔁┰?。喘滿。小柴胡加黑豆主之。大便秘。譫語。不惡寒。反惡熱。宜用白虎湯。又問仲景云。無犯胃氣。何也。答曰。熱因經(jīng)水適來。乘虛入實。故血室有熱。遂令譫語。當(dāng)以小柴胡解之。即與胃實譫語不同。胃實有燥糞。故宜調(diào)胃承氣湯下之。若血實有熱譫語。非胃家實。仲景恐人作胃實攻之。故曰。無犯胃氣也。大抵譫語是熱。屬陽。反見陰證者逆。
方
枳實湯治傷寒脈沉在里而反發(fā)汗。津液越出。大便難甚。表虛里實。遂發(fā)譫語。
其人如狂。
枳實(去瓤麩炒)木香(各一分)樸硝(三分)大黃(銼微炒一兩)甘草(炙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犀角湯治傷寒邪熱在胃。譫言妄語。身體壯熱。
犀角(鎊)大青人參(各三分)遠(yuǎn)志(去心一分)升麻(一兩半)柴胡(去苗)甘草(炙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拍碎。
蘆
芎湯治傷寒里實。譫語狂妄。
芎(三分)大黃(炒銼一兩)甘草(炙銼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柴胡湯治傷寒熱實。煩躁譫語。
柴胡(去苗)人參黃芩(去黑心各一兩)犀角(鎊)樸硝茯神(去木各三分)甘草(炙銼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人參柴胡湯治傷寒經(jīng)六七日不解。默默煩心。腹中干燥。大腹結(jié)澀。譫言妄語。
人參(三分)柴胡(去苗一兩)芍藥知母黃芩(去黑心)大黃(銼微炒)葳蕤半夏(湯洗七次焙)甘草(炙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一分。拍碎。
同
黃芩散治傷寒煩熱不解。譫言妄語。欲發(fā)狂走。
黃芩(去黑心)甘遂(麩炒黃)龍膽(去蘆頭各一兩)上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冷水調(diào)下。更令病患飲水三兩盞。腹?jié)M則吐之。此方藥積熱。甚之。
栝蔞散治傷寒發(fā)熱。煩躁。言語譫妄。目赤口干。心神恍惚。
栝蔞根(二兩)郁金甘草(銼各一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生姜蜜水調(diào)下。
不拘時候。
治傷寒發(fā)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wèi)。以通津液后。自
愈。
柴胡(去苗四兩)桂(去粗皮)黃芩(去黑心)芍藥人參(各一兩半)半夏(湯洗七次焙)甘草(炙各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大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人參湯治厥陰病。亡陽譫語。驚狂者。
人參茯苓(各二兩)甘草菖蒲當(dāng)歸紫石英熟地黃(各一兩)上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
人參柴胡湯治傷寒不分陽陰。汗下太早。為紅靨。發(fā)大熱。并譫語。不得安寧。
宜服之。
人參(二兩)柴胡麥門冬(去心各二兩)上咀。分作三服。水一大碗。煎至七分。
去滓。冷服。熱亦可。滓再煎服。此方汗之輕劑。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邪熱在胃。譫語錯亂。
犀角屑川升麻柴胡(去苗)葛根(銼)川芒硝(各一兩一方用馬牙硝)甘草(炙微赤銼)藍(lán)葉(各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柴胡散
(出同前)
治傷寒譫語。頭疼壯熱。骨節(jié)疼痛。
柴胡(去苗)赤芍藥知母梔子仁(各一兩)川升麻黃芩大青川大黃(銼碎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石膏(四兩)上粗羅為散。每服
黃藥散治傷寒發(fā)熱。面目赤黃。煩躁欲走。如見鬼神。譫語不禁。
黃藥川大黃(銼碎微炒)梔子仁人參(去蘆頭)檳榔郁金甘草(炙微赤銼)龍膽(去蘆頭)犀角屑(各半兩)紫菀(一兩)川樸硝(二兩)上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
以
漢防己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熱毒逼心。譫語見鬼神。不安。
漢防己(半兩)桂心防風(fēng)(去蘆頭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地黃(二斤研絞取汁)上搗羅為末。入地黃汁。更入水一大盞。調(diào)勻。入銀器中盛。于甑中蒸半日。取出。
每服三合。以溫水調(diào)下。不計時候。
又方
(出同前)犀角屑(一兩)黃連(半兩)茯神(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粗為散。
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生地黃散
(出同前)
治傷寒心膈熱毒。煩悶。譫語失度。
生地黃(三兩)玄參赤茯苓(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川升麻(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治傷寒經(jīng)五六日。未經(jīng)發(fā)汗。大便結(jié)澀。譫言妄語。煩躁不安。
(出圣惠方)前胡(去蘆頭)葛根(銼各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上為粗散。每服四錢。
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熱毒在里。譫言妄語。體熱心燥。
葛根(銼)黃芩(各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柴胡(去苗)犀角(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以通利為度
赤茯苓飲
(出圣惠方)
治傷寒心臟虛熱。譫語?;秀辈欢?。
赤茯苓(一兩半)牡蠣(一兩燒為粉)龍骨(一兩半)黃芩(一兩)上為粗散。
先以水二盞。入羊心一枚。煮熟。去羊心。次入藥五錢。生姜半分。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分為二服。
大承氣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陽明病。譫語。有潮熱。不能食者。必有燥糞在
腸胃。若能食者。但硬耳宜服此湯下之。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半)枳實(三分麩炒黃)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五里時。
再
鉛霜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得汗后??裨?。譫語欲走。
鉛霜(細(xì)研)馬牙硝人參(去蘆頭)郁金茯神(各半兩去木)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時。煎麥門冬。溫水服。調(diào)下二錢。
郁金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發(fā)狂。譫語。大便不通。心腹脹滿。欲走。
郁金(三分)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梔子仁(三分)柴胡(去毛半兩)甘草(一分微赤銼)犀角屑(半兩)上細(xì)羅為散。每服煎蔥豉湯下二錢。如人行十里。再服。大便通利為度。
朱砂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伏熱在心脾。譫言。狀如癡人。
朱砂(細(xì)研)太陰玄精(各半兩細(xì)研)犀角屑(一兩)鉛霜(半兩細(xì)研)紫石英(三分細(xì)研水飛過)人參(去蘆頭)赤茯苓防風(fēng)(各一兩去蘆頭)訶黎勒皮(三分)上細(xì)羅為散。入上件四味。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蔥湯調(diào)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