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面瘡(附論)

    作者: 朱梓

    夫面上生瘡者。由內(nèi)熱外虛。為風(fēng)濕所乘則生瘡也。所以然者。肺主氣。榮于皮毛。脾主肌令升麻加黃連湯治面熱。升麻加附子湯治面寒。有何根據(jù)。答曰。出自仲景。云岐子注傷寒論身熱表而浮而長。從本脈沉而實。陽明為病。主身熱蒸而不惡寒。身熱為標(biāo)病。陽明本實者。胃中燥禁下。發(fā)之變黃證。太陽主表。營衛(wèi)是也。營衛(wèi)之下。肌肉屬陽明。二陽并病。葛根湯主之。衛(wèi)者桂枝。營者麻黃。營衛(wèi)之中。麻桂各半湯主之。營衛(wèi)之下。肌肉之分者。葛根湯主之。又名解肌湯。故陽明者。肌肉之本也。非專于發(fā)汗止汗之治。桂枝麻黃兩方?;ゲ橐环?。加葛根者。便作葛根湯。故營衛(wèi)肌肉之次也。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大棗、止汗。有麻黃、桂枝、甘草、生姜、發(fā)汗。葛根味薄。獨加一味者非發(fā)汗止汗。從葛根以解肌。故名葛根湯。錢仲陽制升麻湯。方治傷寒溫疫。風(fēng)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fā)未發(fā)。用葛根為君。升麻為佐。甘草、芍藥、安其中氣。朱奉議作活人書。將升麻湯列作陽明經(jīng)解藥。

    予診楊氏婦。陽明經(jīng)標(biāo)本俱實。先攻其里。后瀉經(jīng)絡(luò)中風(fēng)熱。故用升麻加黃連。以寒治熱也乃面熱。楊郎中之內(nèi)。五十一歲。身體肥盛。己酉春?;碱^目昏悶。面赤熱。多服上清藥不效則故次

