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語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指婦女在月經期間感受外邪,邪熱與血互相搏結所出現(xiàn)的病證。臨床表現(xiàn)為下腹部或胸脅下硬滿,寒熱往來無定時,晚間或說亂話,神志異常等。前人對血室有三種解釋:指沖脈。認為沖脈是十二經脈之海,女子太沖脈盛即有月經來潮;指肝臟。認為肝主血海,主藏血,病變又涉及脅下、少腹;指子宮。認為發(fā)病與月經關系密切,又有下腹病變。從《傷寒論》原文聯(lián)系臨床實際來理解,血室似指子宮而言。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語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指婦女在月經期間感受外邪,邪熱與血互相搏結所出現(xiàn)的病證。臨床表現(xiàn)為下腹部或胸脅下硬滿,寒熱往來無定時,晚間或說亂話,神志異常等。前人對血室有三種解釋:指沖脈。認為沖脈是十二經脈之海,女子太沖脈盛即有月經來潮;指肝臟。認為肝主血海,主藏血,病變又涉及脅下、少腹;指子宮。認為發(fā)病與月經關系密切,又有下腹病變。從《傷寒論》原文聯(lián)系臨床實際來理解,血室似指子宮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