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膽。膽為井(竅陰)。小腸為榮(前谷)。胃為俞(陷谷)。膽為原(邱墟)。大腸為經(jīng)(陽溪)膀胱為合(委中)。
膽引氣行
木原在寅甲日甲戌時膽為井(金)。丙子時小腸為榮(水)。戊寅時胃為俞(木)。并過本原邱墟穴。木原在寅。庚辰時大腸為經(jīng)(火)。壬午時膀胱為合(土)。
甲申時氣納三焦。謂甲合還原化本。
膽。竅陰為井膽中行。脅痛煩熱及頭疼。喉痹口干并臂痛。一針難步卻須行。
小腸。前谷為滎屬小腸。喉痹頷腫嗌咽干。頸項(xiàng)臂痛汗不出。目生翳膜并除痊。
胃。陷谷胃俞節(jié)后邊。腹痛腸鳴 瘧纏。面目浮腫汗不出。三分針入得獲全。
膽(原)。邱墟為膽是為原。胸脅滿痛瘧安纏。腋腫髀樞腿酸痛。目生翳膜并除痊。
大腸。陽溪為經(jīng)表腕邊。顛狂喜笑鬼神言。心煩目赤頭風(fēng)痛。熱痛心驚針下痊。
膀胱。委中合穴 紋中。腰脊沉沉溺失頻。髀樞痛及膝難屈。取其經(jīng)血使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