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jīng)也。名曰肺虛冷。蓋虛則生寒。寒則陰氣盛。
陰氣盛則聲嘶。語言用力。顫掉緩弱。少氣不足。咽中干。無津液。寒虛乏氣。恐怖不樂。
咳嗽及喘。鼻有清涕。皮毛焦枯。診其脈沉緩。此是肺虛之候。虛則宜補也。
夫臟腑之精華。皆上注于肺。肺主于氣。氣為衛(wèi)。流行于諸陽之經(jīng)。榮華于皮毛。若其氣不足。則胸膈短氣。咽中閉塞??饶嫣低佟:畯谋称???谥腥绾UZ言失聲。皮毛萎落。皆肺不足之候也。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太陰與手陽明經(jīng)俱虛也。病苦耳鳴嘈嘈。時妄見光明。情中不樂。或如恐怖。肺與太陽俱虛也。
方
通音散
(出千金方)
治肺虛寒冷。聲嘶傷。語言用力。戰(zhàn)掉緩弱。虛瘠。風(fēng)入
肺。
防風(fēng)獨活芎秦椒干姜黃(各四十二銖)天雄麻黃五味子山茱萸甘草(各三十七銖)秦艽桂心薯蕷杜仲人參細(xì)辛防己(各三十銖)甘菊花紫菀(各一十四銖)貫眾(三枚)附子(七分)上藥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早晚。日二服。一方
補傷散
(千金方)
治肺傷善泄咳。善驚恐。不能動筋。不可以遠(yuǎn)行。膝不可久
立。汗出。鼻干少氣。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臥不安席。忽忽常喜夢。小便赤
黃。目不遠(yuǎn)視。唾血天門冬(一升)防風(fēng)澤瀉人參阿膠栝蔞根前胡芍藥白蘞(各一兩)干姜大豆卷(各二兩)紫菀石膏桂心白術(shù)(各四兩)干地黃甘草薯蕷當(dāng)歸(各二兩半)
鐘乳黃湯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
口中如含霜雪黃(五兩)甘草鐘乳人參(各二兩)干地黃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濃樸干姜紫菀橘皮當(dāng)歸五味子遠(yuǎn)志麥門冬(各三兩)大棗(二十枚)上羅勻。
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大阿膠丸治肺有熱?;蛞騽诮信?。肺胃致傷。嗽中有血。
葶藶(二兩炒)人參(去蘆)遠(yuǎn)志(去心)防風(fēng)白茯苓(去皮)貝母(炒)阿膠五味子熟地黃(洗)杏仁(湯浸去皮尖)山藥(各一兩)丹參麥門冬杜仲(去皮銼炒令黑)柏子仁甘草(炙)百部(炙各五兩)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瓷器收勿泄氣。
每服一盞。研化煎六分。食后臨臥溫服。日二三服。張氏方無丹參、遠(yuǎn)志、防風(fēng)、葶藶、五味子。
加川芎、當(dāng)歸、細(xì)辛各半兩。通前十七味為末。蜜丸彈子大。(此病得之或因寒。治應(yīng)斟酌損益。
濃樸湯
治肺勞氣虛。冷痰水氣。晝夜不得臥。頭不得近枕。上
氣胸滿。喘濃樸麻黃桂心黃芩石膏大戟橘皮(各三兩)枳實甘草秦艽杏仁茯苓(各三兩)細(xì)辛半夏生姜(十兩)大棗(十五枚)上諸藥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
分
紫蘇子湯
治肺氣不足??饶嫔蠚狻坷K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食
飲。
蘇子(一升)桑白皮(五兩)半夏(六兩)紫菀人參甘草五味子杏仁(各三兩)款冬花射干(各一兩)麻黃干姜桂心細(xì)辛(各一兩半)上羅勻。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補肺湯治肺氣不足??饶娑虤?。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無聲音而渴。舌
本干燥。
五味子(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白石英鐘乳(各三兩)竹葉橘皮(各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一兩半)紫菀(去苗土二兩)桂(去粗皮)款冬花紫蘇子(炒)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上搗篩。與杏仁、白石英、鐘乳通研勻。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彈子大。粳米半匙。姜一大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夜一。
人參益肺湯治肩背痛。汗出。小便數(shù)而次者。風(fēng)熱乘肺。肺氣郁甚也。當(dāng)瀉風(fēng)熱
則愈。
柴胡(一錢)升麻(一錢)黃(一錢)羌活(一錢)防風(fēng)(半錢)陳皮人參甘草(各。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如面色脫。氣短。不可服。
參蘇溫肺湯治形寒飲冷則傷肺。喘渴煩心。胸滿短氣。不能宣暢。
人參(二兩)肉桂(二兩)甘草(一兩)木香(二兩)桑白皮(二兩)陳皮白術(shù)半夏(制各二兩)五味子(二兩)白茯苓(一兩)紫蘇梗葉(二兩)上件以水一盞半。
生姜三片。每服五錢。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如冬寒。每服加不去節(jié)麻黃半錢。先煎去沫。下諸
麥門冬丸治肺虛咳嗽氣喘。經(jīng)久即生蟲在肺。令人咳逆氣促。氣膈所致。
鐘乳養(yǎng)肺丸治肺臟虛損。咳不已。漸致羸瘦。
鐘乳粉(一兩)人參(去蘆頭)紫菀(去土洗焙)黃款冬花(以上各半兩)桑根白皮(
補肺白石英散治肺氣虛。惡寒咳嗽。鼻有清涕。喘息氣微。四肢少力。
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五味子(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干姜(半兩炮制銼)白茯苓(一兩)附子(一兩制炮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阿魏(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上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等物。
補肺人參散治肺臟氣虛。咳嗽少力。言語聲嘶。吃食全少。日漸羸瘦。
