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經(jīng)》 十七

    作者: 張介賓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見論治類十七。運(yùn)氣四十四。)

    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

    (脈色十二。)

    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脈色十一。)

    所謂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別于陽者,知病處也;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

    (脈色二十六。)

    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藏象九。)

    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

    (針刺二十三。)

    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脈色五。)

    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藏象十五。)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dòng)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

    (脈色二十七通章宜察。)

    形弱氣虛死;形氣有余,脈氣不足死;脈氣有余,形氣不足生。

    (脈色七。)

    形盛脈細(xì),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目內(nèi)陷者死。脫肉身不去者死。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寒熱病者,以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fēng)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diào),猶死。皮膚著者死。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脈色類二十五。)

    陰陽皆脫者,暴死。

    (藏象三十。)

    陰陽如一者,病難治。

    (針刺二十三。)

    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經(jīng)絡(luò)二十三。)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憂不解則傷意,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動(dòng)中則傷魂,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毛悴色夭死于夏。腎盛怒不止則傷志,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藏象九。)

    陰陽俱動(dòng),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針刺三十一。)

    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fù)熱,勿刺膚,喘甚者死。熱病七日八日,脈不躁,躁不散數(shù),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口干,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可治。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熱病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fā)赤,噦者死。二曰,泄而腹?jié)M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jié)M者死。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螈 ,齒噤 也。

    (針刺四十。)

    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 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后下血 ,血 篤重,是謂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jiān)搏,是謂五逆也。

    (針刺五十八。)

    風(fēng)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shí),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jiān)者,皆難治。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脈逆四時(shí),為不可治。

    病在中脈實(shí)堅(jiān),病在外脈不實(shí)堅(jiān)者,皆難治。

    (脈色十二。)

    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易,重陰死,重陽死。

    (論治十四。)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已。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疾病六。)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dāng)死,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于陽者,知病從來;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

    (藏象二十四。)

    中執(zhí)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運(yùn)氣七。)

    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jié),死不治。

    (針刺四十三。)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

    (脈色三十三。)

    壞腑無治。

    (針刺九。)

    諸經(jīng)脈證死期。

    (脈色二十四。)

    真臟脈死期。

    (脈色二十八。)

    陰陽虛搏病候死期。

    (脈色二十九。)

    骨寒熱者,齒已槁,死不治。

    (針刺四十一。)

更多中醫(yī)書籍