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二經(jīng)。主身體寒熱,頭風腦痛,面腫齒痛,眩冒如在車船,溫中氣,利九竅,解肌表,通鼻塞,除濁涕,生須發(fā),殺白蟲,去面點。去毛及心用,芎為使,惡五靈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huán)。
按∶辛夷辛溫發(fā)散,太陰陽明之入,固其宜也。若肺胃虛熱不受風邪者,勿得漫用。
雷公云∶凡使之去粗皮,拭上赤肉毛了,即以芭蕉水浸一宿,漉出,用漿水煮,從巳至未出,焙干用。若治眼目中患,即一時去皮,用向里實者。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二經(jīng)。主身體寒熱,頭風腦痛,面腫齒痛,眩冒如在車船,溫中氣,利九竅,解肌表,通鼻塞,除濁涕,生須發(fā),殺白蟲,去面點。去毛及心用,芎為使,惡五靈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huán)。
按∶辛夷辛溫發(fā)散,太陰陽明之入,固其宜也。若肺胃虛熱不受風邪者,勿得漫用。
雷公云∶凡使之去粗皮,拭上赤肉毛了,即以芭蕉水浸一宿,漉出,用漿水煮,從巳至未出,焙干用。若治眼目中患,即一時去皮,用向里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