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肝者臟也。兩旁二十二穴。出甲乙經(jīng)。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韭葉及三毛中。足厥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行間。行間者?;鹨玻ㄔ谧愦笾搁g。動脈應手陷者中。足厥陰脈之所溜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于太沖。太沖者。土也(在足大指本節(jié)后二寸。或一寸半陷者中。足厥陰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行于中封。中封者。金也(在足內(nèi)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陰脈之所行也。為經(jīng))。入于曲泉。曲泉者。水也(在膝內(nèi)輔骨下大指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而得之。足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及三毛中。灸三壯。主卒心痛。汗出陰跳。遺溺小便難而痛厥。陰上入腹中。寒疝。陰挺出。陰偏大腫。腹臍痛。胸中悒悒不樂。小兒癇 。遺清溺。虛則病諸瘕頹。實則癃閉。少腹中熱。若寢尸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 )。
行間(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陷者中。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唾沫。溺難痛。白濁卒疝少腹腫??饶鎳I吐。卒陰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zhèn)}黑熱。腹中 滿。身熱厥痛。心痛。色蒼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月事不利。見赤白而有身。及敗陰寒腹痛上支心。心下滿如癃。莖中痛。怒 不欲視。泣出。長太息。癲疾。短氣。嘔血。胸背痛。若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嗌干渴。喉痹口 。喉咽如振狀)。
大沖(在足大指本節(jié)后二寸半。或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痛少腹?jié)M。小便不利如癃狀。羸瘦意恐懼。氣不足。胸中悒悒狐疝環(huán)臍痛。陰騫兩丸縮腹堅。不得臥。黃膽熱中善渴。女子疝及少腹腫。溏泄。癃遺溺陰痛。面蒼黑。目下 痛。暴脹。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面唇色白。時時嘔血。男子精不足。女子漏血。乳難。嘔厥寒。時有微熱。脅下支滿。喉痹痛。嗌干。膝外廉痛。淫濼脛酸。腋下腫。馬刀 。肩腫。唇傷痛。色蒼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
中封(在足內(nèi)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灸三壯。主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小便白。便難。痿厥。身體不仁。手足偏小。頹疝。陰暴縮入腹。膽?zhàn)揆D毶俑挂型?。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膝內(nèi)廉內(nèi)踝前痛。少氣身濕女子小腹大。乳難。嗌干嗜飲。夾臍疝。也)。
蠡溝(足厥陰絡。在內(nèi)踝上五寸。灸三壯主女子疝。少腹腫。赤白淫時多時少。陰跳腰腹痛。實則HT 長寒。熱攣暴痛遺溺偏大。虛則暴癢腫睪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狀。數(shù)噫??旨?。氣不足。心中悒悒。少腹痛。喉中有熱如息肉狀。如著欲出。背攣不可俯仰)。
中(一名中都。足厥陰 。在內(nèi)踝上七寸。脛骨中。灸五壯。主頹疝。崩中。腹上下痛。腸僻。亦止精)。
膝關(guān)(在犢鼻下二寸陷者中。足厥陰脈氣所發(fā)。灸五壯。主膝內(nèi)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是也)。
曲泉(在膝內(nèi)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乃得之。灸三壯。主女子疝。按之如湯沃兩股中。少腹腫。陰挺痛。瀝皆來下血。陰中腫?;虬W。漉青汁若葵。血閉頹疝。陰跳痛引臍中。不得屈伸。陰痿。腹脅下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則身熱頭眩痛。汗不出。目KT KT 筋攣。膝不可屈伸。發(fā)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咽喉。病泄水下血)。
陰包(在膝上四寸。股內(nèi)廉兩筋間。足厥陰別走。灸三壯。主腰痛。少腹痛)。
五里(在陰廉下二寸。去氣沖三寸。陰股中動脈。灸三壯。主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
陰廉(在羊矢下。去氣沖二寸動脈。灸三壯。主婦人絕產(chǎn)。若未會產(chǎn)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