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內(nèi)外傷辨》 暑傷胃氣論

    作者: 李杲

    《刺志論》云∶“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熱傷氣故也?!娥粽摗吩啤谩坝兴h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nèi)伐,內(nèi)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能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fā)為骨痿。

    故《下經(jīng)》曰∶骨痿者,生于大熱也?!贝藵駸岢绅?,令人骨乏無力,故治痿獨取陽明。

    時當(dāng)長夏,濕熱大勝,蒸蒸而熾。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于動作,胸滿氣促,肢節(jié)沉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痞,小便黃而少,大便溏而頻,或痢出黃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氣不病也。其脈中得洪緩,若濕氣相搏,必加之以遲,遲病雖互換少差,其天暑濕令則一也。宜以清燥之劑治之,名之曰清暑益氣湯主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