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內(nèi)外傷辨》 升陽益胃湯

    作者: 李杲

    黃 (二兩) 半夏(洗,此一味脈澀者用) 人蘆(去蘆) 甘草(炙,以上各一兩) 獨活 防風(fēng)(以秋旺,故以辛溫瀉之) 白芍藥(何故秋旺用人參白術(shù)芍藥之類反補肺,為脾胃虛則肺最受邪,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羌活(以上各五錢) 橘皮(四錢)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柴胡澤瀉(不淋勿用) 白術(shù)(以上各三錢) 黃連(一錢)

    上 咀,每服秤三錢,水三盞,生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早飯后?;蚣又廖邋X。

    服藥后如小便罷而病加增劇,是不宜利小便,當(dāng)少去茯苓、澤瀉。

    若喜食,一二日不可飽食,恐胃再傷,以藥力尚少,胃氣不得轉(zhuǎn)運升發(fā)也,須薄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藥力,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降沉也。

    可以小役形體,使胃與藥得轉(zhuǎn)運升發(fā);慎勿太勞役,使氣復(fù)傷,若脾胃得安靜尤佳。若胃氣稍強,少食果以助谷藥之力。經(jīng)云∶“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者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