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查古籍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草龍膽 黃連 人參 麥冬 五味 柴胡 黃芩 梔仁 知母 天冬 甘草
過慮不決,睛痛水綠,此方主之。
肝主謀慮,膽主決斷。過慮則火起于肝,故睛痛;不決則火起于膽,故膏綠。治膽火宜直折,故用芩、連、柴胡、山梔、膽草;治肝火宜克制,故用天、麥門冬、參、草、五味、知母。
詩曰∶連膽由來苦,梔芩胡得甘,妙加生脈散,知母耐天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