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目眵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目者。臟腑之精華。肝之外候。津液之道也。若臟腑挾熱。內(nèi)重于肝。沖發(fā)于目。使液道

    羚羊角散

    (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沖肝。上熏于目。結(jié)成眵。

    羚羊角(二錢)犀角(二兩)防風(去叉)牛膝(去苗)羌活(去蘆頭)桑根白皮(銼)五每服二錢。水一盞。煎

    澤瀉丸

    (出圣濟總錄)

    治臟腑挾熱。沖發(fā)于目。津液結(jié)滯。而成眵。

    澤瀉茺蔚子菟絲子(酒浸搗別)石斛(去根)山芋(各一兩半)地膚子五味子生干十丸。空心溫服

    秦皮湯

    (出圣濟總錄)

    治目生眵。淋洗。

    秦皮(去粗皮)柴胡(去苗)黃皮黃連(去須)蛇銜(各二兩)苦竹葉(二握)細辛(一冷再暖。

    曾青散

    (出危氏方)

    治目生眵。宜點此藥。

    曾青水晶(各一兩)真珠龍腦(與真珠各等分)琥珀(半兩)上研如粉。以銅器收盛。

    蕤仁膏

    (出圣濟總錄)

    治目眵。宜點此方。

    蕤仁(研)馬蹄決明(搗末)黃連(各一兩)黃柏(末二錢)上為末。用白蜜清者二升。和錢。龍

    黃連膏

    (出圣濟總錄)

    治目多眵。

    黃連(去須)蕤仁(研各三分)干姜(為末)膩粉(各一分)上除膩粉外。用牛乳三合。漬安

    黃柏膏

    (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目多生眵。

    黃柏(銼一兩)蕤仁(半兩)大棗(青州者三枚擘)上以水三升。同納盤磁器中。

    慢火療數(shù)歲眼爛方(出肘后方)用枯荷葉中心一把。著鐺子中。水五升。煮水上縛板。穿板作孔。目臨孔上。瘡當痛。

    俟出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