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癲(附論)

    作者: 朱梓

    夫黃帝問曰。人生而病癲疾者。安所得之。岐伯對曰。此得之在腹中時。其母數(shù)有所大驚也脈。

    刺諸已之之手陽明太陽。右強者攻其左。左強者攻其右。血變而止。癲疾者常與處。病至視之。有過者即瀉之。置其血于瓠壺之中。至其發(fā)時。血獨動十壯。窮骨者尾也。

    治癲者病發(fā)而狂。面皮濃敦者。死不療。

    凡癲發(fā)。則臥地。吐涎沫無知。若強掠起如狂。及遺糞。難療。癲疾脈搏大滑。久自已。

    脈六腑閉塞之所生也。厥成為癲。故附厥于此條也。陰衰發(fā)熱厥。陽衰發(fā)寒厥。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

    故陽膝下或滿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亂則不知人。巨陽之厥。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fā)為頰陰內(一作外)熱。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jīng)取之。上寒下熱。先刺其項太陽。

    陷下于經(jīng)絡者。取之。氣下而止。所謂引而下之者也。刺熱厥者。留針反為寒。刺寒厥者。

    留針反為熱。刺熱厥者。二陰一陽。刺寒厥者。二陽一陰。所謂二陰者。二刺陰也。所謂二陽者。二刺陽也。

    溫病熱于腎中赤為痙。小兒病癇熱盛亦為痙。凡風喑暴尸厥。及鬼魘不寤皆相似。宜精察之癲病有五。一曰陽癲。發(fā)時如死人。遺溺。有頃乃解。二曰陰癲。坐初生小時。臍瘡未愈。

    出當身重小時骨癲疾者。頷齒諸輸。分肉皆滿。而骨倨強直。汗出煩悶。嘔多涎沫。氣下泄不利。筋癲疾肢之肉本癲狂之疾何以別。答曰??裰及l(fā)。少臥不饑。自高自貴。妄笑好歌樂。又曰。癲者精神不六畜亦皆凡人患癲狂者。叫呼打人者。皆心經(jīng)有熱。當用鎮(zhèn)心藥。加大黃與之。瀉數(shù)行。然后用安神戒之與驚少。

    麝香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癲螈??谘鄯瓘垺?谕掳啄?。或喉中作聲。不

    知人。

    麝香(別研半兩)虎睛(一對炙令燥去外皮)防風(去叉一兩)龍齒(別研)黃芩(去黑皮)一分)秦艽(去苗土)神(去木一兩一分)升麻(裂去皮臍用一兩一分)白蘚皮(三(搗去土末)鬼箭羽(各十兩)蛇蛻(炙一將一十八味。搗羅為末。后入別研九味和勻。煉蜜丸??招娜瘴缗R夜。溫酒下。

    虎睛丸

    (出圣惠方)

    治風癲??谘坶_張。多吐白沫?;蜃鲪郝??;秀碧摷?。

    虎睛(一對酒浸炙微黃)茯神(一兩)龍齒(一兩)石膏(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黃芩兩細研)川大黃(一兩志(三分去心)白蘚皮(三分細研)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干姜(露蜂房(半兩)牛黃(半兩細研)蛇蛻皮(十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

    麥門冬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癲??駚y失心。安魂定志。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虎睛(一對微炙)龍齒(一兩研)金箔(一百片研)銀箔(一百片研)參(銼各一兩)玄參(生用)薤白(細切焙干)牛黃再與研者同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時候。

    茯神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癲螈。神魂不定。

    茯神(去木)龍骨龍齒龍角(三味去土一處)龍膽(去苗土)鐵精(搗研入前三味同研)分)大黃(銼醋炒各半兩)上先將一十三味空心及日午食前。用蜜湯下

    銅青丸治五癲。

    侯氏黑散

    (出金匱方)

    療風癲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兩)防風白術(各十兩)茯苓細辛牡蠣(熬)鐘乳(研)石(泥裹燒半芩(五分)上生菜。一方有即藥積在腹

    治風癲。引脅牽痛。發(fā)作則吐。耳如蟬鳴。

    (出肘后方)用天門冬去心皮。曝干搗篩。酒服方寸匕。若人久服能長生。

    治風癲及百病。

    (出肘方)用麻仁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旦空心服?;虬l(fā)或不發(fā)?;蚨嘌哉Z

    治癲狂疾。

    (出肘后方)用防葵子末。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潤又小不仁為候。凡使防葵。勿誤用野狼毒。

    其防湯浸

    治卒癲疾方。

    (出肘后方)用葶藶一升。搗三千杵。取白犬倒懸之。以杖犬令血出承取。以和葶藶末。丸如麻子大。

    蠶紙散

    (出肘后方)

    治風癲。狂發(fā)欲走。或自高貴。稱神圣。皆應備諸火。

    灸百會、風池

    治之。用生蠶紙燒

    續(xù)命風引湯

    (出千金方)

    治中風。癲眩不知人??裱?。舌腫出。

    麻黃芎石膏人參防風(各三兩)桂心甘草獨活(各二兩)防己附子當歸取四升。分四服

    鴟頭丸治風癲。

    葶藶子(三分)鉛丹虎掌烏頭栝蔞根(各三分)甘遂天雄蜀椒大戟(各三分)溫酒下二丸。

    茯神丸治風癲。引脅肋牽痛。發(fā)作吐沫。耳中虛鳴。

    茯神(去木一兩一分)龍骨(別研)龍角(別研各一兩)龍膽(去土)鐵精(搗研)蔓荊實一兩)芎當歸(研者。相拌令勻。煉蜜丸酒下。

    鉛丹丸治風癲。發(fā)時吐涎。起臥不定。及大小便不能知覺。

    鉛丹(一兩)栝蔞根(一兩)虎掌(半兩湯洗七遍生姜汁拌炒令黃)茹(一兩)白術(半(一兩隔紙炒令紫(半兩炮裂去皮臍)上

    治發(fā)癲??谶叞啄訜o常者。

    秦艽人參防葵(一作防風)茯神(一作牡丹)甘草(各二兩)鉛丹(一兩)貫眾(一枚)