人參(一兩去蘆頭)紫菀(洗去苗土各半兩)黃(一兩銼)鹿角膠(一兩搗研炒令微黃)桂心(一兩)白術(shù)(三兩)紫蘇莖葉(三分)五味子(半兩)熟干地黃(一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干姜(半兩炮制銼)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入棗
補肺杏仁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氣虛。傷冷咳嗽。怯寒無力。不思飲食。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一兩)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訶黎勒(一兩煨用皮)白術(shù)(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干姜(三兩炮制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補肺鐘乳丸
治肺臟氣虛失聲。胸中痛。喘息鳴。
鐘乳粉(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焙)桂心(一兩)五味子(一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白石英(一兩細(xì)研水飛去)人參(一兩去蘆頭)干姜(半兩炮制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薯蕷(二分)白茯苓(三分)上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石英湯
(永類鈐方)
治肺氣虛弱。惡寒咳嗽。鼻流清涕。喘息氣微。
白石英細(xì)辛(洗去土)五味子陳皮(去白)鐘乳粉(各兩半)阿膠(銼蛤粉炒半兩)紫菀(洗一兩)桂心(不見火)人參甘草(炙各半兩)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人參茯苓丸治肺氣虛寒??饶娌焕?。少氣。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白術(shù)(各二兩半)桂(去粗皮)干姜(炮)甘草(炙銼)芎黃(銼各二兩)當(dāng)歸(切焙二兩)陳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招木葡隆I獪嗟?。稍加至五十丸。日二。若利甚。加濃樸去粗皮二兩半。
白石英散
(圣惠方)
治肺氣不足。煩滿喘咳。氣逆上沖。唾血?;蜃泽@恐。皮
毛自起?;驀I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鐘乳粉(一兩)款冬花桂心(二兩)天門冬(一兩去心)桑根白皮(一兩銼)紫菀(一兩洗去苗土)人參(一兩半去蘆頭)五味子(二兩)白茯苓(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子三枚。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術(shù)散
治肺氣不足。胸中短氣??人詯汉?。
白術(shù)(三分)紫菀(半兩洗裂銼)人參(二兩去蘆頭)熟干地黃(二分)桂心(一兩)五味子(二分)甘草(炙半兩微赤銼)黃明阿膠(三分銼令黃搗研)白茯苓(三分)上為散。每
五味子散
治肺氣不足。心胸?zé)灐?人源佟?/p>
五味子(一兩)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桂心紫菀(三分洗去苗土)鐘乳粉(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紫蘇子(一兩微炒)麥門冬(一兩去心)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瓤)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三枚。糯米十五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款花散
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人源嫔蠚?。唾膿血。胸背
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毛起。或笑或歌或怒。干嘔。心煩。耳中聞風(fēng)雨聲。面色
白。
款冬花桂心(各二兩)桑白皮(一斤)生姜五味子鐘乳(各二兩)粳米(五合)大棗(十枚)麥門冬(四兩)上羅勻。以水一斗二升。先煎粳米棗令熱。入藥煎取二升。
分三服。溫服之。一方用白石英二兩。
麻子湯
治肺氣不足??韧倌撗舛滩坏门P。
麻子(一升)桑白皮餳(各一斤)桂心人參阿膠紫菀(各一兩)生姜(三兩)干地黃(四兩)上諸藥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一方棗煎。
五味子丸治平肺氣。補虛消飲。
五味子(二兩)大杏仁桂心青皮細(xì)辛人參檳榔(煨各一兩)干姜(炮)附子(各
補肺阿膠散
治肺臟氣虛。胸中短氣??人月曃?。四肢無力。
阿膠(炒令燥)山芋人參白術(shù)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干姜(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桂心(去粗皮各三分)上為散。每服三錢。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
日三服。
九味湯
(楊子建護命方)
治肺氣虛冷。胸中氣微。不能太息。形體怯寒。鼻多
清涕。
黃(銼一分)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分)陳皮(湯浸去白焙)白術(shù)訶黎勒皮防風(fēng)(姜三片。
煎至九分去滓??招臏胤?/p>
桑白皮湯治肺氣不足。胸中痛牽背。上氣失聲。
桑白皮(銼炙)款冬花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干姜(炮各一兩)桂(去粗皮二兩)五味子白石英(研各一兩一分)上將七味粗搗篩。白石英同拌令勻。每服三錢。
水一盞。棗五枚擘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
補虛湯治肺虛寒咳嗽不利。少氣。
