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味辛甘澀,性溫無毒,入胃大腸二經(jīng)。主消谷逐水,宣臟利腑,攻堅行滯,除痰癖,殺三蟲,卻伏尸,療寸白,攻香港腳,解諸蠱。墜藥性如鐵石,治濃重如奔馬,見火無功。
按∶檳榔甘溫之品,宜于胃家,沉陰之性,宜于大腸??贾T功驗,取其下墜,非取其破氣,廣閩多服之者,蓋以地暖淫蒸,居民感之,氣亦上盛,故服此以降之爾。尖長者,快銳速效。
雷公云∶凡使存坐穩(wěn)正堅實不虛者,心堅有錦紋者妙。半白半黑,并心虛者,不入藥用。
凡修事即頭圓矮毗者為榔,身形尖紫紋者為檳,榔力小,檳力大,欲使先以刀刮去底,細切,勿經(jīng)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