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明醫(yī)指掌》 傷寒

    作者: 皇甫中

    妊娠外感寒邪,頭痛身熱無汗,輕則參蘇飲去半夏,重則十神湯汗之。汗后熱不解者,黃龍湯。若胸滿嘔逆口苦或寒熱往來,本方加枳殼、桔梗。發(fā)熱無汗,不得汗,本方加干葛。煩渴,再加天花粉。胸滿加枳實(shí)、黃連。如自汗身熱煩渴,唇焦舌燥,譫語,人參白虎湯。大熱煩渴,錯語呻吟,干嘔,黃連解毒湯。熱甚不退,胎動不安者,罩胎散。如五、六日不解,大便不通,不惡寒,反惡熱,或日晡潮熱,微惡寒者,大柴胡湯去半夏。服后不通,煩熱盛甚,小承氣湯。如六、七日汗下后不解,病傳陰分,手足冷,脈細(xì)小者,理中湯加人參。

    參蘇飲(方見前咳嗽條內(nèi)。)

    十神湯

    發(fā)散瘟疫及時感風(fēng)寒。

    川芎(一錢) 甘草(七分) 麻黃(去節(jié),一錢) 干葛(一錢) 紫蘇(一錢) 升麻(八分) 赤芍藥(八分) 白芷(一錢) 陳皮(八分) 香附(一錢)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蔥白三個,水煎熱服,取微汗。

    黃龍湯

    治妊娠及新產(chǎn)后傷寒,和解退熱之藥。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作一劑,生姜三片,水二盞,煎一盞,空心熱服。

    人參白虎湯

    治娠婦傷寒,身熱自汗,煩渴唇焦。

    石膏(五錢) 知母(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加粳米一撮,水二盞,煎八分,不拘時服。

    黃連解毒湯

    治傷寒大熱煩渴,錯語呻吟,干嘔。

    黃連(炒,二錢) 黃芩(炒,一錢半) 黃柏(炒,一錢半) 山梔子(炒,一錢半)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大柴胡湯

    治孕婦傷寒,陽明六、七日,大便難,帶表。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 半夏(一錢) 白芍藥(八分,炒) 大黃(錢半) 枳實(shí)(炒,一錢)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小承氣湯

    六、七日不大便,腹脹滿,潮熱,不惡寒。

    大黃(三錢) 濃樸(炒,二錢) 枳實(shí)(炒,二錢)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一盞,熱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