半夏(湯浸七次焙)干姜(炮各三兩)白茯苓(去黑皮)濃樸(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銼)五味子(各二兩)黃(二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鐘乳丸治肺虛失聲。胸中痛。上氣息鳴。
鐘乳(研一兩一分)五味子(一兩半)白石英(研)款冬花干姜(炮)麥門冬(去黑心焙)桂(去粗皮)桑根白皮(銼炒各一兩)上將六味為末。與鐘乳、白石英通研令勻。
以棗肉研膏。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粥飲下。日三。不拘時。
補肺湯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塞悶短氣。寒從背起??谥?/p>
如含霜雪。言五味子(三兩)干姜桂心款冬花(各二兩)麥門冬(一升)大棗(一百枚)粳米(二合)服。
溫肺湯
(出濟生方)
治肺勞虛寒冷氣。心腹胸脅逆滿。氣從胸連背痛。飲食即
唾。虛乏不足人參鐘乳粉半夏(湯炮七次)桂心(不見火)橘紅干姜(炮各一兩)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半兩)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補肺丸治肺虛咳喘少氣。
鐘乳粉人參白石英(各半兩)阿膠(炒令燥)五味子(各一兩)甘草(炙銼三錢)細(xì)辛(去苗葉二錢)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甘草湯下。
人參濃樸湯
(一名半夏湯出千金方)
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逆游氣。胸脅氣
滿。從胸達(dá)背人參濃樸(姜制炒)甘草(炙各二兩)桂心(四兩)橘皮麥門冬(去心各三兩)半夏(
靜神丸
(出本草)
治肺氣。潤五臟。其功至多。亦能休糧。填人骨髓。甚有益
于男子。
以胡麻三升去黃黑者。微炒令香。研為末。下白蜜三升和調(diào)。煎杵三百杵。如梧桐
子大丸。
地黃煎治肺虛聲嘶氣乏。
生地黃汁(五兩)生姜汁蜜(各三兩)砂糖(一兩半)升麻(細(xì)銼綿裹同煎)杏仁(去皮尖雙仁研成膏各二兩)人參(為末三兩)上七味。先將六味于銅器中微火煎。頻攪地黃等汁盡為度。乃去升麻。下人參末攪勻。候冷。收置瓷合中密蓋。每服一棗大。含化。日夜各三服。
五味子湯療肺氣不足。寒從背起??谌绾?。語無聲音。劇者吐血??嗪?。
五味子(三兩)大棗(五十枚擘)桑根白皮(一升)本(二兩)鐘乳(二兩綿裹)款冬花(二兩)雞蘇(二兩)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八里進一服。
不
人參湯治肺虛短氣??人酝倌撗2坏门P。
人參桂(去粗皮各二兩)阿膠(炒令燥)紫菀(去苗土各一兩)桑根白皮(銼炒八兩)熟干地黃(切炒四兩)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大棗。飴糖棗大。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杜仲湯治肺虛寒損。腰背苦痛。難以俯仰。短氣唾稠如膿。溫中下氣。
杜仲(去粗皮酥炙銼)白術(shù)(各一兩一分)萆桂(去粗皮各一分)甘草(炙銼)附子滓。
溫服。食前后各一。
紫菀散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喉中閉塞。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
聲。甚者紫菀(一兩洗去粗皮)五味子(一兩)款冬花(一兩)桂心(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桑根白皮(二兩銼)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濃樸湯治脾氣虛乏。不能生肺。而肺氣不足。多感風(fēng)邪。益脾補肺。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兩)人參草豆蔻(去皮各半兩)干姜(炮一錢半)甘草(炙銼一分)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
紫菀花湯治肺臟寒虛。痰逆咳嗽。胸滿多涕。
紫菀(去苗土)五味子(各一兩)貝母(去心炒二分)天門冬(去心焙)升麻(各一兩)上
地黃(二斤生凈洗)生姜(四兩)杏仁(二兩)蜜(四兩)上搗如泥。瓦合盛。
釜上蒸五七度。每日五更挑三匙咽下。
定喘款氣丸治肺臟氣虛。觸冒風(fēng)冷。呼吸邪氣。喘促痞悶。眠睡不得。
葶藶(紙上炒二兩)馬兜鈴根(一兩)麻黃(去皮篩)桑根白皮(銼各八分)上搗羅為末。用蒸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阿膠、皂子湯下。
三味丸治肺虛聲音不出。
(一名出聲散)桔梗(一兩切用蜜拌于飯上蒸三日)訶黎勒(去瓤黑核四個二斤生炮趁熱搗)甘草(半兩半生半炙)上為末。每服二錢。用馬勃同沙糖少許和丸。含化咽津。一方用童子小便和藥。煎五七沸。溫服。甚者不過五服。一方無馬勃。
沙糖補正湯治肺虛通身汗出不止。
白藥(二兩)甘草(銼炙)芍藥(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橘皮湯治肺氣虛乏。胸喉中干。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小麥同煎至小麥?zhǔn)?。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
餳煎治肺氣不足。咽喉苦干。
將餳任多少。取干棗一升去核。熟搗。水五升。和使相得。絞去滓。澄去上清。取濁者內(nèi)飴中攪?;鹕霞濉N鹆顖?。令連連服。如雞子大。漸漸吞之。日三夜二。
潤肺氣。助五臟津液。
有以石蜜、棗肉及巨勝末丸。每食后含一兩丸。一方有甘蔗汁牛乳汁和。
小建中湯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少氣。小腹俱急。腰痛羸瘠百病。
大棗(十二枚)生姜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上羅勻。以水八升。
煮取
治肺寒損傷氣??燃疤橥?。鼻塞語聲嘶塞。喘憊。止氣嗽通聲。
棗肉(三升研作脂)杏仁(一升熬研為脂)酥生姜汁白糖白蜜生百部汁(各一升)
團參黃散治肺虛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痛。口燥咽干。情思不樂。多
唾涎沫。
好人參好黃(各二兩)甘草(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