    六生散

    (一名菖蒲散)

    療風癲。

    菖蒲蒴(一作藜蘆)防風茵芋商陸根蜀附子(炮各三兩)上搗篩。酒服五錢匕。

    雄黃丸治風癲。發(fā)則欲死。并理五驚諸癇。

    雄黃(別研)雌黃(別研)珍珠末(別研各一兩)丹砂(別研一兩)水銀(各二兩先以蒸熟方熬令成屑)上更搗千杵。丸如癇。以蜜為丸。用姜棗湯下。古今錄驗云。療五癲。牛癲則牛鳴。馬癲則馬鳴。狗癲則狗鳴。

    羊癲則羊鳴。

    而不得痊者。

    雄黃丹砂丸治五癲病。宜服之。及治風癲失性。倒臥惡聲。吐沫口噤

    (方名雄珠丹)雄黃丹砂雌黃(各二兩碎同用夾生絹袋貯又入十兩蜜內重湯煮待蜜赤色滴如珠引若線兩大器內便將每用桃柳桑木嫩條。各長七寸銼。以水一升。煎至六合。去滓分溫下丸藥??招奈鐣r臨臥時。下三丸至五丸。小兒一丸至二丸。

    莨菪子散療五癲。反側羊鳴。目翻吐沫。不知痛處。

    豬卵(一具陰干百日)莨菪子(三升)牛黃(八分研)鯉魚膽(五分)桂心(十分研)上切當如醉。不知

    鐵粉散治風癲。心神不定??褡邿o恒。

    鐵粉馬牙硝光明砂(各一兩)鉛霜(半兩)金箔(五十片)上為散。不計時候。以生地

    水銀丸治風癲。心神憒亂。狂走不定言語倒錯。

    水銀(一兩)硫黃(一兩與水銀結為砂子)朱砂定粉黃丹(各一兩)上細研。

    入瓷罐子分。同研

    丹砂煎治風癲疾。時發(fā)時省。涉歷年月。

    丹砂(細研水飛濾過后焙干炙研如粉三兩)石膏(五兩細研)黃連(去須搗篩一斤重)生地凈滓子。次復攪待冷

    鐵精散療五癲。

    鐵精(一合)芎防風(各一兩)蛇床子(五合)上合搗篩。酒服一錢匕。日三有效。

    芎湯

    (出圣惠方)

    治風癲。引脅牽痛。發(fā)作則吐。耳如蟬鳴。狂走恍惚。

    芎本茹(各五兩)上咀。內酒一斗。煮取三升。頓服之。羸者分再服。

    取大汗

    天門冬煎

    (出千金方)

    治風癲。卒發(fā)仆地。口吐涎沫。不省人事。

    天門冬(凈洗浸兩日去心細切片七斤)生地黃(三十斤肥者淘洗細切)上細切。都于木臼攪令勻。

    取第二第化下?;?/p>

    烏巴丸

    (出經(jīng)驗良方)

    治癲邪。結熱狂亂。不辨尊卑。吼叫丑罵。

    用巴豆五粒去殼。烏梅五個去核。焙干同研勻。滴水為丸。如粟米大。朱砂為衣。大人三五

    郁金丸

    (出危氏方)

    治癲狂可畏。數(shù)年不愈。多因驚憂得之。痰涎留于心

    竅。

    蟬肚郁金(七兩真蜀川來者)明礬(三兩)上為末。薄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一方治癇。用生姜汁糊為丸。仍以生姜湯送下。

    治諸癲風等疾。

    用鯉魚一斤。治凈。切成塊。用明礬末四兩。腌一兩日煎吃。其疾必愈。

    莨菪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癲。如才得病者。服藥三日愈。間日發(fā)者。十日

    愈。五日發(fā)者。

    用莨菪子淘去浮者三升。以新汲水淘三十遍。浮者盡去。生研如膏。入酒一升。同研絞取酒凈鐵可丸文理難治

    瓜蒂散

    (出直指方)

    治風癲。宜服此藥吐之。

    用瓜蒂末一錢。熟水調下吐痰。如吐不止者。以真麝香少許。溫水服之。一方獨圣散。

    治諸上銼如麻豆子大。炒令黃色。為細末。每服量虛實久新?;蛉X藥末。茶一錢。酸齏汁一盞若用吐法。天氣晴明。陰晦勿用。如病卒暴者。不拘于此法。吐時辰午已前。內經(jīng)曰。

    平旦亦在齏水加芫則瓜

    治卒發(fā)癲狂。

    (出本草)用經(jīng)死繩燒為末。服三指撮。三年陳蒲水煮服之。亦佳。

    治癲狂不能語。不識人者。

    (出本草)以生驢指和酒服三升。良。

    治驚悸癲邪。安神定魄強志。

    (出本草)用天子籍田。三推犁下土。水服。

    治邪狂癲。大叫奔走。

    蝦蟆一枚大者。去腸中滓令凈。將腸胃卻入腹中。入瓶子中固濟。漸以火燒通赤。以土罨定

    治風痰癲狂。除瘟痹。

    用天門冬末。服方寸匕。日三。無問山中人間。常發(fā)久新。釀酒服之。

    治狂癲不識人。不能語者。

    以水服伏龍肝方寸匕。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