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duì)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查古籍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duì)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夫內(nèi)經(jīng)曰。大腸移熱于胃。善食而瘦。故謂之食。胃移熱于膽。亦曰食。夫胃為水谷之消曰食。以膽為陽木。熱氣乘之。則爍土而消谷也。
甘露飲
(出圣濟(jì)總錄)
治胃熱善食不生肌。
生地熟地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枇杷葉(去毛)黃芩石槲甘草(炙)枳殼日三。
升麻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胃熱。消谷善饑。不生肌肉。病名食。
升麻梔子射干赤茯苓(各三兩)芍藥(四兩)白術(shù)(五兩)生地黃蜜(各一升)上
沉香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胃熱消谷善饑。不生肌膚。
沉香人參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小草生甘草生地黃(各一兩)上咀。
每服五
參苓丸
(出宣明論)
治胃中熱結(jié)。消谷善食。不生肌肉。
人參赤茯苓菖蒲遠(yuǎn)志(去心)地骨皮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
干地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胃熱善食而瘦。病名食。
地黃麥門冬(去心)栝蔞根(各三兩)甘草(炙)枳殼黃芩(各一兩)上咀。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