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眭氏 年近六旬,肢麻頭暈屢發(fā)。今春頭右畔麻至舌尖,言蹇目紅,齦浮齒痛,厥陽(yáng)升逆,鼓煽痰火,入竅入絡(luò),輕為麻瞀,甚則口眼 僻,手足不隨,偏枯類中,由來(lái)者漸矣。用滋陰鎮(zhèn)陽(yáng)以熄風(fēng),緩效為宜。熟地(四錢)、鉤藤(三錢)、石斛、杞子、茯神、白芍、牡蠣、磁石(各二錢)、羚羊角(七分)、山梔、甘菊(俱炒。各一錢)。十?dāng)?shù)服癥減,去磁石,加冬桑葉、黑芝麻,再去鉤藤、梔、菊、羚角等,加潞參,以桑甚熬膏,及阿膠和丸。漸安。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duì)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眭氏 年近六旬,肢麻頭暈屢發(fā)。今春頭右畔麻至舌尖,言蹇目紅,齦浮齒痛,厥陽(yáng)升逆,鼓煽痰火,入竅入絡(luò),輕為麻瞀,甚則口眼 僻,手足不隨,偏枯類中,由來(lái)者漸矣。用滋陰鎮(zhèn)陽(yáng)以熄風(fēng),緩效為宜。熟地(四錢)、鉤藤(三錢)、石斛、杞子、茯神、白芍、牡蠣、磁石(各二錢)、羚羊角(七分)、山梔、甘菊(俱炒。各一錢)。十?dāng)?shù)服癥減,去磁石,加冬桑葉、黑芝麻,再去鉤藤、梔、菊、羚角等,加潞參,以桑甚熬膏,及阿膠和丸。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