    升麻加黃連湯

    升麻葛根(各一錢)甘草(五分)白芷(七分)川芎(三分)黃連(四分)白芍藥(五分)豆大。用新水半盞。

    至一盞。

    面寒。真定維摩院尼長老。六十一歲。身體瘦弱。己酉十月間。病頭面不耐寒。氣弱不敢當(dāng)脈榮

    升麻加附子湯

    升麻葛根白芷黃黑附子甘草人參益智仁草豆蔻上等分銼如麻子大。作

    防風(fēng)散洗療一切風(fēng)毒。頭面生瘡。

    防風(fēng)荊芥穗?yún)前总瓢总蜍呗G子威靈仙何首烏川芎(各三兩)苦參白牽牛二次用

    治面瘡方

    (出危氏方)用貝母為末。小葦筒灌其口數(shù)。成痂而愈。

    硫黃膏治面部生瘡?;虮悄槼?、風(fēng)赤。百藥不效者。惟此藥可治。妙不可言。每

    臨臥時。

    刺粉刺。一夕生硫黃白芷栝蔞根膩粉全蝎芫菁蟬蛻上為末。麻黃臘。約度如合面油多少。

    松脂膏治面上風(fēng)瘡。黃水流出。或癢或痛。

    松脂石鹽杏仁(各一兩)蜜(三合)蠟(一兩)薰陸香(二兩)蓖麻子仁(一兩)上先日兩

    治髭瘡方。

    用耳中垢塞。敷之立愈。

    又方

    用白僵蠶直者一枚。以蔥白擂汁。同僵蠶細研。涂之瘡上即愈。

    治面上瘡癬方。

    白芨白蘞白芷白茅香零陵香(各等分)上為末。赤豆末拌。共搗常用。其瘡癬上自

    治面惡瘡。及甜瘡流出黃水。沾肉為瘡方。

    胡粉黃連粳米赤小豆水銀上搗羅為末。入胡粉、水銀。研令勻。以清油旋調(diào)。

    治面上生風(fēng)瘡方。

    硫黃蝸牛殼胡粉膩粉(各一兩)麝香(半兩)上都細研令勻。面脂調(diào)涂之。

    治面上風(fēng)毒惡瘡方。

    胡粉松脂水銀(各二兩)上先以松脂合豬脂。煎令消。納水銀、胡粉、攪令勻。

    候冷涂

    治面上赤瘡散浸?;蛉琊蜃??;蛉顼L(fēng)渣。滿面赤疼方。

    黃連黃芩黃柏(各一兩)膩粉(一分)上搗羅為末。入膩粉。同研令勻。用油蠟面脂調(diào)

    治面上風(fēng)毒方。

    玉屑密陀僧珊瑚(各二兩)白附子(三兩)上四味末之。以酥和。夜敷面上。

    旦洗之。亦滅瘢痕。

    白蓮散治去黑子諸般瘤瘢。

    花堿桑柴灰風(fēng)化鍛石(各二錢)糯米(三錢)上件。用瓷石罐內(nèi)。瓦蓋口。用黃泥裹定

    清肺散治肺經(jīng)客熱。鼻面風(fēng)瘡。

    蔓荊子桑白皮(各一兩)甘草(半兩)荊芥穗(一兩半)上為細末。食臘茶調(diào)下一大錢。日再。亦治面渣鼻至奇。

    治面上風(fēng)毒惡瘡方。

    硫黃(半兩)杏仁胡粉(各一分)上都爛研令勻。以臘月豬脂調(diào)勻。日三二服涂之。

    柏連散治面有熱毒惡瘡。

    胡粉黃柏黃連(各等分)上為末。取敷上瘥止。若瘡干。以面脂調(diào)涂之。日三。

    一方豬脂亦可調(diào)涂。

    治頭面生瘡。燥癢黃水出方。

    密陀僧硫黃(各二錢)上為末。酥油調(diào)敷。

    苦參丸治肺毒邪熱。頭面生瘡。生疥癬。

    用苦參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治面上肺風(fēng)瘡方。

    何首烏防風(fēng)薄荷烏蛇(各二錢半)苦參荊芥穗川芎香附子(各半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后茶酒送下。后用洗瘡法。

    易容膏治面上瘡及點。

    麻油(半斤)乳香松節(jié)松脂黃蠟白芨川升麻(各一兩)白蘞(半兩)上搗升麻、白蘞。細羅為末。先以油煎松節(jié)并白芨。令黃赤色。濾去滓后。入松脂、黃蠟。又煎令消。即入乳香、升麻、等末。熬成膏。傾于瓷器內(nèi)收。凡面上風(fēng)刺諸般惡瘡。敷之極妙。

    治面上肺風(fēng)瘡方。

    用無灰酒。于沙碗缽內(nèi)。濃磨鹿角尖敷之。兼服和劑局方治腎臟風(fēng)黃丸即愈。

    治面上瘡及。易容方。

    用烏蛇二兩。燒灰為末。以臘月豬脂調(diào)敷之。

    治面上五色瘡方。

    用鹽湯綿浸拓瘡上。日五六度易瘥。

    治面上瘡。黃水出。并眼瘡方。

    以一百五日收取桃葉。不拘多少。細末之。食后以水半盞調(diào)服方寸匕。日二。甚良。

    治療痱瘤子用之。仍得光潤皮膚。

    以土瓜根搗篩。漿水和勻。入夜?jié){水洗面。敷藥。旦復(fù)洗之。百日光華射人。夫妻不相識。

    療瘡方去面上風(fēng)刺瘡。

    黃連糯米赤小豆吳茱萸上搗黃連等下篩。先于掌中研水銀使極細。和藥使相入。

    治面上瘡。

    用子底黑煤。于小油中以匙打成膏子。攤在紙上。瘡上貼之。

    柳絮散治面露瘡。作窠如香瓣。

    柳絮(搗末)膩粉上等分研勻。燈盞中油調(diào)涂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