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熨烙

    作者: 朱梓

    (附論)夫血氣得溫則宣流。得寒則凝泣。肝藏血上注于目。若肝經虛寒。則目多昏暗淚出之候。

    古凡五臟虛勞。風熱上沖于肝。從上生向下。名曰逆翳。從下向上。名曰順翳。此疾宜用熨烙法

    熨眼餅子

    (出圣惠方)

    治眼腫生翳。瞼垂疼痛。

    大黃(銼)郁金黃連(去須各二兩)上為散。用酸粟米飯。和搗令勻。每用藥五錢。

    捏作

    治眼腫。貼熨地黃膏方。

    (出圣濟總錄)生地黃粟米飯淀(極酸者)上等分。爛研細膏。勻攤于薄絹上。方圓二寸許。貼熨目上。

    治眼疾或有膿出者。馬齒熨方。

    (出圣惠方)馬齒子人莧子(各半兩)上為末。入銅器中。于飯上蒸熟。以綿裹。熨大頭。膿水出

    治目赤癢澀。及一切目疾。湯器熨方。

    (出圣濟總錄)上方盛熱湯滿器。銅器尤佳。用以熨目。閉目勿開。亦勿以手揉目。次掬器中湯淋目。

    候稍

    治眼昏暗。中指熨法。

    (出圣濟總錄)上方東向坐。不息再過。以兩手中指??谕僦摺O嗄κ?。熨目佳。

    針烙法

    (出圣濟總錄)

    治熱病后失明?;蛏佐铇O濃者。

    上方取平頭針。可翳大小者燒赤。當翳中烙之。須輕下手。若烙后翳已破。即少敷除翳藥。

    治目暗。掌心熨法。

    (出圣濟總錄)上方雞鳴時。以兩手相摩極熱。熨目三遍。仍以指甲搽兩頭。覺有神光。妙。

    熨眼方治熱毒風攻眼赤痛。并瞼浮腫。

    上黑豆揀擇一升。分作十處。將軟絹帛裹定。于沸湯內蘸過。乘熱更互熨之。每一分三度

    治目痛不得睡。及毒病后。眼赤痛有翳方。

    暮灸新青布熨。并蒸大豆。袋盛枕之。夜常令熱。

    治目為物所傷觸睛方。

    上煮羊肉令熟熨。勿令過熱。豬肝亦得。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典著作,所以書內所用方劑又稱為經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民間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祿、徐師曾撰
  • 作者:
    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