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膽虛寒(附論)

    作者: 朱梓

    夫左手關(guān)上脈陽虛者。足少陽經(jīng)也。為膽虛寒。蓋膽虛則生寒。寒則其病恐畏不能獨(dú)臥。

    口不也。

    薯蕷丸

    (出圣惠方)

    治膽虛冷。精神不守。心多恐懼。目暗頭昏。四肢不利。

    薯蕷(一兩)白茯苓(二兩)決明子(三分)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焙干別研為末)天雄(茱萸(三分)三十丸。溫

    中正湯

    (出圣惠方)

    治膽氣不足。常多恐懼。頭眩痿厥。四肢不利。僵仆。目

    黃失精。一名茯苓(去皮)酸棗仁黃羌活(各一兩)甘菊花熟地黃柏子仁防風(fēng)(各一兩)人服。

    不拘時(shí)。忌生冷、豬、魚。

    遠(yuǎn)志湯

    (一名茯神散)

    治膽經(jīng)虛冷不能獨(dú)臥。心下如人將捕。頭昏。痿

    厥。目黃失精。

    遠(yuǎn)志(去心)熟地黃(各一兩)防風(fēng)人參甘菊花白術(shù)桂(去粗皮)茯神前胡(去去滓。

    茯苓湯

    (永類鈐方)

    治膽氣虛冷。頭眩痛。心神恐畏。遇事多驚。不能獨(dú)睡。

    胸中滿悶。口茯神(去木)酸棗仁黃白芍藥五味子柏子仁(各一兩)桂心熟地黃(酒洗)人時(shí)服。

    天雄丸治膽虛生寒。氣溢胸膈。頭??诳?。善太息。嘔宿水。

    天雄(炮去皮臍)人參山芋桂(去粗皮)黃白茯苓(去皮)防風(fēng)柏子仁(研)山桐子

    黃湯治肝虛膽寒。心神不安。臥即驚覺。目昏心燥。四肢不利。多恐。

    黃(銼三分)人參檳榔(銼)白術(shù)百合酸棗仁(炒)白茯苓(去皮)麥門冬(去心)一盞去滓。

    沉香湯治足少陽經(jīng)不足。目眩痿厥。口苦嘔水。多唾。

    沉香白茯苓(去皮)黃白術(shù)(各一兩)芎熟地黃五味子(各三分)枳實(shí)(去拘時(shí)服。

    犀角飲治膽受冷。精神不安。眼昏目暗。臥起不定。

    犀角(鎊屑一兩)羌活(去苗一兩)酸棗仁(炒二分)茯神(去木三分)甘菊花(一兩)防人參湯(一名酸棗仁湯)治膽虛煩勞。精神不守。奔?xì)庠谛亍C吲P不起。多恐。(方見酸棗仁湯)

    決明子丸

    (出圣惠方)

    治膽虛冷。神思昏沉。頭目昏暗。

    決明子天雄(炮去皮臍)柏子仁菟絲子(酒浸三日焙干別研為末)熟地黃枸杞子(各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