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般多指肝、腎的相火,因失卻腎陰滋養(yǎng)而妄動。臨床表現,屬于肝火上炎的,可見眩暈頭痛,視物不明,耳鳴耳聾、急躁易怒,睡眠多夢,面覺烘熱等癥;屬于腎的虛火內灼的,可見五心煩熱,頭目眩暈,腰背脛跟酸痛,性機能亢奮,遺精早泄等癥。
(公元 280 年? )晉.王熙(叔和)著。十卷。搜集后漢以前的醫(yī)學著作,闡述脈象 24 種,并論述臟腑、經絡 、病證、治則、預后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般多指肝、腎的相火,因失卻腎陰滋養(yǎng)而妄動。臨床表現,屬于肝火上炎的,可見眩暈頭痛,視物不明,耳鳴耳聾、急躁易怒,睡眠多夢,面覺烘熱等癥;屬于腎的虛火內灼的,可見五心煩熱,頭目眩暈,腰背脛跟酸痛,性機能亢奮,遺精早泄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