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明醫(yī)指掌》 吐酸

    作者: 皇甫中

    吐酸者,津液隨上升之氣郁之日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而作酸味,二陳湯加吳茱萸、炒黃連、山梔、蒼術(shù)、濃樸、生姜。中脘有宿食留飲,酸味蜇心痛,或吐酸水如醋之味,蜇牙痛,曲術(shù)丸、茱連丸。

    曲術(shù)丸

    治中脘停食留飲,酸蜇心痛,或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兩) 陳皮(一兩) 蒼術(shù)(米泔浸,炒,一兩五錢)

    上為末,生姜汁煮神曲為丸,每服七十丸,姜湯下。

    茱連丸

    黃連(一兩,酒炒) 黃芩(五錢,酒炒) 陳皮(五錢) 吳茱萸(五錢,煮,曬干) 蒼術(shù)(七錢,米泔浸,炒)

    上為末,煮神曲為丸,下七十丸。

    按∶是方以芩、連治熱,熱去則不吐酸。蒼術(shù)燥濕,濕除則不生熱。陳皮理氣,氣行則濕不郁。(茱萸味辛熱,能引芩、連入肝而瀉火,此從治之義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