加生姜三斤。棗肉一枚同煎。溫服不拘時。
平肺湯治肺虛有熱。
黃(一兩)芍藥(一兩半)半夏(一兩一錢)人參甘草(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四
金露散
(出十便良方)
平順肺氣。
人參白術(shù)五味子(各三分)甘草(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不以時。白湯點下。
益肺散
調(diào)益肺胃。收斂營衛(wèi)。
糯米(炒)阿膠黃(各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以鹿角膠煎湯調(diào)下。非時。
鐘乳丸
治肺虛寒嗽不已。
鐘乳粉(二兩)人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各二兩)紫菀款冬花(各一兩)上為末。
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利肺湯
(出濟生拔粹方)
脈中少有力。浮則似止。胸中元氣不足是也。
人參麥門冬沉香白豆蔻五味子益智丁香川芎(各等分)上諸藥咀。
每服
款冬花膏
(出楊氏家藏方)
治肺氣虛寒??人圆恢?。痰唾并多?;蛲卵獎谒?。
并皆治之。
款冬花紫菀百部(以上三味各一兩)人參(去蘆頭)甘草(炙)白術(shù)(三味各一兩)干
(出危氏方)
治肺虛寒逆滿上。咽中悶塞。寒從背起。口如含霜。言無
聲音。舌本干款冬花(一兩)桂心(一兩)桑白皮(四兩)人參(一兩)紫菀茸(一兩)白石英(一兩)五味子(一兩半)麥門冬(二兩)鐘乳(一兩半)上為散。每服四錢。姜五片。
棗三枚。米一撮。煎。食前。
初病時右肩臂膊痛。無主持。不能舉動。汗多出。肌肉瘦。不能正臥。臥側(cè)痛甚。經(jīng)言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予思內(nèi)經(jīng)云。虛與實鄰。決而通之。又言。留瘦不移。節(jié)而刺之。使經(jīng)絡(luò)通。氣血和乃復(fù)。又言。陷下者灸之。為陽氣下陷入陰中。肩膊時痛不能運動。以火灸之。火引而上補之溫之也。上證皆宜灸刺。謂皆先刺十二經(jīng)井穴。四月十二日。于右肩臂上井穴內(nèi)。先針后灸六七壯。至氣發(fā)。微于枯瘦處添肌肉。汗少出。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日。再灸肩井次灸尺澤穴。各二十八壯。引氣下行與正氣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氣力。自能動搖矣。時值仲夏。暑熱微盛。以清肺飲子補肺氣。養(yǎng)脾胃。定心氣。
清肺飲子
(出衛(wèi)生寶鑒方)天門冬(去心三分)麥門冬(去心三分)人參(四錢)甘草(二錢生)白芍藥(五錢)陳皮(去白二錢半)黃芩(二錢)升麻柴胡甘草(炙)黃柏汗多加黃(各三錢)上件搗篩。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
審平湯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肺氣不足。寒邪留滯。上氣喘急??人詿o時。
人參木香半夏(生用)阿膠(炒成珠子)栝蔞(連子炒熟)紫菀(洗凈各一錢)五味子(一兩炒)款冬花(去皮梗)真紫蘇子苦葶藶(銼一錢)陳皮(去白半兩)甘草(炙)桂心干姜(炮裂一兩)上為粗末。每服稱半兩。用水二大盞。入姜十片。慢煎至半盞。
去滓。放溫。細(xì)細(xì)呷。不拘時候。
八物湯
(出保命集方)
心肺虛損。皮聚而毛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
益氣和血。
白術(shù)人參黃茯苓川芎熟地黃當(dāng)歸芍藥(各等分)上粗末。每服五七錢。水
治肺虛寒
(出本草)以覆盆子取汁。作煎為膏。仍少加蜜?;虬緸橄?。點服。
治心肺虛熱并虛勞客熱
(出本草)取麥門冬作熱水飲。
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
(出本草)用薺菹蒸切。作羹粥食之。齏菹亦得。
潤肺
以枇杷子食之。
潤肺治氣
(出本草)取著麻汁煮粥食之。
澤漆湯
治肺咳上氣。脈沉者。
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升。煮取一斗五升。然后用半夏半升。紫參、生姜、白前各五兩。
甘草、黃芩、人參、桂各三兩。八物研細(xì)。同內(nèi)澤漆汁中。煎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至夜盡服。
療丈夫心肺中虛。風(fēng)乃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煩悶。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
多。日漸此方春生莎草苗及花。陰干。入冬采根。切貯于風(fēng)涼處。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余斤。
銼。以水二石五升。煮取一石五升。于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浸兼浴。其肺中風(fēng)。膚癢即止。每載四時常用。則癮疹風(fēng)永瘥。其心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痛。每日憂悶不樂。兼心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熟令香。以生絹袋盛貯。于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處乃佳。每空腹服一盞。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氣相續(xù)。以知為度。若不飲酒。即取根十兩。加桂心五兩。蕪荑三兩。和搗為散。以蜜為丸。搗一千杵。
如桐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湯飲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以瘥為度。
助肺氣。去胃家風(fēng)。消谷不化者。
(出本草)以魴魚和芥子醬食之。
治肺病
用丹黍米作粥飲食之。丹黍米是肺之谷。肺病宜食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jīng)也。名曰肺虛冷。蓋虛則生寒。寒則陰氣盛。
