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未膿〕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膿成〕大黃牡丹湯大黃 芒硝(各一錢半) 栝蔞 丹皮 桃仁(各二錢半) 一方有冬瓜仁。服下有膿即出,無即下血。
〔寒癥〕牡丹皮散參 苓 丹 薏 芷 歸 芎 天麻 桃仁(各一錢)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寒癥〕內(nèi)托十宣散參 歸 芎 防 芷 桔 樸 桂 草 為末調(diào),以酒下(三錢)。
〔未成〕通腸飲忍冬藤 歸尾 角刺 花粉 乳 沒 芷 薏 草 或用黃占、礬為丸。
〔未成〕大黃煎大黃 樸硝(各一錢) 丹皮 白芥子 桃仁(各二錢) 下后,以參 補托。
〔已成〕太乙膏見六卷胃脘痛。
〔潰后〕排膿散歸 防 芷 蔞 翹 草 銀花 甲片(各一錢)
〔膿滯〕薏苡仁湯薏苡 蔞仁(各三錢) 丹皮 桃仁(各三錢)
〔血瘀〕四物延胡湯當歸 延胡(各一錢) 芎 芍 生地(各五分) 桃仁 紅花 牛膝(各七分)
水煎。
〔峻補〕參 地黃湯參 苓 地 丹 萸肉 山藥 姜 棗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xué)習(xí)。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未膿〕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膿成〕大黃牡丹湯大黃 芒硝(各一錢半) 栝蔞 丹皮 桃仁(各二錢半) 一方有冬瓜仁。服下有膿即出,無即下血。
〔寒癥〕牡丹皮散參 苓 丹 薏 芷 歸 芎 天麻 桃仁(各一錢)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寒癥〕內(nèi)托十宣散參 歸 芎 防 芷 桔 樸 桂 草 為末調(diào),以酒下(三錢)。
〔未成〕通腸飲忍冬藤 歸尾 角刺 花粉 乳 沒 芷 薏 草 或用黃占、礬為丸。
〔未成〕大黃煎大黃 樸硝(各一錢) 丹皮 白芥子 桃仁(各二錢) 下后,以參 補托。
〔已成〕太乙膏見六卷胃脘痛。
〔潰后〕排膿散歸 防 芷 蔞 翹 草 銀花 甲片(各一錢)
〔膿滯〕薏苡仁湯薏苡 蔞仁(各三錢) 丹皮 桃仁(各三錢)
〔血瘀〕四物延胡湯當歸 延胡(各一錢) 芎 芍 生地(各五分) 桃仁 紅花 牛膝(各七分)
水煎。
〔峻補〕參 地黃湯參 苓 地 丹 萸肉 山藥 姜 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