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赤脈波貫黑睛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眼者五臟之精華。若風(fēng)邪熱毒。內(nèi)干臟腑。則隨其經(jīng)絡(luò)。上沖于目。故令赤脈波貫黑睛也。上下左右。各有部分。不可不察。其從大侵睛而癢者。肺胃脈熱也。其從小起者。

    手邪熱也。其源不同。當(dāng)察其部分。根據(jù)經(jīng)以治之。

    龍木論云。眼小赤脈外障。此眼初患之時。皆從小漸生赤脈。奔大睛上。皆因三焦聚熱。上沖肝膈壅熱使然。治療稍遲??謸p眼也。宜服犀角飲子。后點摩翳膏即瘥。

    歌曰。赤脈根源小中。安然漸漸覺不沖。三焦聚熱為災(zāi)患。欲療洗冷凍飲料子通。浮大必須鉤割烙。頻頻用藥即消融。咸酸冷熱房中事。謹(jǐn)戒猶如受戒同。

    摩頂明目膏

    (出圣濟(jì)總錄)

    治風(fēng)熱沖目。赤脈肉。

    生麻油(二升)真酥(五兩)車前子葉淡竹葉(洗銼)鹽花(研各半兩)吳藍(lán)大青黃芩馬牙硝(別研)樸硝馬齒莧實(研各一分)上除硝、鹽、油、酥、外。細(xì)銼綿裹。入通油膩瓷瓶中。綿冪口。重湯煮三伏時。捩去滓。新綿濾置生鐵器中。每日飯后及臥。開發(fā)滴頂心。生鐵熨斗子磨頂三千下。兼去目中熱毒?;杳浲礉?。

    前胡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肝實熱。赤脈波睛。

    前胡(去蘆)升麻秦皮(去粗皮)決明子(微炒)蕤仁(去皮研如膏各二兩)菊花(二兩黃(銼炒碎一兩)上除芒硝、竹葉外。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二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

    入芒

    真珠散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熱。赤脈貫黑睛。及有花翳。

    真珠末琥珀(各二分)龍腦丹砂(各半分)砂(小豆大)上同研細(xì)末。每日三五次點之。

    犀角散

    (一名生犀飲)

    治眼赤脈。沖貫黑睛。熱毒腫痛。心躁煩亂。

    犀角飲子

    (龍木論)

    治眼小赤脈外障。

    犀角羚羊角大黃人參茯苓知母黃芩(各一兩)桔梗防風(fēng)(各二兩)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后去滓溫服。

    黃芩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風(fēng)熱。目赤痛。赤脈貫黑睛。生翳。

    黃芩(去黑心)木通(銼)枳殼(去瓤麩炒)甘草(微炙銼)葳蕤山梔子仁生干地黃(去滓。

    入芒硝一錢。食后溫服。臨臥再服。

    羚羊角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眼目疼腫赤脈攻黑睛。

    黃連煎

    (出圣惠方)

    治肝臟壅熱。目生赤脈。沖貫黑睛。赤痛不止。

    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眼上下赤脈貫黑睛。

    黃(銼)芍藥知母升麻犀角屑(各一兩半)苦竹葉(五十片)上咀。

    每服五錢

    芍藥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目小赤脈。利心肺。

    芍藥芎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熟)甘草(炙赤銼各半兩)黃連(去須一兩)上咀。每服五錢。以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后臨臥溫服之。

    羚羊角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肝肺壅熱。眼生肉。赤脈澀痛。及眼障翳

    膜。目

    睛癢痛羞明。及小兒風(fēng)疳。爍陽眼赤。

    羚羊角(末)昨葉何草(炒絹內(nèi)洗去土各一兩)生干地黃(洗焙)郁金(炮土上出火毒各二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濃煎淡竹葉黑豆湯。放冷。食后臨臥服。小兒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

    摩翳膏

    (出龍木論)

    治眼小赤脈外障。兼治血灌瞳仁。漸生翳障。

    石決明(一分)真珠末(一分)水晶(一分)朱砂(一分)龍腦(一分)琥珀(二分)上為末如粉面。后入酥為膏。每至夜后點眼。立效。一方不用酥。

    通明湯

    (出圣濟(jì)總錄)

    散三焦熱。治小兒偏赤。赤脈射黑睛。

    木通(銼)葳蕤甘草(炙各一兩半)黃芩(去黑心)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上咀。每服五錢。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下芒硝。及下生地黃汁。各少許。再煎沸。食后溫服。

    蕤仁煎

    (出圣惠方)

    治眼風(fēng)熱磣澀。生赤脈。沖注瞳仁。熱淚疼痛。

    蕤仁(一兩湯浸去皮研)青鹽(三分)黃連(一兩去須搗研)上以醋漿水一中盞。

    煎取一小盞。去滓。納一銅器中。別取鯉魚膽、烏雞膽各一枚。取汁入煎藥汁中。用槐枝如指大。

    長一尺去皮。作槌研之。不住手。自晝研到夜。以綿濾過。于瓷盒中盛。每以銅箸。少許點眼中。切避風(fēng)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