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柞木葉

    《中藥大辭典》:柞木葉拼音注音Zhà Mù Yè出處

    《綱目》

    來源

    為大風(fēng)子科植物柞木枝葉。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柞木皮"條。

    功能主治

    治癰疽,腫毒;下死胎。

    復(fù)方

    治諸般癰腫發(fā)背:柞木葉四兩(干),干荷葉、金嬰根(萱草)、甘草節(jié)、地榆各一兩。上同銼,搗為煮散。每服半兩,水二碗,煎至一碗,分兩服,早晚各一,并滓再煎一服。忌飲食毒。(《本事方》柞木散)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柞木葉拼音注音Zhà Mù Yè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Japanese xylosma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風(fēng)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congestum (Lour.) Merr.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Xylosma congestum (Lour.) Merr.[Croton congestum Lour.;X.japonicum (Walp.) A.Gray;X.racemosum (Sieb.et Zucc.) Miq.]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秦嶺以南和長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柞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大,高2-10m。枝干常疏生長刺,尤以小枝為多。葉革質(zhì),互生,具柄,長3-10mm;葉片廣卵形、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8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無毛,邊緣有鋸齒;側(cè)脈4-6對?;ù菩郛愔辏偁罨ㄐ蛞干?,長1-2cm,有柔毛;萼片4-6,卵圓形;無花瓣;雄花有多數(shù)雄蕊,花盤由多數(shù)腺體組成,位于雄蕊外圍;雌花花盤圓盤狀,邊緣略成淺波狀,子房1室,有2側(cè)膜胎座;花柱短,柱頭2淺裂。漿果球形,直徑3-4mm,成熟時黑色,先端有宿存花柱。種子2(-3)顆?;ㄆ谙募?。

    歸經(jīng)

    心經(jīng)

    性味

    味苦;澀;性寒

    注意

    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解毒;散瘀消腫。主嬰幼兒泄瀉;痢疾;癰癤腫毒;跌打骨折;扭傷脫臼;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酒、醋調(diào)敷。

    復(fù)方

    治諸般癰腫發(fā)背:柞木葉四兩(干),干荷葉、金嬰根(董草)、甘草節(jié)、地榆各一兩。上同銼,搗為煮散。每服半兩,水二碗,煎至一碗,分兩服,早晚各一,并滓再煎一服。忌飲食毒。(本事方》柞木散)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克馬葉拼音注音Bái Kè Mǎ Yè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多生于山中陽坡雜林中。分布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垂珠花,又名:白花......
  •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別名血絲金盆、鬼臼、九臼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貴州八角蓮的根及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ysosma majorensis(Gagnep.)Ying[Podophyllum majorense ......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蘭花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別名白玉蘭、白緬花來源木蘭科含笑花屬植物白蘭花Michelia alba DC.,以根、葉、花入藥。夏秋采,鮮用或曬干。性味苦、辛,微溫。功能主治芳香化濕,利尿,止咳化痰。根:泌尿系感......
  • 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白蘭花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helia alba DC.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摘,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適生了溫暖濕潤氣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資源分布:找......
  • 拼音注音Bái Lěnɡ Cǎo別名癆傷藥、冷水七、冷水丹、紅冷草。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細(xì)柄鳳仙花的根及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f.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根及根莖,洗凈,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