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查古籍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附論)夫體弱之人谷氣不足。脾胃既虛。冷熱之氣。易為傷動。蓋脾胃者倉廩之官。布化精氣。
灌也
方
沉香阿魏丸治脾胃冷熱氣不和。食毒。脾胃中宿積。
沉香木香(各三分)芎當(dāng)歸(銼焙)蓬莪術(shù)(炮)陳橘皮(去白焙)延胡索檳榔姜(炮)搗羅十五味為細末。用阿魏糊搜和。杵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生姜、橘皮湯下五七丸。血氣。溫酒醋湯下。
前胡湯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平胃。
前胡(去蘆頭)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半夏(生姜汁浸一宿并生姜杵令勻焙干)枇杷葉(拭去毛)濃樸(去粗皮生姜汁涂炙透)訶黎勒(紙裹煨熟去核各一兩半)肉豆蔻(去殼)檳榔(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姜(炮)甘草(炙各三分)不計
藿香湯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滿悶。四肢無力。痰逆不思飲
食。
藿香葉(半兩)訶黎勒皮(煨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人參(三分)半夏(湯洗七(去皮一兩)汁炙令黃香計
白豆蔻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痛。嘔逆不欲飲食。四肢
少力。
白豆蔻(三分去皮)黃(半兩銼)赤茯苓(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白術(shù)子(半兩炮煮棗肉飴糖。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腹脅脹悶。少思飲食。
白術(shù)(一兩)草豆蔻(一兩去皮)檳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三分)桔梗(兩麩炒微黃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
桔梗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腹脅脹滿。不能飲食。
桔梗(一兩去蘆頭)白術(shù)(一兩)檳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三分)干姜(橘皮(一兩三百杵
人參湯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膈不利。三焦閉塞。
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桂心(一兩)干姜(半兩炮裂銼)訶黎勒(一兩煨用皮)兩)檳榔(子大。
不
草豆蔻散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胸中滿悶。不能下飲食。四肢少
力。
草豆蔻(三分去皮)赤茯苓(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shù)(半兩)夏(三分湯浸七以水一中
丁香散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虛脹。痰逆不思飲食。四肢無
力。
丁香干姜(炮)白術(shù)(各半兩)赤茯苓(去黑皮)人參木瓜(去瓤切焙)草豆蔻(去皮)不計時煎生
神曲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痛。脅肋氣滯。不思飲食。
四肢無力。
神曲(一兩微炒令黃色)干姜(半兩炮裂銼)檳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歸(三分橘皮
訶黎勒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痛。不欲飲食。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白術(shù)(半兩)木香(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皮)上
勻氣湯治脾胃冷熱氣不和。痰逆。不思飲食。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兩)陳橘皮(湯去白焙半兩)白術(shù)(半兩)甘草(炙一兩)沉香(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三(二)片。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快活丸治脾胃冷熱相攻。胸膈氣悶。消痰進食。
五味子(炮炒一兩)糯米(炒香熟一兩半)京三棱(炮半兩)檳榔(銼半兩)枳殼(去瓤微兩)上為丸。
食
和中丸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寬中脘。
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木香(各一兩)香子(炒一兩)干姜(炮三兩)沉香(櫻桃大。
附丸
(經(jīng)效濟世方)
治脾胃冷熱虛滯。積氣疼痛。
黑附子(大者一個從臍下剜如甕留一分濃真砂在內(nèi)須至藥滿卻用剜出末碾細秤得多少用白卻入用淡姜湯放溫服。久服更無疼痛嘔酸之類。
大腹皮湯
(出圣惠方)
治脾胃氣冷熱不和。胸膈氣滯。不下飲食。宜服。
大腹皮(銼炒微黃)檳榔(銼)桑根白皮(銼各半兩)訶黎勒皮(煨)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至七分去
勝金丸治脾胃冷熱氣不和。不思飲食?;蚋雇创?。
山梔子仁烏頭(各等分)上生搗羅為細末。以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炒生姜湯
治腹冷不調(diào)
(本草)以筋子根酒飲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