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甘。性寒無毒,入肺胃二經(jīng)。主出汗解肌,緩脾益氣,生津止渴,清胃消痰,最理頭疼,與方解石相似,須瑩凈如水晶者真,雞子為使,惡莽草、馬目毒公、巴豆、畏鐵。
按∶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發(fā)散,仲景名為白虎,蓋有兩義,一則以入肺,一則以其性雄。茍胃弱不食,及血虛發(fā)熱者誤用之,為害不淺。
雷公云∶凡使勿用方解石,此石雖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出剡州若山縣義清山,其色瑩潔如水晶,性良善也,凡使之,先于石臼中搗成粉,以密絹羅過,生甘草水飛過,去水,令干,重研細(xì),用之良。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甘。性寒無毒,入肺胃二經(jīng)。主出汗解肌,緩脾益氣,生津止渴,清胃消痰,最理頭疼,與方解石相似,須瑩凈如水晶者真,雞子為使,惡莽草、馬目毒公、巴豆、畏鐵。
按∶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發(fā)散,仲景名為白虎,蓋有兩義,一則以入肺,一則以其性雄。茍胃弱不食,及血虛發(fā)熱者誤用之,為害不淺。
雷公云∶凡使勿用方解石,此石雖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出剡州若山縣義清山,其色瑩潔如水晶,性良善也,凡使之,先于石臼中搗成粉,以密絹羅過,生甘草水飛過,去水,令干,重研細(xì),用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