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曰:經(jīng)言脈有伏匿。伏匿于何臟而言伏匿耶?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雖陽脈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雖陽脈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曰:經(jīng)言脈有伏匿。伏匿于何臟而言伏匿耶?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雖陽脈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雖陽脈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