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 (九)頭暈

    頭暈是指病人自感頭部發(fā)昏,周圍景物好象在旋轉(zhuǎn),人有要跌倒的感覺,輕者閉目即止,重者不能站立,若兼眼花目眩者稱為眩暈。頭暈可見于外感或內(nèi)傷疾病,其基本病機是風(fēng)火痰瘀等病邪侵擾清竅或閉阻腦脈、或正虛腦失所養(yǎng)。臨床時常結(jié)合伴隨的癥狀進行分析。

    頭暈耳鳴:兼見面赤、口苦咽干,為肝陽上亢所致;兼見腰膝酸軟,遺精健忘者,為腎精虧虛所致。

    頭暈?zāi)垦#杭婧疅?、口苦咽干,為外感少陽證;兼面色不華,心悸失眠,為氣血虧虛;多在頭項運動時發(fā)作,頸僵肩沉,甚則活動轉(zhuǎn)側(cè)受限,為三陽脈阻之項痹。

    頭暈頭痛:惱怒加重者,為風(fēng)陽、肝火上擾清竅;外傷所致,或舌有瘀點瘀斑者,為瘀血阻絡(luò)。

    頭暈嘔吐:舌苔白膩,或眼球震顫者,為痰濁上蒙。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