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脾胃大小腸四經(jīng)。主胸前煩悶作渴,臍下水脹成淋,通大小便,大解熱毒,可貼癰疽,又解丹石毒及魚毒。
按∶冬瓜味甘,宜入脾胃,性走而急,宜入大小腸。煩渴癰疽,皆熱也,其性寒,故能解之。丹溪曰∶久病與陰虛者忌服,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脾胃大小腸四經(jīng)。主胸前煩悶作渴,臍下水脹成淋,通大小便,大解熱毒,可貼癰疽,又解丹石毒及魚毒。
按∶冬瓜味甘,宜入脾胃,性走而急,宜入大小腸。煩渴癰疽,皆熱也,其性寒,故能解之。丹溪曰∶久病與陰虛者忌服,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