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指懷孕足月,胎位已向下移,但胎兒難于娩出。癥見腹部陣痛,腰腹酸脹,小腹重墜,胞水興血俱下,而胎兒又不娩出。可因產婦生理異常,產道狹窄,胎位不正,或胎兒過大,或羊水早破,或產婦氣血運行不暢等原因所致。其中,產時兒手先下者稱“橫產”;兒足先下者,稱“倒產”或“逆產”;若產時用力過早,兒頭偏歪而肩先露者,稱為“偏產”;產婦用力過早,疲乏,久座椅褥,仍末產出,稱“坐產”;產婦突然用力,逼胎娩出,因而有所傷損者,叫“傷產”。此外,妊娠未足月而痛如欲產,又不能產出者,名為“試月”。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指懷孕足月,胎位已向下移,但胎兒難于娩出。癥見腹部陣痛,腰腹酸脹,小腹重墜,胞水興血俱下,而胎兒又不娩出。可因產婦生理異常,產道狹窄,胎位不正,或胎兒過大,或羊水早破,或產婦氣血運行不暢等原因所致。其中,產時兒手先下者稱“橫產”;兒足先下者,稱“倒產”或“逆產”;若產時用力過早,兒頭偏歪而肩先露者,稱為“偏產”;產婦用力過早,疲乏,久座椅褥,仍末產出,稱“坐產”;產婦突然用力,逼胎娩出,因而有所傷損者,叫“傷產”。此外,妊娠未足月而痛如欲產,又不能產出者,名為“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