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牛黃丸
治小兒胎驚及癇,或心熱。
牛黃 龍腦 馬牙硝 鐵焰粉(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乳食前,熱水調(diào)破一丸灌下,令母忌口。
又牛黃丸
治孩子驚熱入心,疑成癇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熱無度,不吃乳食,大睜眼翻露白,手足逆冷,呼喚不應(yīng)。
牛黃研 大黃 獨(dú)活(各一分) 升麻 琥珀(炙,別研) 綠豆粉 大麻仁(別研,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熱水下一丸,頓服之,食后再服一丸,至十歲加金銀箔各五片,忌 炙毒物。
虎睛丸
治小兒風(fēng)癇驚啼,不吃乳。
虎睛(一支) 犀角 子芩(各等分) 梔子仁 大黃(各十分)
上五味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驚啼不吃奶,乳汁下七丸,風(fēng)癇米飲下五丸至七丸。
小兒減丸數(shù),取利為度,忌毒物。若有虛熱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兒子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
虎睛(一支,《圣惠》用一對) 梔子仁 茯苓(各二分) 牛黃(少許,《圣惠》用半兩) 人參(一分,《圣惠》用一兩) 鉤藤 大黃(各四分) 犀角(末一分,《圣惠》用二兩) 黃芩(一分,《圣惠》用一兩) 蛇蛻(七寸,燒灰,《圣惠》用一分)
上為末,蜜丸如黍米大,空心熱水下,隨年丸。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奶汁下亦得,圣惠熱水下,奶母忌一切生冷、油膩、毒物。
廣利方
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
牛黃(一大豆)
上為細(xì)末,研和蜜水服之。
二十二味虎睛丸
治孩子從一歲至大,癲發(fā)無時(shí),口出白沫,小便淋瀝不利。
虎睛(一支,生眼佳,曝干,酒浸令黃色) 蚱蟬(四枚,去翅足,炙) 珍珠 蜂房(各三錢) 麻黃 鉤藤(各三分) 鐵精 防葵 大黃 子芩 龍齒 銀屑 梔子仁 羌活(各四分) 柴胡 升麻 白鮮皮 雷丸(燒令赤) 人參(各三分) 細(xì)辛(一分半) 蛇皮(五寸,炙) 石膏(五分)
上為末,蜜丸如赤豆大。四五歲五丸,日再服,大兒十丸,濃煎米飲下,忌生冷油膩。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diǎn)、刀割等法,都切實(shí)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yàn),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lán)本修訂而成。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牛黃丸
治小兒胎驚及癇,或心熱。
牛黃 龍腦 馬牙硝 鐵焰粉(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乳食前,熱水調(diào)破一丸灌下,令母忌口。
又牛黃丸
治孩子驚熱入心,疑成癇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熱無度,不吃乳食,大睜眼翻露白,手足逆冷,呼喚不應(yīng)。
牛黃研 大黃 獨(dú)活(各一分) 升麻 琥珀(炙,別研) 綠豆粉 大麻仁(別研,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熱水下一丸,頓服之,食后再服一丸,至十歲加金銀箔各五片,忌 炙毒物。
虎睛丸
治小兒風(fēng)癇驚啼,不吃乳。
虎睛(一支) 犀角 子芩(各等分) 梔子仁 大黃(各十分)
上五味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驚啼不吃奶,乳汁下七丸,風(fēng)癇米飲下五丸至七丸。
小兒減丸數(shù),取利為度,忌毒物。若有虛熱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兒子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
虎睛(一支,《圣惠》用一對) 梔子仁 茯苓(各二分) 牛黃(少許,《圣惠》用半兩) 人參(一分,《圣惠》用一兩) 鉤藤 大黃(各四分) 犀角(末一分,《圣惠》用二兩) 黃芩(一分,《圣惠》用一兩) 蛇蛻(七寸,燒灰,《圣惠》用一分)
上為末,蜜丸如黍米大,空心熱水下,隨年丸。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奶汁下亦得,圣惠熱水下,奶母忌一切生冷、油膩、毒物。
廣利方
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
牛黃(一大豆)
上為細(xì)末,研和蜜水服之。
二十二味虎睛丸
治孩子從一歲至大,癲發(fā)無時(shí),口出白沫,小便淋瀝不利。
虎睛(一支,生眼佳,曝干,酒浸令黃色) 蚱蟬(四枚,去翅足,炙) 珍珠 蜂房(各三錢) 麻黃 鉤藤(各三分) 鐵精 防葵 大黃 子芩 龍齒 銀屑 梔子仁 羌活(各四分) 柴胡 升麻 白鮮皮 雷丸(燒令赤) 人參(各三分) 細(xì)辛(一分半) 蛇皮(五寸,炙) 石膏(五分)
上為末,蜜丸如赤豆大。四五歲五丸,日再服,大兒十丸,濃煎米飲下,忌生冷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