陰氣盛則聲嘶。語言用力。顫掉緩弱。少氣不足。咽中干。無津液。寒虛乏氣。恐怖不樂。
咳嗽及喘。鼻有清涕。皮毛焦枯。診其脈沉緩。此是肺虛之候。虛則宜補也。
夫臟腑之精華。皆上注于肺。肺主于氣。氣為衛(wèi)。流行于諸陽之經(jīng)。榮華于皮毛。若其氣不足。則胸膈短氣。咽中閉塞??饶嫣低佟:畯谋称???谥腥绾UZ言失聲。皮毛萎落。皆肺不足之候也。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太陰與手陽明經(jīng)俱虛也。病苦耳鳴嘈嘈。時妄見光明。情中不樂。或如恐怖。肺與太陽俱虛也。
方
通音散
(出千金方)
治肺虛寒冷。聲嘶傷。語言用力。戰(zhàn)掉緩弱。虛瘠。風(fēng)入
肺。
防風(fēng)獨活芎秦椒干姜黃(各四十二銖)天雄麻黃五味子山茱萸甘草(各三十七銖)秦艽桂心薯蕷杜仲人參細(xì)辛防己(各三十銖)甘菊花紫菀(各一十四銖)貫眾(三枚)附子(七分)上藥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早晚。日二服。一方
補傷散
(千金方)
治肺傷善泄咳。善驚恐。不能動筋。不可以遠(yuǎn)行。膝不可久
立。汗出。鼻干少氣。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臥不安席。忽忽常喜夢。小便赤
黃。目不遠(yuǎn)視。唾血天門冬(一升)防風(fēng)澤瀉人參阿膠栝蔞根前胡芍藥白蘞(各一兩)干姜大豆卷(各二兩)紫菀石膏桂心白術(shù)(各四兩)干地黃甘草薯蕷當(dāng)歸(各二兩半)
鐘乳黃湯
(出千金方)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
口中如含霜雪黃(五兩)甘草鐘乳人參(各二兩)干地黃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濃樸干姜紫菀橘皮當(dāng)歸五味子遠(yuǎn)志麥門冬(各三兩)大棗(二十枚)上羅勻。
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大阿膠丸治肺有熱?;蛞騽诮信?。肺胃致傷。嗽中有血。
葶藶(二兩炒)人參(去蘆)遠(yuǎn)志(去心)防風(fēng)白茯苓(去皮)貝母(炒)阿膠五味子熟地黃(洗)杏仁(湯浸去皮尖)山藥(各一兩)丹參麥門冬杜仲(去皮銼炒令黑)柏子仁甘草(炙)百部(炙各五兩)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瓷器收勿泄氣。
每服一盞。研化煎六分。食后臨臥溫服。日二三服。張氏方無丹參、遠(yuǎn)志、防風(fēng)、葶藶、五味子。
加川芎、當(dāng)歸、細(xì)辛各半兩。通前十七味為末。蜜丸彈子大。(此病得之或因寒。治應(yīng)斟酌損益。
濃樸湯
(出千金方)
治肺勞氣虛。冷痰水氣。晝夜不得臥。頭不得近枕。上
氣胸滿。喘濃樸麻黃桂心黃芩石膏大戟橘皮(各三兩)枳實甘草秦艽杏仁茯苓(各三兩)細(xì)辛半夏生姜(十兩)大棗(十五枚)上諸藥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
分
紫蘇子湯
(出千金方)
治肺氣不足??饶嫔蠚狻坷K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食
飲。
蘇子(一升)桑白皮(五兩)半夏(六兩)紫菀人參甘草五味子杏仁(各三兩)款冬花射干(各一兩)麻黃干姜桂心細(xì)辛(各一兩半)上羅勻。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補肺湯治肺氣不足??饶娑虤?。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無聲音而渴。舌
本干燥。
五味子(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白石英鐘乳(各三兩)竹葉橘皮(各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一兩半)紫菀(去苗土二兩)桂(去粗皮)款冬花紫蘇子(炒)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上搗篩。與杏仁、白石英、鐘乳通研勻。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彈子大。粳米半匙。姜一大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夜一。
人參益肺湯治肩背痛。汗出。小便數(shù)而次者。風(fēng)熱乘肺。肺氣郁甚也。當(dāng)瀉風(fēng)熱
則愈。
柴胡(一錢)升麻(一錢)黃(一錢)羌活(一錢)防風(fēng)(半錢)陳皮人參甘草(各。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如面色脫。氣短。不可服。
參蘇溫肺湯治形寒飲冷則傷肺。喘渴煩心。胸滿短氣。不能宣暢。
人參(二兩)肉桂(二兩)甘草(一兩)木香(二兩)桑白皮(二兩)陳皮白術(shù)半夏(制各二兩)五味子(二兩)白茯苓(一兩)紫蘇梗葉(二兩)上件以水一盞半。
生姜三片。每服五錢。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如冬寒。每服加不去節(jié)麻黃半錢。先煎去沫。下諸
麥門冬丸治肺虛咳嗽氣喘。經(jīng)久即生蟲在肺。令人咳逆氣促。氣膈所致。
鐘乳養(yǎng)肺丸治肺臟虛損。咳不已。漸致羸瘦。
鐘乳粉(一兩)人參(去蘆頭)紫菀(去土洗焙)黃款冬花(以上各半兩)桑根白皮(
補肺白石英散治肺氣虛。惡寒咳嗽。鼻有清涕。喘息氣微。四肢少力。
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五味子(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干姜(半兩炮制銼)白茯苓(一兩)附子(一兩制炮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阿魏(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上搗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等物。
補肺人參散治肺臟氣虛。咳嗽少力。言語聲嘶。吃食全少。日漸羸瘦。
人參(一兩去蘆頭)紫菀(洗去苗土各半兩)黃(一兩銼)鹿角膠(一兩搗研炒令微黃)桂心(一兩)白術(shù)(三兩)紫蘇莖葉(三分)五味子(半兩)熟干地黃(一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干姜(半兩炮制銼)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入棗
