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雷公炮制藥性解》 杏仁

    味甘苦,性溫有小毒,入肺大腸二經(jīng)。主胸中氣逆而喘嗽,大腸氣秘而難便,及喉痹喑。痰結煩悶,金瘡破傷,風熱諸瘡,中風諸證,蛇傷犬咬,陰戶痛癢,并堪搗敷,沸湯泡去皮尖炒用。得火良,惡黃芩黃?,葛根,畏?草,解錫毒及中狗肉毒,雙仁者能殺人,杏子不可多食,能損筋骨眼目。

    按∶杏仁入肺者,經(jīng)所謂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是也。大腸則共肺為傳送者也,宜并入之??肌蹲蟠让卦E》,稱杏仁為草金丹,久服成仙,方書又云∶服杏仁者,往往至二三年或瀉,或臍中出物,皆不可治,二說相背,然杏仁主散,痰從腠理中發(fā)散而去,且有小毒。

    則雷公云∶凡使須以沸湯浸,少時去皮膜及尖,擘作二片,用白火石并烏豆杏仁三件,于鍋中下東流水煮,從巳至未,其杏仁色褐黃,勿用。修治一斤,用白火石一斤,烏豆三合,水旋添,勿令間,斷為妙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刊于嘉慶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
  • 作者:
    顧錫
  •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