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緩肝理脾湯

    《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緩肝理脾湯處方

    廣桂枝 人參 白茯苓 白芍藥(炒)白術(shù)(土炒)陳皮 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功能主治

    健脾緩肝。治慢驚風(fēng),發(fā)時緩緩搐搦,時作時上,面色淡黃,或青白相兼,身必溫和,昏睡眼合,或睡臥露睛,脈來遲緩,大便青色,屬脾虛肝旺者。

    用法用量

    上藥加煨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金鑒》卷五十七:緩肝理脾湯處方

    廣桂枝、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炒)、白術(shù)(土炒)、陳皮、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功能主治

    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

    煨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七
更多中藥材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半夏熨方處方半夏 生姜、芎藭各30克 細(xì)辛90克 桂心20克 烏頭10枚制法上六味,哎咀。功能主治主小兒解顱不合,羸瘦色黃,至四五歲不能行。用法用量以淳苦酒1升浸一晝夜,煮三沸,絞去滓,以綿一片浸藥中,適寒溫,以熨囟上......
  • 處方半夏半升(制),生姜4兩,麻黃3兩(去節(jié)),前胡3兩,澤瀉3兩,竹葉1升,細(xì)辛3兩,枳實3兩(炙),杏仁3兩(去皮尖)。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上焦氣不續(xù)、胸膈間厭悶,飲食先吐而后下。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注意忌羊肉、餳、......
  • 處方桂枝、半夏、茯苓、桔梗、米仁、骨脂、干姜、澤瀉。功能主治少陰傷寒,咽痛,下痢,脈沉細(xì),舌白不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喉科家訓(xùn)》卷二......
  • 處方半夏2兩,生姜1兩半,大黃2兩。功能主治反胃,邪實嘔吐,便秘可下者。用法用量水5升,煮取3升,分2次溫服。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三......
  •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半夏生姜湯處方生姜15克(切)半夏(洗)10克功能主治溫胃降逆。主胃中有寒之噦逆。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八《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半夏生姜湯處方半夏(湯洗去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