補肺杏仁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氣虛。傷冷咳嗽。怯寒無力。不思飲食。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一兩)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訶黎勒(一兩煨用皮)白術(shù)(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干姜(三兩炮制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補肺鐘乳丸
(出圣惠方)
治肺臟氣虛失聲。胸中痛。喘息鳴。
鐘乳粉(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焙)桂心(一兩)五味子(一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白石英(一兩細(xì)研水飛去)人參(一兩去蘆頭)干姜(半兩炮制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薯蕷(二分)白茯苓(三分)上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石英湯
(永類鈐方)
治肺氣虛弱。惡寒咳嗽。鼻流清涕。喘息氣微。
白石英細(xì)辛(洗去土)五味子陳皮(去白)鐘乳粉(各兩半)阿膠(銼蛤粉炒半兩)紫菀(洗一兩)桂心(不見火)人參甘草(炙各半兩)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人參茯苓丸治肺氣虛寒??饶娌焕?。少氣。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白術(shù)(各二兩半)桂(去粗皮)干姜(炮)甘草(炙銼)芎黃(銼各二兩)當(dāng)歸(切焙二兩)陳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招木葡隆I獪嗟?。稍加至五十丸。日二。若利甚。加濃樸去粗皮二兩半。
白石英散
(圣惠方)
治肺氣不足。煩滿喘咳。氣逆上沖。唾血?;蜃泽@恐。皮
毛自起?;驀I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鐘乳粉(一兩)款冬花桂心(二兩)天門冬(一兩去心)桑根白皮(一兩銼)紫菀(一兩洗去苗土)人參(一兩半去蘆頭)五味子(二兩)白茯苓(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子三枚。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術(shù)散
(圣惠方)
治肺氣不足。胸中短氣??人詯汉?。
白術(shù)(三分)紫菀(半兩洗裂銼)人參(二兩去蘆頭)熟干地黃(二分)桂心(一兩)五味子(二分)甘草(炙半兩微赤銼)黃明阿膠(三分銼令黃搗研)白茯苓(三分)上為散。每
五味子散
(圣惠方)
治肺氣不足。心胸?zé)灐?人源佟?/p>
五味子(一兩)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桂心紫菀(三分洗去苗土)鐘乳粉(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紫蘇子(一兩微炒)麥門冬(一兩去心)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瓤)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三枚。糯米十五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款花散
(出千金方)
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人源嫔蠚?。唾膿血。胸背
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毛起。或笑或歌或怒。干嘔。心煩。耳中聞風(fēng)雨聲。面色
白。
款冬花桂心(各二兩)桑白皮(一斤)生姜五味子鐘乳(各二兩)粳米(五合)大棗(十枚)麥門冬(四兩)上羅勻。以水一斗二升。先煎粳米棗令熱。入藥煎取二升。
分三服。溫服之。一方用白石英二兩。
麻子湯
(出千金方)
治肺氣不足??韧倌撗舛滩坏门P。
麻子(一升)桑白皮餳(各一斤)桂心人參阿膠紫菀(各一兩)生姜(三兩)干地黃(四兩)上諸藥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一方棗煎。
五味子丸治平肺氣。補虛消飲。
五味子(二兩)大杏仁桂心青皮細(xì)辛人參檳榔(煨各一兩)干姜(炮)附子(各
補肺阿膠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氣虛。胸中短氣??人月曃?。四肢無力。
阿膠(炒令燥)山芋人參白術(shù)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干姜(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桂心(去粗皮各三分)上為散。每服三錢。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
日三服。
九味湯
(楊子建護命方)
治肺氣虛冷。胸中氣微。不能太息。形體怯寒。鼻多
清涕。
黃(銼一分)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分)陳皮(湯浸去白焙)白術(shù)訶黎勒皮防風(fēng)(姜三片。
煎至九分去滓??招臏胤?/p>
桑白皮湯治肺氣不足。胸中痛牽背。上氣失聲。
桑白皮(銼炙)款冬花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干姜(炮各一兩)桂(去粗皮二兩)五味子白石英(研各一兩一分)上將七味粗搗篩。白石英同拌令勻。每服三錢。
水一盞。棗五枚擘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
補虛湯治肺虛寒咳嗽不利。少氣。
