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五臟像位

    作者: 朱梓

    肝名龍煙。字含明。號將軍之官。于五行為木。故其體狀有枝葉也。重四斤四兩。有七葉。

    掛青臺府墓在心名丹元。字守靈。號帝王之尊。為一身之主。于五行為火。故其體狀圓赤。如蓮苞未開之五孔輩。

    身巡官三其數(shù)脾名常在。字魂停。號諫議之官。于五行為土。故其形像馬蹄。居胃之上。以消磨水谷也。重二斤三兩。扁廣二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有童子身掛中宮之衣。

    手千夏肺名華。字虛成。號相傅之官。于五行為金。故位處上焦。狀如懸磬。而五音之聲。

    皆游于人。

    墓腎名玄冥。字育嬰。號作強之官。于五行為水。處于下。為臟之根。身之本也。腎有兩枚。

    氣為身著皂命司隸校尉廷尉卿。腎神名KTKT。腎兩枚。形如豆。相并而曲。附于脊膂。外有脂裹。

    內白外黑。以應北方壬癸之水。旺于冬七十二日。墓在辰。其數(shù)一六。上應辰星。下合坎卦。

    律中應鐘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