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風成熱中(附論)

    作者: 朱梓

    夫內經曰。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乃為熱中而目黃之熱

    銀液生犀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邪蘊積。傳為熱中。

    犀角(鎊)銀箔(一錢水銀結砂子)牛黃(研)郁金竹茹阿膠(炙令燥各一分)天麻一兩半)天如雞頭實大

    雄黃散

    (出圣濟總錄)

    治風氣入中蘊積生熱??诟赡奎S。時發(fā)潮燥。

    雄黃(研半兩)丹砂(研)牛黃(研)丁香(各一分)桂(去粗皮半兩)天麻(三分)麝香焙)白僵蠶干姜(一錢匕

    金箔牛黃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邪。除熱中。

    金箔(十片研)牛黃(研)龍腦(研各一分)犀角(鎊)琥珀(研)人參(各一分)丹砂(子(炮)白僵蠶(炒一兩)甘草(炙銼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一千杵。丸如櫻桃大。以金箔為衣。

    每服一丸。細嚼。溫薄荷湯下。茶酒亦得。常服半丸。不拘時。

    人參湯

    (出圣濟總錄)

    治風邪。除熱中。解煩渴。鎮(zhèn)心神。

    人參(一兩半)蘆薈白術(各半兩)本(去苗土半兩)桔梗(銼炒半兩)白附子(炮)腦(研)麝香(下。

    牛黃散

    (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久不散變成熱中。煩渴目黃。精神昏暗。

    牛黃(研)甘草(炙銼)白附子(炮)白僵蠶(炒)犀角(鎊)羚羊角(鎊)丹砂(研各一搗研極細。和

    犀角天麻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不散。傳為熱中。

    犀角(鎊)天麻(酒浸切焙)芎半夏(為末生姜汁作餅焙干)菊花(各半兩)茯神(去上為細末

    遠志湯

    (出圣濟總錄)

    治風摶傷氣。郁為熱中。除目黃。解煩渴。

    遠志(去心)人參赤茯苓(去黑皮)犀角(鎊)桔梗(銼炒)前胡(去蘆頭)防風(去叉)盞半。

    加一大

    內解散

    (出圣濟總錄)

    治風邪入中蘊瘀成熱。頭昏目黃。心膈注悶。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葛根(銼各一兩)黃連(去須一分)石斛(去根一分)甘草(

    青龍散

    (出宣明論)

    治風邪傳化。腹內瘀結而目黃。風氣不得泄。為熱中。煩渴引飲。

    仙靈脾生干地黃(焙)防風(去叉)何首烏(去黑皮末泔浸一宿切焙各一分)荊芥穗(一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作者:
    寇宗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