半夏(湯浸七次焙)干姜(炮各三兩)白茯苓(去黑皮)濃樸(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銼)五味子(各二兩)黃(二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鐘乳丸治肺虛失聲。胸中痛。上氣息鳴。
鐘乳(研一兩一分)五味子(一兩半)白石英(研)款冬花干姜(炮)麥門冬(去黑心焙)桂(去粗皮)桑根白皮(銼炒各一兩)上將六味為末。與鐘乳、白石英通研令勻。
以棗肉研膏。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粥飲下。日三。不拘時。
補肺湯
(出千金方)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塞悶短氣。寒從背起??谥?/p>
如含霜雪。言五味子(三兩)干姜桂心款冬花(各二兩)麥門冬(一升)大棗(一百枚)粳米(二合)服。
溫肺湯
(出濟生方)
治肺勞虛寒冷氣。心腹胸脅逆滿。氣從胸連背痛。飲食即
唾。虛乏不足人參鐘乳粉半夏(湯炮七次)桂心(不見火)橘紅干姜(炮各一兩)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半兩)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補肺丸治肺虛咳喘少氣。
鐘乳粉人參白石英(各半兩)阿膠(炒令燥)五味子(各一兩)甘草(炙銼三錢)細(xì)辛(去苗葉二錢)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甘草湯下。
人參濃樸湯
(一名半夏湯出千金方)
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逆游氣。胸脅氣
滿。從胸達(dá)背人參濃樸(姜制炒)甘草(炙各二兩)桂心(四兩)橘皮麥門冬(去心各三兩)半夏(
靜神丸
(出本草)
治肺氣。潤五臟。其功至多。亦能休糧。填人骨髓。甚有益
于男子。
以胡麻三升去黃黑者。微炒令香。研為末。下白蜜三升和調(diào)。煎杵三百杵。如梧桐
子大丸。
地黃煎治肺虛聲嘶氣乏。
生地黃汁(五兩)生姜汁蜜(各三兩)砂糖(一兩半)升麻(細(xì)銼綿裹同煎)杏仁(去皮尖雙仁研成膏各二兩)人參(為末三兩)上七味。先將六味于銅器中微火煎。頻攪地黃等汁盡為度。乃去升麻。下人參末攪勻。候冷。收置瓷合中密蓋。每服一棗大。含化。日夜各三服。
五味子湯療肺氣不足。寒從背起??谌绾?。語無聲音。劇者吐血??嗪?。
五味子(三兩)大棗(五十枚擘)桑根白皮(一升)本(二兩)鐘乳(二兩綿裹)款冬花(二兩)雞蘇(二兩)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八里進一服。
不
人參湯治肺虛短氣??人酝倌撗2坏门P。
人參桂(去粗皮各二兩)阿膠(炒令燥)紫菀(去苗土各一兩)桑根白皮(銼炒八兩)熟干地黃(切炒四兩)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大棗。飴糖棗大。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杜仲湯治肺虛寒損。腰背苦痛。難以俯仰。短氣唾稠如膿。溫中下氣。
杜仲(去粗皮酥炙銼)白術(shù)(各一兩一分)萆桂(去粗皮各一分)甘草(炙銼)附子滓。
溫服。食前后各一。
紫菀散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喉中閉塞。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
聲。甚者紫菀(一兩洗去粗皮)五味子(一兩)款冬花(一兩)桂心(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桑根白皮(二兩銼)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濃樸湯治脾氣虛乏。不能生肺。而肺氣不足。多感風(fēng)邪。益脾補肺。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兩)人參草豆蔻(去皮各半兩)干姜(炮一錢半)甘草(炙銼一分)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
紫菀花湯治肺臟寒虛。痰逆咳嗽。胸滿多涕。
紫菀(去苗土)五味子(各一兩)貝母(去心炒二分)天門冬(去心焙)升麻(各一兩)上
補肺湯
地黃(二斤生凈洗)生姜(四兩)杏仁(二兩)蜜(四兩)上搗如泥。瓦合盛。
釜上蒸五七度。每日五更挑三匙咽下。
定喘款氣丸治肺臟氣虛。觸冒風(fēng)冷。呼吸邪氣。喘促痞悶。眠睡不得。
葶藶(紙上炒二兩)馬兜鈴根(一兩)麻黃(去皮篩)桑根白皮(銼各八分)上搗羅為末。用蒸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阿膠、皂子湯下。
三味丸治肺虛聲音不出。
(一名出聲散)桔梗(一兩切用蜜拌于飯上蒸三日)訶黎勒(去瓤黑核四個二斤生炮趁熱搗)甘草(半兩半生半炙)上為末。每服二錢。用馬勃同沙糖少許和丸。含化咽津。一方用童子小便和藥。煎五七沸。溫服。甚者不過五服。一方無馬勃。
沙糖補正湯治肺虛通身汗出不止。
白藥(二兩)甘草(銼炙)芍藥(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橘皮湯治肺氣虛乏。胸喉中干。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小麥同煎至小麥?zhǔn)?。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
餳煎治肺氣不足。咽喉苦干。
將餳任多少。取干棗一升去核。熟搗。水五升。和使相得。絞去滓。澄去上清。取濁者內(nèi)飴中攪?;鹕霞濉N鹆顖?。令連連服。如雞子大。漸漸吞之。日三夜二。
潤肺氣。助五臟津液。
有以石蜜、棗肉及巨勝末丸。每食后含一兩丸。一方有甘蔗汁牛乳汁和。
小建中湯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少氣。小腹俱急。腰痛羸瘠百病。
大棗(十二枚)生姜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上羅勻。以水八升。
煮取
治肺寒損傷氣??燃疤橥?。鼻塞語聲嘶塞。喘憊。止氣嗽通聲。
棗肉(三升研作脂)杏仁(一升熬研為脂)酥生姜汁白糖白蜜生百部汁(各一升)
團參黃散治肺虛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痛。口燥咽干。情思不樂。多
唾涎沫。
好人參好黃(各二兩)甘草(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
