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jié)合抒發(fā)己見。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圖psjzl4.bmp 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中見少角木運。歲運不及。氣化營運后天。木運臨卯。
是化宣平。其氣端。其性隨。其用曲直。其化生榮。其政發(fā)散。其候溫和。其令風。其類草木。其應春。其谷麻。其果李。其實核。其蟲毛。其畜犬。其色蒼。其味酸。其音角。其數(shù)八。其物中堅。其在人也。其藏肝。其主目。其養(yǎng)筋。其病里急肢滿。此歲運之化也。天地之氣。上見陽明。左間太陽。右間少陽。故天氣急而其政切。下見少陰。左間太陰。右間厥陰。
故地氣明而其令暴。陽專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堅。淳風乃治。風燥橫運。
流于氣交。多陽少陰。云趨雨府。濕化乃敷。燥極而澤。清先而勁。毛蟲乃死。熱后而暴蟲在平以也木。
肅。
然是以甘之氣木厲疾自微。宜調(diào)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之。食白谷以安其氣。食豆以去其邪。雖有火化不能為邪。三之氣。自小滿日申初至大暑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蜌怅柮鹘稹V幸娔具\。天政布。涼乃行。燥熱交合。燥極而澤。民病寒熱。宜調(diào)陽明之客四之氣。自大暑日午正。至秋分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宮土。客氣太陽水。中見木運。寒雨降。民病暴仆振栗。譫妄少氣。嗌干引飲。及為心痛癰腫。瘡瘍瘧寒之疾。骨痿血便。宜調(diào)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食丹谷以安其氣。食稷以去其邪。雖有寒化不能為邪。五之氣。自秋分日巳初。至小雪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氣厥陰木。中見木運。木運與厥陰相符。是謂司氣。名曰蒼化。
時令至此。春令反行。草乃生榮。民氣和。自無疾病。然調(diào)酸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丹。間谷宜稻。雖有風化不能為邪。
犯。所謂用溫遠溫也。終之氣。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
凡順化。當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宜調(diào)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食丹谷以安其氣。食豆以去其邪。雖有熱化不能為邪。是歲重遇平氣。四時之氣皆德化。政令之施。亦無淫邪勝復之變。民乃和而物乃舒。平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