加生姜三斤。棗肉一枚同煎。溫服不拘時。
平肺湯治肺虛有熱。
黃(一兩)芍藥(一兩半)半夏(一兩一錢)人參甘草(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四
金露散
(出十便良方)
平順肺氣。
人參白術(shù)五味子(各三分)甘草(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不以時。白湯點下。
益肺散
(出十便良方)
調(diào)益肺胃。收斂營衛(wèi)。
糯米(炒)阿膠黃(各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以鹿角膠煎湯調(diào)下。非時。
鐘乳丸
(出十便良方)
治肺虛寒嗽不已。
鐘乳粉(二兩)人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各二兩)紫菀款冬花(各一兩)上為末。
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利肺湯
(出濟生拔粹方)
脈中少有力。浮則似止。胸中元氣不足是也。
人參麥門冬沉香白豆蔻五味子益智丁香川芎(各等分)上諸藥咀。
每服
款冬花膏
(出楊氏家藏方)
治肺氣虛寒??人圆恢?。痰唾并多?;蛲卵獎谒?。
并皆治之。
款冬花紫菀百部(以上三味各一兩)人參(去蘆頭)甘草(炙)白術(shù)(三味各一兩)干
補肺湯
(出危氏方)
治肺虛寒逆滿上。咽中悶塞。寒從背起。口如含霜。言無
聲音。舌本干款冬花(一兩)桂心(一兩)桑白皮(四兩)人參(一兩)紫菀茸(一兩)白石英(一兩)五味子(一兩半)麥門冬(二兩)鐘乳(一兩半)上為散。每服四錢。姜五片。
棗三枚。米一撮。煎。食前。
初病時右肩臂膊痛。無主持。不能舉動。汗多出。肌肉瘦。不能正臥。臥側(cè)痛甚。經(jīng)言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予思內(nèi)經(jīng)云。虛與實鄰。決而通之。又言。留瘦不移。節(jié)而刺之。使經(jīng)絡(luò)通。氣血和乃復(fù)。又言。陷下者灸之。為陽氣下陷入陰中。肩膊時痛不能運動。以火灸之。火引而上補之溫之也。上證皆宜灸刺。謂皆先刺十二經(jīng)井穴。四月十二日。于右肩臂上井穴內(nèi)。先針后灸六七壯。至氣發(fā)。微于枯瘦處添肌肉。汗少出。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日。再灸肩井次灸尺澤穴。各二十八壯。引氣下行與正氣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氣力。自能動搖矣。時值仲夏。暑熱微盛。以清肺飲子補肺氣。養(yǎng)脾胃。定心氣。
清肺飲子
(出衛(wèi)生寶鑒方)天門冬(去心三分)麥門冬(去心三分)人參(四錢)甘草(二錢生)白芍藥(五錢)陳皮(去白二錢半)黃芩(二錢)升麻柴胡甘草(炙)黃柏汗多加黃(各三錢)上件搗篩。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
審平湯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肺氣不足。寒邪留滯。上氣喘急??人詿o時。
人參木香半夏(生用)阿膠(炒成珠子)栝蔞(連子炒熟)紫菀(洗凈各一錢)五味子(一兩炒)款冬花(去皮梗)真紫蘇子苦葶藶(銼一錢)陳皮(去白半兩)甘草(炙)桂心干姜(炮裂一兩)上為粗末。每服稱半兩。用水二大盞。入姜十片。慢煎至半盞。
去滓。放溫。細(xì)細(xì)呷。不拘時候。
八物湯
(出保命集方)
心肺虛損。皮聚而毛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
益氣和血。
白術(shù)人參黃茯苓川芎熟地黃當(dāng)歸芍藥(各等分)上粗末。每服五七錢。水
治肺虛寒
(出本草)以覆盆子取汁。作煎為膏。仍少加蜜?;虬緸橄?。點服。
治心肺虛熱并虛勞客熱
(出本草)取麥門冬作熱水飲。
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
(出本草)用薺菹蒸切。作羹粥食之。齏菹亦得。
潤肺
以枇杷子食之。
潤肺治氣
(出本草)取著麻汁煮粥食之。
澤漆湯
(出本草)
治肺咳上氣。脈沉者。
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升。煮取一斗五升。然后用半夏半升。紫參、生姜、白前各五兩。
甘草、黃芩、人參、桂各三兩。八物研細(xì)。同內(nèi)澤漆汁中。煎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至夜盡服。
療丈夫心肺中虛。風(fēng)乃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煩悶。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
多。日漸此方春生莎草苗及花。陰干。入冬采根。切貯于風(fēng)涼處。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余斤。
銼。以水二石五升。煮取一石五升。于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浸兼浴。其肺中風(fēng)。膚癢即止。每載四時常用。則癮疹風(fēng)永瘥。其心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痛。每日憂悶不樂。兼心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熟令香。以生絹袋盛貯。于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處乃佳。每空腹服一盞。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氣相續(xù)。以知為度。若不飲酒。即取根十兩。加桂心五兩。蕪荑三兩。和搗為散。以蜜為丸。搗一千杵。
如桐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湯飲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以瘥為度。
助肺氣。去胃家風(fēng)。消谷不化者。
(出本草)以魴魚和芥子醬食之。
治肺病
用丹黍米作粥飲食之。丹黍米是肺之谷。肺病宜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